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
2018-07-31李海涛
李海涛
摘要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对培养大学生党员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严格把好入门关,宁缺勿滥,强化信仰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等七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党员 社会责任感 培养途径
大学生党员既是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党员队伍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肩负复兴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使命,是党和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理应有强烈的政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有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范,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党员在以上方面的表现有些不尽如人意,特别是一小部分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这一现象已经引起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切,近几年在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的研究颇多,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具体措施,已经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本文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培养大学生党员的一些经验,归纳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七条措施。
一、严格把好入门关,宁缺勿滥
发展大学生党员首先必须严格把好入门关,遴选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的大学生。从选择入党积极分子开始,就必须严格考察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成绩、工作态度。对那些带有功利性目的的学生一律不能列为考察对象。把入党动机纯洁、政治觉悟高,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大学生发展为入党培养对象。再通过指导入党申请书的撰写、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定期考察与分析、集中培训教育等环节,最终确定为发展对象,严格把关,宁缺勿滥,把那些动机纯洁、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大学生充实到党员队伍中来。
二、强化信仰教育
信仰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支柱,是共产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广大党员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高度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的信仰。一个政党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其成员对其信仰是否坚定与执着。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他们系统地接受了马列主义的理论教育,对党的性质与宗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信中国共产党能长期执政,坚信中国共产党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多元文化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党员对马列主义的信仰不是那么坚定,信仰比较盲目,容易从众随大流,与党员的标准与要求严重不符。加强大学生党员的信仰教育,使是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是目前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发展大学生党员首先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党的认识教育,让他们清楚的了解我党的性质与宗旨、党的发展历程、党的历史使命、党的信仰、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党的组织等等,其中信仰教育是重要的要素,没有坚定的信仰,其他都无从谈起。
三、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
《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1)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2)事物本来的性质。(3)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政治素质是党员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是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等的综合表现。政治素质具有阶级性、内在性、综合性、相对稳定性、层次性等特征。政治素质是党员素质中的核心素质,具有把关定向的功能,决定着其他素质的作用方向。作为大学生党员应该有良好的政治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突出表现在于其拥护党的领导、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实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党纪、政纪和国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的实际表现在于其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面对困难不推诿、面对危险不逃避,始终以一个党员的素养要求自己冲锋在前,勇于奉献与牺牲。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義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大学生党员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践行中不断的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调整自己的价值选择,正确处理好党和国家与自己个人的利益关系,把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地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
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党员的责任体验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党员深入社会体察民情获取感性认识的唯一途径。组织学生党员三下乡、义务支教、科技服务、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大学生党员能直接体验生活,了解国情与民情,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体会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使学生党员对党的性质与宗旨、路线方针政策等有直接的认识,坚定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崇敬。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的奋斗,特别需要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历史责任、国家责任、民族责任、家庭责任、群体责任以及自我责任,使之形成优良的品格,忠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自觉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去。
六、建立有效的承诺制度,促使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信守诺言,是一个人负责任的标志之一。在大学生党员中开展对党组织、对党员、对班集体公开自己的承诺活动。大学生党员定期公开自己带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遵纪守法、刻苦学习、乐于助人、敢为人先等承诺,在履行承诺中体悟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且领悟到如何有效的承担社会责任感。建立有效的承诺表达、执行与监督评价机制,让大学生党员的承诺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使然,严格按照公开的承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序执行,能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监督,对履行承诺的效果进行评价。这样可时刻提醒大学生党员不忘初心与使命,在方方面面勇于创先争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七、重视党性继续教育,健全党员考评与退出机制
党性继续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党员不可或缺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事关党员永葆党性的大事。目前一些高校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入党培训结束了,系统的党性教育就边缘化了。学生发展成为预备党员以后,一些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不浓、奋斗目标不明确了、责任意识淡化了,导致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模范先锋作用渐渐褪去,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的形象。为了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继续教育,定期开展相关培训,使之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不忘初心,永远紧跟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性继续教育应该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党总支选派理论丰富的老师指导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对继续教育的效果进行考核,对哪些入党动机不纯、态度不端正、遇事退缩没有担当无责任心、凡事斤斤计较、学习不刻苦、工作不努力等不合格的学生党员一律予以清退,建立健全的学生党员退出机制,以保证大学生党员的质量。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是未来党员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之一,其党性其责任感如何事关重大。针对目前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倾向必须迅速制止,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一个公而忘私敢于担当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对家庭对自己高度负责的优秀共产党员。上文提到的七条措施能有效的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培养大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