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内镜静脉断流术治疗上消化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

2018-07-31王飞李芊蔚周旖旎吴立双吕梅刘春英朴莲淑吴琳琳于庆功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胃底食管肝硬化

王飞,李芊蔚,周旖旎,吴立双,吕梅,刘春英,朴莲淑,吴琳琳,于庆功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消化内科,辽宁 大连 116001)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d,EVB)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肝硬化无静脉曲张的患者1和3年后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5.0%和28.0%,1和3年后进展为重度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12.0%和30.0%,出血的患者6周的死亡率为10.0%~20.0%[1],EVB未行预防治疗的患者后期再出血率约为60.0%[2]。近年来内镜下对EVB预防和治疗已日渐成熟,内镜不仅成为明确EVB诊断的首选方法,同时也是急诊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的主要措施[3-4]。在消化道出血的急性期,急诊内镜诊疗存在较高的风险,临床医生需要严格把握内镜操作时机,从而规避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016年1月-2017年9月本科急诊应用内镜静脉断流术(endoscopic selective varies devascularization,ESVD)治疗45例EVB患者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2016年1月-2017年9月住院的45例EVB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且均为急诊行首次ESVD治疗。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42~83岁,平均69.3岁,包括乙肝后肝硬化22例,丙肝后肝硬化10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3例,不明原因的肝硬化4例;既往行脾切除、断流术2例,胰头导管源性良性肿瘤术后1例,原发性肝癌1例,伴有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甲亢和房颤等)14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分型分级标准依据我国的LDRf分型[5]。所有患者均符合内镜治疗指征,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术前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器材

内镜及相关器械主要购自日本富士公司,具体包括(Fuji,EG-600WR,日本),聚桂醇注射液(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组织胶(Histoacryl,Spain),23G注射针(Boston)。

1.3 治疗方法

1.3.1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常规心电监护、监测血压、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血型等;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补液和扩容等治疗,如血红蛋白低于60 g/L,可给予急输血。急诊内镜下治疗需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状态下进行。

1.3.2 ESVD治疗 主治医生明确内镜诊疗指征并严格把握适应证,所有内镜操作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治疗术中患者采取仰卧位,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在全麻气管插管下完成内镜下治疗。

ESVD手术操作过程:进镜后迅速清理消化道腔内积血,仔细寻找出血部位;①首先处理出血部位,之后找到胃底的静脉来源支;②出针穿刺见回血后,给予聚桂醇(根据血管的粗细给予3.0~10.0 ml)+组织胶(0.5~1.0 ml)+空气(1.0 ml)+生理盐水(1.0~2.0 ml)注射阻断血流;③采取小剂量多点注射,即选多处曲张静脉,反复注射,见出血破口组织胶溢出,退镜观察食管静脉曲张,如仍明显曲张,可于曲张处注射聚桂醇治疗。

1.3.3 术后处理 术后禁食水24 h,继续给予药物治疗,24 h后逐渐恢复流质饮食,避免进食粗糙、刺激性食物,保持排便通畅、避免咳嗽、呕吐及剧烈活动等,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排便情况。

1.4 观察指标

①止血成功:治疗后镜下无活动性出血,治疗后无呕血发生,排便转黄;②食管静脉曲张的判定: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或基本消失;③胃底静脉曲张的判定:显效为胃底静脉曲张缩小>50.0%;有效为胃底静脉曲张缩小<50.0%;无效为静脉曲张情况未改善。

1.5 随访

首次治疗1个月后进行内镜复查,静脉曲张未达到根除或溃疡完全愈合的患者,根据静脉曲张的具体情况进行第2次和第3次治疗,直至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0月。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病情评估

内镜下得以证实入组患者均为活动性出血,其中无食管静脉曲张8例,轻度食管静脉曲张9例,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28例,胃底静脉曲张43例,术中喷射性出血17例,静脉表面有血栓头12例。入院时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hildA级30例,Child B级13例,Child C级2例。血压<90/60 mmHg 5例,经术前积极药物治疗及输血等,均基本达到麻醉术前要求。

对比术前术后患者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情况,提示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急诊ESVD治疗对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治疗效果

4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急诊ESVD治疗,ESVD治疗次数73次,急诊内镜治疗的成功率97.8%(44/45),1例未成功为术中出血量很大、速度快,消化道管腔内大量血凝块形成,无法获取内镜下清晰的治疗视野,寻找出血灶失败,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

附表 术前术后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比较 (±s)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renal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s)

附表 术前术后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比较 (±s)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renal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s)

时间 总胆红素/(μmol/L) 白蛋白/(g/L) 尿素氮/(mmol/L) 凝血像/s术前 32.85±48.28 27.54±6.14 6.57±2.71 17.31±2.63术后 34.57±39.15 26.71±4.51 6.20±2.52 17.04±3.00 t值 0.02 1.44 0.20 0.16 P值 0.651 0.553 0.566 0.786

ESVD治疗后静脉曲张有效率97.8%(44/45),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或基本消失19例,减轻25例;胃底静脉曲张缩小>50.0%的16例,胃底静脉曲张缩小<50.0%的28例。

2.3 手术并发症

5例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再出血的发生率11.1%(5/45),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内感染,呼吸衰竭导致死亡,死亡率4.4%(2/45)。

2.4 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纳入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个月。随访期间,43例患者健康生存;5例患者术再次行ESVD止血。随访期间2例患者发生死亡,死亡患者均为术后出现肺内感染,最终导致呼吸衰竭。死亡患者术后复查胸部CT结果见附图。

附图 术后复查胸部CT结果(死亡患者)Attached fig. Results of chest CT review(Died patients)

3 讨论

目前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shunt,TIPS)以及外科手术[6-11]。药物治疗是临床医师最容易掌握的方法,但其作用有限。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可使80.0%~90.0%的出血得到有效地控制,但解除压迫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达50.0%[12]。TIPS存在发生分流道再狭窄闭塞导致肝功能损伤,从而诱发肝性脑病的风险[13]。外科手术仅作为药物及内镜治疗失败的挽救治疗方法,但急诊手术风险增加了术后门脉血栓的风险,应用抗凝血药物会增加再次出血的风险[14-15]。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esophageal varix ligation,EVL)、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sis,EIS)及钳夹法或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16-18]。

ESVD是临床逐渐开展的内镜技术,其原理是首先必须“溯源”:找到主干血管的来源支;随后“清流”:用组织粘合剂在其(胃底及贲门)来源支进行封堵,之后小剂量逐步填塞至流出道,食管曲张静脉自然会慢慢塌陷,再补充注射聚桂醇硬化,最终达到曲张静脉消失的目的[19]。胃底静脉曲张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治疗时可能会发生危及生命的异位栓塞。BHAT等[20]在超声引导下经食管穿刺行弹簧圈联合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对活动性出血的止血及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安全有效,能显著减少组织胶用量,同时显著降低异位栓塞的风险。本研究中未发生异位栓塞,与术前完善增强CT及门脉静脉血管成像充分了解静脉走形有关,明确是否存在分流的前提下进行诊疗,极大地减少了异位栓塞的风险。

临床研究表明,20.0%~50.0%肝硬化患者在随访期间会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1]。本研究术后再出血患者5例。分析再出血的原因:①治疗时大量血块无法完全清理从而影响内镜视野,存在遗漏的出血点;或用药剂量未能将曲张静脉完全封堵,未能有效地形成血栓和疤痕;②脱胶后溃疡面较大,残留血管出血;③术后患者未按医嘱服用药物和相关治疗。

本研究中死亡病例2例,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呕吐、胸闷、咳嗽,术后第5天出现持续高热,胸部CT提示肺内感染,术后第13天死亡;1例患者术后呕吐,术后第8天再次出血,出现呼吸困难,胸部CT提示肺内感染,术后第19天死亡;2例患者胸部CT提示肺内感染导致死亡可能性大。

急诊内镜是明确出血原因的首选方法。完善内镜术前准备可以有效地提高止血成功率、病因检出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22]。急诊内镜治疗操作风险及操作难度较择期治疗的患者明显增加;操作过程中反复进镜或患者本身耐受性差,可导致恶心、呕吐,腹压增高,加重出血或诱发再次出血。此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出血量较大,同时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内镜治疗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术中极易出现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甚至导致死亡[23]。本研究为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故选择在麻醉状态下完成。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生命体征及化验指标(肝肾功、凝血像)的对比,麻醉下完成急诊治疗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

对于急诊ESVD治疗,笔者认为严格把握手术指证,做好术前病情评估及术前准备,掌控好手术时机,在多学科的大力配合下,可以达到治疗上消化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目的。

猜你喜欢

胃底食管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分析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胃食管反流中的胃蛋白酶对食管外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胃间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