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之路,抬头见芳华
2018-07-30珊小蕾
珊小蕾
“当别人敷着面膜追剧时,我在野外风餐露宿;当别人周末一家团聚时,我和同事们在农家打水生火……”野外找矿工作少了许多同龄女性应有的乐趣,但艾宁说:“回想起来,我记忆里都是快乐的事情。”
从“太不值得”到坚守意义
今年34岁的艾宁是宁夏地质局的一名工程师,也是国内少数长期跑野外的女地质队员之一。每年过完年,艾宁就穿上工作服,背上双肩包,向深山进军寻找矿藏,一年大概十个月都在野外。
大学期间,本科班里女生不到十人,研究生班里女生仅四人,女同学里毕业后从事地质野外一线工作的仅艾宁一人。就连博士研究生招生面试时,博导看到艾宁都有些惊讶:“之前光看名字,还以为你是个小伙子呢,女孩从事我们这个专业可不容易啊。”艾宁没多说什么,把芳华岁月写在山崖林间、雨雪冰霜里是她的选择。
毕业后,艾宁参与了第一个大型野外地质考察项目——毛乌素沙漠磁异常查证。项目开始时间是7月,GPS、仪器、水壶、干粮,平均每人负重二十多斤。炎热和疲累像藤蔓一样缠着他们,每走一步都是考验。“太辛苦了,太不值得了。”艾宁当时生出放弃的念头。
她和队友在沙漠中奋战一周,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终于完成了200个点、共计20公里长的剖面测量,为此次考察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看着考察车带着详尽的数据离开的那一刻,艾宁成就感满满,也刷新了对这份工作的认识,“这真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
艾宁还看到,在国外,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物探测量几乎成了所有勘探公司的必备武器,但这些设备和技术只能反映一些特殊的地质特征,却不能探测出究竟有没有矿。因此,深入勘探与鉴定还得靠人。
正是因为这次经历,艾宁深刻理解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并选择了坚守下去。
学以致用才幸福
苍莽的宁夏六盘山,是中国大地上一颗璀璨的绿色宝石,对地质人来说,它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蕴藏着无数矿产资源。然而,森林覆盖率高的山区难以进入,矿石采样工作困难重重,要想取得突破,得付出更高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2010年7月,宁夏六盘山区正值多雨季节,恶劣天气给找矿工作又增加了一层难度。艾宁和同事们早上4点多起床,吃完早饭,带上干粮出发。一进林子,树叶上的露水就打湿了衣服,蚊虫闻声而至,密不透风的树林潮湿闷热。有时要走上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工作区,然后便是埋头干活。有时辛苦一天回到驻地已是深夜,当天的工作还要及时整理。第二天又是如此……
一天,艾宁和同事冒雨前往六盘山深处找矿。山坡上青草茂盛,一遇雨水格外湿滑,调查组组长一不小心从山梁滑下,艾宁马上伸手去抓,不料两人同时滚下山底,滚落时间长达1分钟,湿透贴身的冲锋衣多处被划破。落到山底后,艾宁和组长连忙坐起来,摸了摸胳膊和腿,检查有没有骨折摔断,才相互搀扶着站起来。泥泞的山脚下,两人深一脚浅一脚,靠指南针摸索方向,转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路,攀着藤蔓翻过山才回到队伍。
男同事们经常劝她:“下雨天就不要去野外了,我们把数据带回来,你整理就行。”艾宁摇了摇头:“地质人员不去野外,和纸上谈兵有什么区别?”她崇拜叶天竺等老一辈地质学家们一生学以致用的精神。
多年来,艾宁见惯了“大风大浪”。在森林中被树枝划得傷痕累累;被蝎子蜇得整条胳膊肿胀两天,过敏后身上起满红点;在野外席地而坐,狼吞虎咽啃馒头吃咸菜;一周不洗头洗脸……很多人都认为,地质勘察工作很苦,对女性而言尤其艰难。但艾宁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再累也不觉得有多苦。
旷野中不会感到孤独
现在一些城市人觉得孤独、寂寞,艾宁身在旷野,却很少有这种感觉。
荒野中,人会感到自身的渺小,会全力互相帮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时候去野外要爬山,男同事们帮她背样品,只让她拎地质锤。艾宁回到驻地就抢着做饭,帮大家洗衣服。有一次突降暴雨,驻地和食堂之间的小河河水暴涨,水性好的男同事就游过河去,帮她把饭菜打回来。“森林里还有好多城市看不到的美景,贺兰山上的羚羊越过融化的溪水,六盘山深处的野草莓柔嫩多汁,鲤鱼在早晨的阳光下跃出水面……”发现美景,大家会一起欢呼雀跃,那种共鸣令人感动。
记忆里都是快乐的艾宁,也不断给别人创造快乐。大山深处有很多孩子缺衣少食,艾宁每次出发前都会给孩子们带上一些生活、学习用品,先后看望并资助了数十位贫困孩子。
9年多时间,艾宁走遍宁夏22个县市区,去过300多个矿点,先后完成地质报告40余份,编图数百张,建设数据库200多万项,出版专著1部、合著4部,荣获国土资源部先进个人称号……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谈及今后的工作,艾宁随口吟诵了李四光的这首诗。她说:“地质工作者离开地质一线就好像鱼儿离开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愿意用一生去坚守。”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