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成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发展

2018-07-30马云才

教育·学习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验生活语言过程

马云才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学生作文难存在普遍现象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表、词语贫乏、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言之无物、言之无理……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特别注重作文知识的积累,重视作文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拥有丰富多彩而健康的写作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力求全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作文范围的扩展和开放,作文形式上的自由化,作文内容的生活化,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现象得到初步化解。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在作文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去探索与实践:

一、遵循作文教学规律,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切勿操之过急,期望过高,欲速则不达。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作文能力是由无到有,由弱到强,是遵循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我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写作基础不好的,可从练造句,词汇积累,写作文片断、短文或仿写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比较感興趣的话语写下来,发表简要评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可写自己生活中体验最深刻的人或事情。写作基础好的则要求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并发表独到的评论,尽量多用多种表达方式。其次要帮助学生坚定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在作文教学中只要严格遵循作文教学规律,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第三,坚持不懈地写日记,是学生作文能力获得提高的不竭动力.

二、积累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教育引导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留心生活,认真体验生活。事实表明,学生许多优秀作文,都是细心观察的结果,因为只有认真观察和体验生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材料来源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人生、组织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让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掌握观察方法,多角度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细微之外。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第一,善于观察,描绘大自然。大自然丰富多彩,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到野外去搞活动,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蓝天白云,日出日落,观赏变化多姿的风云雷电,领略春夏秋冬的美景,感受花草树木的芬芳,感触青山绿水的清新……,并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写作的灵感就会激活,描写自然优美的语句就如涓涓细流在笔尖流淌。

第二,体验生活,抒写真人真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时时处处有写作素材。关键是引导学生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事。如学校中教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校园里的新人新事,家庭中无私的母爱、社会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就能有好的习作出世。

三、以读促写,厚积薄发

学生作文难的根源在于:一是主题思想无确定,模糊不清,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中心还处于含混不清的未成熟阶段;二是词语贫乏,没有足够表达所需的语言材料;三是写作技法上不知所措.之所以这样,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语文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测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广泛阅读,从而积累写作思想,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方法,从而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写作能力,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阐明了厚积薄发的道理。

阅读是一个吸收过程,是把外部文字消化蓄储的过程;而写作是一个输出过程,是提取过程,试想,如果没有贮存,哪有提取?阅读过程中,外部语言文字,通过内化、吸收,可以变成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平行发展的,不会读书的学生,肯定不会写作文;反之,如果仅能写三言两语的学生,他的读书能力不会很好。通过大量的阅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累了写作素材、语言与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我深刻体验到以读促写的成功之妙,因此,具体做法是:

首先是积累思想。学生通过广泛的读书,吸取古今中外大量优秀思想,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人生观,对真善美与假丑恶有着较强的辨别能力。在注重读的同时,让学生随时把读书时的想法、感悟观点、写在旁边,把书中主人公的思想概括出来,把作者的创作主旨摘录出来;有则多写,无则少写。如果感触较深,就认真整理,写成片断或短文,并与所学过的范文知识进行构建,理清作者写作思路,解读作者心路历程,从吸收升华到借鉴,使写作成为可触摸轻而易举的事情。

其次是语言积累,在阅读过程中,把成语、俗语、歇后语及生动的词汇、名言警句、古今名言典故,精彩的描写、抒情等语言,精彩段落等摘抄下来。背诵熟记,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

第三是写作方法的积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相互呼应,伏笔的铺设,巧合的创设,记叙、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的有机使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能的积累,使作文胸有成竹,融会贯通。

四、以写促读,事半而功倍

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心智活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倡导学生积极开启思维,努力去练写,就会获得成功。

学生总以为,自己写作能力平平,在写作思想主题上没有深刻的认识;在写作技能上也没有绝招技法;在写作素材上也没有丰富多彩的积累,在写作动机上更没有文思泉涌的感觉,虽然有时有点顿悟,但总是不大去刻意追求这项实践的成功。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写作的成功,就在于积极去写,以写促读,以写促思,把“写——思——读”结合起来。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事情,方方面面的生活内容,常常碰击着自己的心灵,但每一次的心灵碰撞所产生的感触,留下的痕迹是不同的,有的是平平常常,有的却是刻骨铭心。意念在学生大脑上的产生是稍纵即逝的。如果学生能及时捕抓住这个闪现的意念写出来,它将作为文字凝固下来。正如鲁迅说:“小有感触则写成小诗,大有感触则写成杂文杂感或长篇之类”。可见,常常动笔写写是取得写作成功的前提条件。

学生把思想感触写成文字后,要轻而易举地写完美,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这已具备了一个深入实践的基础,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是思想主题方面缺憾,将以此为本追根塑源,联系生活体验,阅读书籍,深思熟虑,不断丰富,形成完整的主题。

如果是语言材料方面的欠缺,那将会逼使学生去主动地阅读,为写作的成功刻苦学习。如果是技能技法方面的不足,这也会逼使学生去阅读借鉴名篇佳作,筹成文章。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是树立坚持写作的紧迫感,养成写作的习惯,坚定写作的意毅,不管什么情况,就得提起笔来写,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意志,坚持地写作、写日记,就会有取得成功的那一天的。

由此可见,写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迫使去阅读,去体验生活,去搜索资料。这样状态下的阅读,学生的阅读更具直接性、更有明确的目的,阅读动机更强烈,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

猜你喜欢

体验生活语言过程
成长
立正!新兵们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生活中的“万”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我有我语言
圆满的过程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