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更年期的美国”打交道
2018-07-31王湘穗
王湘穗
对于崛起的中国,美国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焦躁。曾经辉煌的帝国,因自身衰老、看不得也容不下其他国家发展得更好,这实际上是霸权国家进入更年期的体现。在西班牙帝国、大英帝国晚期,也出现过类似病症。我们今天的问题是,如何与罹患帝国衰落综合症的美国打交道。
美国精英对华新共识
去年底以来,美国政府相继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战略报告》《核态势评估》等多个战略报告,其中明确定义中国为挑战美式全球秩序的“修正主义国家”。在首份国情咨文中,特朗普更是明确提出中国是挑战美国利益、经济和价值观的主要“对手”。值得注意的是,“对手”(rival)的称谓,与此前更多使用的“竞争者”(competitor)有很大区别,具有长期“敌手”的意涵。这说明,在经历了几年的大讨论后,美国政治精英们——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和战略学者已经形成基本共识:中国是美国的长期“敌手”。特朗普政府发布的系列报告,正是这一共识的体现。
在美国政治精英看来,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有能力挑战美国地位的国家,中国是美国的完美对手。在今年2月美国国会参议院举行的听证会上,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称,中国的间谍瞄准了全美的学术机构,基本上渗透到了每个学科。中国对美国的威胁,已不仅仅是对“美国政府”(whole-of-government)的威胁,而是对“美国社会”(whole-of-society)的威胁,这需要全美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应对。目前,美国政治精英们正试图通过媒体渲染,把“新敌手共识”发展为弥漫在美国社会中的集体意识,为与中国的对抗创造社会基础。
需要确定的是,美国精英们把中国摆在对手位置上,不是对中国进行“一带一路”或其他某个具体构想的回应,更不是对中国部分学者超越美国言论的反弹,而是基于中美两国国家生态、发展阶段和两国国力变化的判断,是一个老大帝国维持病态自尊和实际利益的需要。
在利益棋盘上博弈
在明确中国为主要对手的同时,美国政府展开了对中国的打压行动,具体举动包括軍舰游弋南海、对台出售武器、渲染所谓中国间谍威胁、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阻止中国高技术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限制中国对美高技术投资、对中国商品大幅征税、制定和签发《台湾旅行法》等等。凡此种种说明,美国精英对中国的敌意,正从共识变成行动,中美间的对抗不仅限于经贸领域,还向政治、安全领域扩散。
近段时间美国的反华、制华、压华举动气势汹汹,仔细看却并无章法。这说明,金融、军工、制造业、商业、科技等不同集团各谋其利,代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美国政客,表面上可以形成针对中国的共识,实践中却无法协调不同利益诉求。与中国对抗的基调出自音调不定的号角,难以形成针对中国的统一步调。
下一步中美关系会如何发展,取决于美国对中国的打压程度和中国的反应。从世界局势的变化以及两国利益、力量的角度看,中美关系不会陷入“新冷战”。当今世界已超越了划分两个阵营进行对抗的冷战时代,维持一个相对统一的货币和经济体系对美国利益重大,对中国目前的发展也有益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实体经济国家,是当今世界实际财富增长的主要贡献者。美国作为虚拟经济国家,本质上靠占有全球资本积累为生。危机之后的美国,需要更多剩余价值,才能维持已经空心化的经济。
分析彼此需求利害,美国需要中国要更多些。对美国来说,打压中国是为了从中国获取更多利益,如果一拍两散,将是其难以承受之痛。若中美对抗导致中国脱离美元体系和美国市场,固然对中国当下的发展不利,但其直接后果可能同时是美式全球化体系的解体和美国全球霸权的终结。求利与害命,孰轻孰重?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中美间的对抗是不允许打翻棋盘的博弈。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作为守成大国,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崛起都会被美国视为威胁,不论以往的苏联、日本,还是今天的欧盟、中国,都是如此。在美国一些人看来,中国越发展、能力越强,对美国的威胁就越大。“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既然中国怀揣着足以改变世界财富等级的能力,其本身就成了罪过。更何况以独特模式发展起来的中国,具有颠覆资本全球积累路径的可能,那就更是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异己力量。所以,无论中国如何表白没有取代美国的主观想法,都会被美国认定为“敌手”。
在此之前,中国曾想通过与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接轨来实现发展。但随着中美经济规模的接近,美国想方设法让中国下车、罚款。于是,中美两国就像叔本华所说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会相互刺痛,离得太远彼此又感觉寒冷。美国表现出的咄咄逼人,其实是虚火太旺的表现,只有几番折腾,通过挑事、挫败、再挑事、再挫败的方式发泄出来,才会无奈接受老了的事实,承认全球霸权已是美国扛不动的负担。到那时,美国才可能愿意与中国和其他国家平等相处、相互尊重、互利合作。
面对美国趋于强硬的对华战略,我们一方面要不怕事不躲事,比如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实行对等自卫反击,对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予以反制;另一方面也不可随美国的刺激起舞,而要通过调整距离,获得主动权。
降低合作预期,拉开点距离,彼此才好相处,即所谓暂时的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中国应通过更多顾及民生和开发内部市场,更多与周边国家合作,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避免受制于人。中国不怕霸权也不求霸权、不追逐利益最大化,“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东方式的智慧,可使我们避免与美国正面相撞,为中美关系在合作与对抗的两个极端选项之外,寻求回旋空间。
(摘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