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大师梁漱溟的两次婚姻

2018-07-31

中外文摘 2018年16期
关键词:淑芬胡耀邦梁漱溟

□ 宗 文

梁漱溟与黄靖贤

勉强成婚后渐生夫妻情

1893年,梁漱溟出生于广西桂林一个日趋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梁济清末时做过内阁中书,后晋升为候补侍读,梁济自己虽潜心儒学,却非常开明,并不死逼子女们也非要读圣贤书不可。

14岁那年,梁漱溟考入北京顺天中学堂。班上人数虽不多,却藏龙卧虎,后来出了三位大学者:张申府、汤用彤,还有梁漱溟。梁漱溟早年加入同盟会,一生致力于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是中国现当代有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年轻的梁漱溟一心向佛,无意于婚姻和家庭。1921年初冬,梁漱溟28岁,曾发誓一生食素、终身不娶的他,在其父死后,自咎未成家生子的不孝,开始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彼时,在军界的朋友伍庸伯把自己的妻妹黄靖贤介绍给了梁漱溟。

伍庸伯问梁漱溟的择妻条件,梁漱溟说:“在年龄上、容貌上、家世上全不计较,但愿得一宽和仁厚之人。不过,单是宽仁而缺乏超俗的意趣,似乎亦难与我为偶;所以,宽仁超俗而有魄力者,是我所求。这自然不容易得,如果有天资大略近乎这样的,就是不识字亦没关系。”

黄靖贤小梁漱溟一岁,长相一般,为人也缺乏热情,还不聪慧。由于出身名门,从小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因此,对家务更是一窍不通。对于这位姑娘,梁漱溟也并不特别在意,但他不想让伍庸伯为难,有负朋友的一番美意,还是娶了她。

黄靖贤原名黄婧婘(音quán读“全”),新婚时经梁漱溟提议改用黄靖贤,大概是因为原名中的两个字不太好认,所以取了相近的音。

订婚之后,两人于1921年11月成了亲。成婚之夜,梁漱溟与黄靖贤谈及上面说的宽厚、超俗、魄力三点。“她不晓得魄力一词,问此二字怎样写。”由于文化差异,梁漱溟与黄靖贤两人感情平淡,精神上很少交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几年的磨合,二人越往后越生出爱意来了,属于那种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尤其在黄靖贤去世前4年间,夫妻感情弥笃。梁漱溟在得二子后,还想要个女儿,因此,黄靖贤在两度小产后再次妊娠,终因“胎盘前置”的难产,于1935年8月20日在山东邹平去世,年仅42岁。梁漱溟痛苦不已。

梁漱溟在《悼亡室黄靖贤夫人》中是这样充满深情回忆这段生活的,“我自得靖贤,又生了两个孩子,所谓人伦室家之乐,家人父子之亲,颇认识这味道。”“现在靖贤一死,家像是破了,骤失所亲爱相依的人,呜呼!我怎能不痛呀?我怎能不痛呀?”

为了哀悼亡妻,梁漱溟还写了一首白话诗,以示纪念:“我和她结婚十多年,我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我。使我可以多一些时间思索,多一些时间工作。现在她死了,死了也好,处在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社会,她死了,使我可以更多一些时间思索,更多一些时间工作。”平淡之中,渗透着一种深深的情意。

无奈中续娶却情投意合

“中年丧偶大不幸”,自此,梁漱溟决定以后不再续娶。他信守诺言,一个人过了差不多十年时间。在这十年间,梁漱溟确实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充分利用亡妻留给他的机会和时间,忙于思考,忙于国事。

十年过去,两个孩子渐渐长大:长子1925年出生,此时18岁;次子1928年出生,此时亦15岁;而梁漱溟本人亦年过半百,开始需要有人来照应生活。

无奈中到了1943年,梁漱溟自己也没有料到会续弦。如果说,他的第一次婚姻平平淡淡,那么,这一次则是沸沸扬扬。

抗战开始后,许多文艺家和学界名流齐聚桂林,梁漱溟也归返故里。1943年夏,年届半百的梁漱溟偶然结识了在桂林当教员的“老姑娘”陈淑芬。陈淑芬本名陈树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一直没有婚配,47岁,比梁漱溟稍年轻。

陈淑芬长得较漂亮,也会打扮,虽年近半百,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十余岁。有才有貌的陈淑芬一心想嫁给哲学家。两人一见钟情,你来我往,形影相随。不久,他俩的爱情竟然成了一则闻名广西的新闻。桂林的报纸以幽默风趣的口吻,大量地报道他俩颇具浪漫色彩的恋情。

1944年1月,梁漱溟和陈淑芬热恋半年后,终于瓜熟蒂落,在友人的家里举行了传统的婚礼。婚礼由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主持,当时在桂林的文艺界和学术界名流100多人参加了婚礼。著名剧作家田汉,还为此写了一首幽默长诗。

来宾发言完毕,大家纷纷要梁漱溟报告恋爱经过,梁漱溟无法推托。他说:“我听说现在谈恋爱要花很多钱,上馆子、看电影、听戏,给女友买东西等等,我却囊中羞涩,不好意思谈及此事。但我的确给她写过信,邀约她在天气晴朗时一起去经山村的河边散步。可是约定的那天,天公偏偏不作美,恰逢阴天小雨。她是否会应约前来呢?我犹豫了一会,拿着把伞就出门了,半路上,我很高兴地遇见了她。于是,便打开雨伞和她一起到河边去散步。这是我一生中最有趣的一次散步,是在雨中。后来,雨大了,我们便到路边的小亭子里坐了一会……”

梁漱溟在讲这段恋爱经历时,羞得陈淑芬头也不敢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段恋情在梁漱溟心中是多么的甜蜜。讲完了恋爱故事,梁漱溟童心大发,应客人要求,情不自禁唱起了京剧《落马湖》中黄天霸的一段西皮快板唱腔:多蒙老丈指明路,连夜即奔落马湖。拜上君兆好言诉,披星戴月赶前途。

他的嗓子虽不怎么好,唱得也不很标准,来宾却一再为他鼓掌。唱完了戏,梁漱溟突然向来宾高声宣布:“我们现在可以走了!”话音一落,他牵着陈淑芬的手迈出了宴会厅。据说,梁漱溟、陈淑芬的婚礼,是20世纪40年代桂林文化界最有影响的一件盛事。

厄运中是妻子坚守陪伴

梁漱溟与陈淑芬的婚礼虽然举行得十分热闹,婚后却不是那么幸福。梁漱溟是个社会责任感很强、做事颇为认真的人。他一旦投身事业和工作,很少顾及家庭。正像他在《寄宽恕两儿书》中所说:“我不谋温饱,不谋家室”。

梁漱溟太钟情于事业,必然会冷落陈淑芬。对此,陈淑芬想法颇多。此外,家中事情都落在陈淑芬身上,使她感到很吃力。加之陈淑芬的脾气大,一遇不顺的事就爱发火,而且很难说通。

她有时在公众场合不大讲礼仪,这令梁漱溟很是尴尬。有一次,梁漱溟和他性格古怪的德国朋友卫西琴交谈时谈到女人,梁漱溟说女人不是创造者,是创造创造者,他认为年轻的女人其身体和责任就是生育。谁知这话惹恼了陈淑芬,当场让梁漱溟下不了台。这使梁漱溟最为反感,也很难忍受。因而,两人时常为一些琐事发生摩擦。

尽管梁漱溟对后来这次婚姻不太满意,他还是很感激陈淑芬,因为她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与他结婚的,陪伴他从中年进入耄耋之年,并为他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因此,当陈淑芬1979年9月去世时,年已86岁的梁漱溟为她诵经守灵。

(摘自《往事与旧闻》2018年第5期)

金日成向胡耀邦要茶杯

2006年1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访华时,曾向我国陪同人员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早在1982年9月,原朝鲜党和国家领导人金日成访华,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会见后互赠礼品纪念。当时,金日成看中了胡耀邦正在使用的一只绘有“喜鹊登梅”的双层瓷保温杯。而这只由景德镇制作的茶杯已经使用,胡耀邦当即表示再专门制作200只同一器型和花面的国礼瓷杯赠送给朝鲜领导人。随后,200只由景德镇复制生产的一模一样的瓷杯被作为国礼运抵平壤。由于此种茶杯造型美观,工艺讲究,金日成后来一直使用,他逝世后,金正日继续使用,只是不知道金正恩现在是否依然使用。

猜你喜欢

淑芬胡耀邦梁漱溟
《铮铮铁骨——梁漱溟先生》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我要读一年级了
下课时间
梁漱溟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A Contraction-expansion Helical Mixer in the Laminar Regime*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
胡耀邦夜宿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