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家风思想探析
2018-07-30吴增礼易飘飘
吴增礼 易飘飘
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家风进行了重要阐述,形成了鲜明的家风思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和积极践行习近平家风思想,要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一、习近平家风思想的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家风建设,并着重指出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家风,这为我们探索习近平家风思想的来源指明了方向。
其一,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家风。中国人自古重视家庭伦理,并构建起了系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体系,沉淀而成重要的传统家风思想。传统家风内容非常丰富,包含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爱国爱民、恭敬有礼、见利思义、诚实守信、节俭爱物等。习近平家风思想就受中华传统家风思想影响颇深,“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且无不恰到好处,可见其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
与习近平家风思想一样,许多革命先烈的家风也深深地打上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在吕其庆博士著作《英烈门风》(人民出版社,2017年)中,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革命后人在回忆先烈们用优秀传统家风教育自己。例如,张太雷的外孙女冯海晴回忆道:“重视学习,是我家的家风。外公学贯中通,睿智博学,他牺牲后,外婆一个人拉扯全家老小四口人,在生活极其拮据的情况下,还坚持让儿女读书。”又如革命烈士胡灿之孙胡续生回忆道:“奶奶赵自如很早就预见到知识对建设国家、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性,她一个人干几份苦活,供养子女上学。”以学立身,应该成为每个家庭所推崇的家风家教。
其二,传承红色家风。红色家风作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者齐家理论和实践智慧的结晶,集中表现为不怕牺牲、大公无私、信念坚定、不求名利、志存高远等,是无产阶级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家风虽然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历久弥新。例如,周恩来“十条家规”、刘少奇“约法三章”等革命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革命后代。习近平家风思想也深受革命先辈的影响。例如,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无法出席习仲勋88岁寿宴,于是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祝寿信,提到从父亲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并说:“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从这封信里,我们看到了老革命家习仲勋优良家风的垂范作用和深刻影响。
《英烈门风》展现的20位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家庭道德、家庭风范和家庭价值观是红色家风的缩影。例如,在刘志丹写给妻子同桂荣的信上说到:“这次上前线,是再去为我的信念而奋斗,又一次表白我对国家,对人民,对党的忠诚,为救国救民我可以献出一切。”方志敏与妻子在婚礼上致誓词:“我俩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为了救可爱的中国,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俩甘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这种以国家的复兴、民族的生存、人民的幸福为己任,志存高远,为了信仰抛家舍业、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第一代革命家们的共同品质,也是千千万万英烈们的家风精神之所在。
二、习近平家风思想的构成
习近平家风思想既是对优秀传统家风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红色家风的传承和发展,内容十分丰富深刻。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崇德、敬重、尚俭、严格、勤勉五个方面。
崇德:齐家以德、服务人民。中国人民早已将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与齐家治国的崇高理想融入到家风建设当中。习近平家风思想也是源于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理解和继承,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时会见时焦裕禄的五个子女时说:“好家风,好家风。”要求全体党员把为民奉献的优良传统继承好、发扬好,让这种好家风成为我们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
敬重: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夫妻和睦,不仅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家风思想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家庭文明,号召广大家庭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办公室里,几张不同年代的温馨家庭生活照——“他用轮椅推着年事已高的父亲;他牵着母亲的手散步;他同夫人彭丽媛的合影;他骑自行车载着年幼的女儿玩耍”,被放置在醒目的位置。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质朴家风的生动写照。
尚俭:勤俭节约、言传身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英烈门风》中,抗战英雄杨靖宇之孙马继民回忆:“爷爷当年就是吃桦树皮和敌人打战的,战争胜利之后家人保存了爷爷当年吃过的桦树皮,把它当作家里的传家宝。我们时刻保持着勤儉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有这么一样东西——桦树皮,凝聚着我们的家教家风。”革命先烈们的勤俭节约、言传身教,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严格:廉洁修身、禁止特权。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严以律己,还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勤勉:刻苦努力、不懈奋斗。勤勉是为共产主义崇高目标而奋斗的应有本色,也是革命先辈一致的优良传统家风。在《英烈门风》中,张西蕾回忆父亲说:“从年幼起,就有一团烛光在我心中闪耀。这烛光是我的父亲张太雷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追求、英勇奋斗的崇高灵魂。”勤勉也是习近平家风思想的核心要义,几乎每天都是六点多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多,一天工作下来足足超过15个小时,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天,是忙碌的一天,也是普通的一天。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夙夜在公、为民服务、刻苦努力、不懈奋斗的精神推动下,中国正大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三、新时代呼唤习近平家风思想
现代社会已进入“小家庭时代”,三口或四口之家庭单元已极为普遍,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风家教失去“市场”,即使小家庭也要有规矩,讲究培养下一代的道德人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如何培养好家风,《英烈门风》以家书为线索对革命英烈的后人进行了专访,通过讲故事、忆往昔的口述史的方法,近距离展示革命先烈的家风门风,并且附有珍贵历史照片与革命后代近照,这就把革命英烈的家风、家训生活化、故事化地呈现出来,是一部有分量、有热量、有体量的思想读物。
新时代领导干部更需要弘扬好家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家风正才能民风淳社稷安。因此,可以说领导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领导干部家风好坏,是检验自身作风过硬与否的‘试金石,也是群众了解党风政风状况的窗口。领导干部必须扫净门庭,建好家风,做好表率,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引领社会崇德向善。《英烈门风》便是一本有关家风特别是领导干部家风的最有说服力的教材。长期以来,各种探讨革命历史的著述颇多,但通过当事人的言行及其后人的追思来描绘革命家风门风的著述少之又少。《英烈门风》的出版,正好弥补了这样的空白,这显示了吕其庆博士敏锐的学术“嗅觉”和深刻的现实关怀。
(作者分别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化自信与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和湖南大学教改课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评价专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