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错过冬病夏治的机会
2018-07-31高阳
⊙文/高阳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因感受寒冷而导致病情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和补养的方法,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自然疗法,包括穴位贴敷、口服中药、针灸、艾灸等多种内外治方法,不增加肠胃负担,婴幼儿、老年人、妇女消化功能差的患者容易接受而被广泛应用。
在冬季所受的风寒,由于冬季的阳气不足、不利排寒,寒气便会沉积,必会气血淤阻,这叫“寒凝血滞”。
夏季阳气升发,皮肤腠理开泄,心火正盛,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若错过这个季节,陈寒未去、又添新寒,慢慢导致寒凝成结、毒素堆积形成疾病,身体炎症反反复复。
万病寒中起!请珍惜这个季节!
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他季节治疗效果好。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胃痛、颈椎病、慢性腹泻、感冒、部分虚寒妇科病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其中尤以呼吸道疾病、气管炎、哮喘病、膝关节疼痛、冻疮等效果显著。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冬病夏治”的禁忌
冬病夏治对于阴虚火旺、两岁以下儿童、孕妇应慎用。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以及对贴敷胶布过敏者,都不适宜进行冬病夏治的贴敷治疗。
很多人以为冬病夏治多是治疗咳嗽等内科病。这是因为,在冬病夏治范畴中,涉及内科疾病较多,占30%~40%,比如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肠胃炎、消化不良、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其实,一些耳鼻喉科、妇科及骨科等疾病都适用,比如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痛经、慢性盆腔炎、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凡是在冬季寒冷时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不仅可以治疗陈年旧疾,还能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
不少人常把冬病夏治和三伏贴画等号。其实,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穴位贴敷,还包括针刺、艾灸、拔罐、刮痧、中药内服、中药药浴等,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时,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能达到益气温阳、散寒通络的目的。
冬病几乎人人都有,比如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冷,容易中风、脑梗的人群。健康人群也可通过冬病夏治达到防病目的,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一定要先辨证,看是否属于虚寒,如果是热证,效果则适得其反。呼吸病患者大部分属于虚寒型,多有打喷嚏、流清涕、咳白痰、怕冷等症状,适合冬病夏治,咳黄痰、流黄涕、面红目赤、常口干口渴的体热患者就不适合。另外,3岁以下小孩、孕妇、恶性肿瘤患者、肺结核活动期患者、支气管扩张患者、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阴虚火旺者,不宜冬病夏治。
提前要做哪些准备?
应穿着宽松、舒适的深色纯棉衣服,以免药膏沾染,难以清洗。贴敷前用生姜擦拭穴位局部皮肤,有利于药物吸收与渗透。注意保持贴敷、治疗部位皮肤清洁,如果发现贴敷穴位有伤口,最好推迟时间,以免感染。
近年来,中医“无病先防,未病养生”的观念深入人心,一些养生馆、美容院也在拔罐、艾灸、刮痧、按摩等基础上,推出“冬病夏治”服务。实际上,冬病夏治对机构的诊疗水平有一定要求,部分处置方式还涉及医疗行为,一般机构不宜开展。目前,国内有些养生机构资质不明、医师水平不均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在这些地方接受服务存在一定风险,建议患者还是要到正规中医医院接受诊疗。
三伏天均包含闰二伏,即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共40天。时间长,大家在冬病夏治期间更应注意。三伏酷暑,湿热难耐,很多人不免贪凉喜阴。吹空调、吃冷饮一时痛快,很可能使阳气受损、容易感冒、反复咳嗽。要注意身体保温,空调保持26℃以上,冷气不要对着吹,尽量喝凉白开,避免吃过咸、寒凉的食物,谨慎食用辛辣、油炸食品。为了配合阳气运化,应适当锻炼,可选择早晚不太热的时段外出活动,如打太极、散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