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营养与施肥要求
2018-07-31胡团王从连
胡团 王从连
摘 要:玉米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对N、P、K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且对锌、钼、铜等矿质营养在玉米整个生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施肥的重要目的就是尽可能保证玉米生长所需的各种微量营养元素。做到科学施肥,配方施肥,提高肥实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产量。
关键词:矿质营养;施肥;微量元素
一、 玉米的施肥要求
玉米对N、P、K元素需求量最多,所以,N、P、K是施肥关键,还需少量的锌、钼、铜等微量元素。玉米带走的养分数量会因地力、产量及其它栽培措施不同而不同,但是~总体趋势是:产量越高,需肥量越大。
根据试验统计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实,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钾2.1公斤;N、P、K之间的比例是1.25:0.5:1.05,即吸收量N>P>K。即亩产500公斤玉米,亩需尿素33公斤左右,过磷酸钙31公斤,氯化钾10.85公斤。
二、不同生育期养分的积累进程
玉米对各种营养的吸收曲线基本上与干物质的积累曲线是一致的。若苗期养分吸收的少,则拔节后显著增多,乳熟期后又趋近于缓慢。据科学试验总结,苗期植株干重中养分含量最高,随着生育期的向后发展,干物质中的养分含量逐渐下降。从总趋势来看,K的吸收速度最快,其次是N,最后是P。吸收量具有两头少,中间多的特点,尤其以拔节期到乳熟期的吸收量最多。 施肥可以增产,但是增产的原因不是直接增加植株器官中的养分含量,而是通过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而达到间接增产的目的。例如施N不但能增大叶面积,而且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因而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增产。
三、平衡施肥
为了达到高产目的,增施基肥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间源源不断地供给养分,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基肥积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玉米需要满足N、P、K三种肥料的均衡使用。施肥时必须是全量供应三大元素,任何单独施用某种元素,都不能达到理想的生产目的,同时大量度表明,在玉米专用肥中适量增加锌、钼、铜等微量元素不但能增产,而且提高玉米生产过程中抵抗病害的能力。
大量的N、P、K互作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是比较平稳的,到抽雄吐丝达到高峰,灌浆成熟阶段吸收速度减慢,整个生育期都吸收氮肥;玉米全生育期都在吸收磷肥,也是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抽雄吐丝期达到高峰,后期吸磷下降,但仍占1/3左右;玉米对钾的吸收,以拔节至孕穗期最多,开花期达到最高,以后停止吸收钾;单施N肥倒伏严重,增加P肥施用量也会增加倒伏,但是K肥有明显的抗倒伏作用。
四、玉米专用肥
玉米控释肥由于采用高科技包膜技术,养分释放的高峰期基本上与玉米吸收养分的高峰期相吻合,氮的利用率提高了一倍,而且肥效期延长了,苗期不浪费后期不脱肥。所以,玉米上使用控释肥可以一次施肥,不再追肥。玉米控释肥的优点是:(1)一次施肥,省工省力;(2)减少施肥量20%,省肥;(3)玉米苗期不旺长,后期不脱肥;(4)抗倒伏、不禿顶,产量高。大量的试验证明一般每亩可施用土杂肥和厩肥1 500—3 000千克作基肥。配合每亩(666.67平方米)施用35―40公斤玉米专用控释肥,就可以达到比较高的产量。不同肥料及不同施肥方法对比试验见表一。
五、施肥技术
1.在施肥上应掌握好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平衡施肥,肥料深施,分期追肥,水肥结合,提高肥效。在施肥量上,应根据玉米的吸肥规律、产量水平、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养分含量和利用率等各种因素全面考虑施肥量的确定。每块土地具体应该怎样施肥,施用多少肥,因地力、品种和其它栽培配套措施而异,很难找到准确的计算方法。目前通常根据测土配方和计划产量和肥料的利用率,计算出施肥量。
2.施肥时间与方法。基肥一般将有机肥、复合肥或部分氮肥及钾肥、微肥混和后集中沟施。如来不及施用可作苗肥一次施入。种肥播种时,在种子旁边或随同种子一起施下的肥料为种肥。它可以满足玉米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要,有促进根系发育、幼苗生长健壮的作用。连云港本地的做法是,把全部的N、P、K玉米专用控释肥用作基肥和种肥,而N(碳铵)肥作追肥。追肥一般在大喇叭口期;也有个别在拔节或开花期再追一次肥的。关于追肥时间,多次的试验表明:追肥时间越早,增产效果越大,产量以出苗后30天,拔节中期追肥最高,详见表二。
3.追肥误区。N素化肥用作追肥,均应尽量施到深土层,以便减少N肥流失,提高利用率。目前,在广大农村有几种错误的施肥追肥方法是要在玉米生产实践中尽量避免的。就是化N肥(尿素)老百姓为了追求省工省时,趁雨撒施在地表,如果撒肥后雨水过大,肥料将大部分随雨水流失,雨水过小,肥料将大部分留在在表,天热就会大量发挥,大大地降低肥料的利用率;二是紧靠植株刨坑施肥,既费工,又易伤植株根系,最好要开沟或打穴深施,合理的办法是在行侧8 –10cm开深沟,深度为10cm左右的效果最好,随施肥,随覆土,减少肥料流失,施后最好浇水,增加肥效;增产达12.4%:施肥过浅或过深,对肥效都有影响,这和肥料与玉米根系的距离及吸收部位有关。
总之,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才能达到玉米优质高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