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为什么又火了?
2018-07-30
最近,北京地铁及公交车站的户外广告位上出现了一组广告:变身好奇宝宝的孩子踊跃地向爸爸妈妈提问—问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科学人文无所不包,而他们迎来的是同一个“答案”:这题不问我,问学而思网校。
在网上浏览新闻,你也可能被学而思网校50元英语课的优惠价格刷屏。这批针对暑期档的在线课程的炮制者,是刚刚在2018年6月遭浑水公司做空的好未来教育集团。不过,凭借亮眼的财报数字,如今好未来的市值又涨到了228亿美元—这家中国K-12教育市场的领军者随后展开了新的战略举措:高调攻占在线教育市场。此前,“学而思培优”线下小班是其旗舰产品,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
不过,直播、双师课堂,并非好未来独有的竞争力。VIPKID为代表的在线少儿英语培训,从题库模式辗转到学科培训的猿辅导,它们无不以直播课堂同时吸引了学生和资本。因宏观层面政策性缩紧,以及移动互联网在应用端的创新陷入瓶颈,投资机构遭遇募资困境,“在线教育”却晋升为2018年度最热门的投资领域。
事实上,早在2014年,在线教育就深受资本追捧。以大数据题库为核心的猿题库宣布完成1500美元C轮融资,欢聚时代旗下的YY教育当年3月宣布将投资10亿美元用于发展语音直播,从事在线口语培训的Tutor Group获得了来自阿里巴巴和淡马锡的B轮融资。直播概念当时只是试水阶段,却已成为吸引投资的利器。为什么在线教育没有顺势高速发展起来,而是经过了电商、共享、直播等概念的重重冲击之后,于今年再度成为投资圈的热门选项?
除了客观原因,某种程度上,教育仍是个需要时间培育和浇灌的行业。好未来的创始人张邦鑫曾对大举进军在线教育颇为犹豫,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早期录播教学视频的远程教育探索时期,学而思网校的课程完成率不到5%。在教育从业者看来,面对面的互动沟通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而處于起步阶段的直播技术,即便获得资本的认可,也未必能轻易吸引慎重的家长和学生。
多少要感谢前两年作为资本宠儿的直播行业,客观上推进了相关技术的升级,以及用户习惯的培养—直播的普及甚至无形中提高了非直播用户群对这一形式的接受程度。
另一个爆发点在于,这几年,新东方、好未来等一众K-12民营教育公司在线下市场激烈竞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市场几近饱和,资本对于规模的追求,促使教育行业找到迅速扩大规模的方式。与此同时,教育领域最核心的资源“名师”是最难大规模复制的。移动互联网恰好能够解决“高质量”教学与“大规模”市场之间的矛盾。所谓双师教学,即一位名师授课,一位助教督促批改作业,前者确保质量,后者兼顾规模。如今,双师课堂已成为K-12领域应试学科教学的主流模式。
不过,通过互联网接近“教育民主化”,使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孩子—这种乐观的期望背后,仍是中国传统上对读书的崇尚,以及现实中对教育的焦虑两方面的双重投射。悲哀之处或许在于,孩子们的课外时间表已被深层格式化,而公立教育朝着空心化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