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凉血方配合西药治疗复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研究
2018-07-30郭雪洋
郭雪洋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郑州 450000)
主题词 血小板减少/中西医结合疗法 甲泼尼龙/治疗应用 @清热凉血方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临床中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出血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1]。ITP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患者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失耐受,导致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和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PLT)双重打击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阻止PLT过度破坏和促进PLT生成是ITP现代治疗不可或缺的手段[2]。我院应用清热凉血组方并TPO联合甲泼尼龙对复发难治ITP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不错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106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符合我国2016年制定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诊断标准[3],患者年龄40~77岁,不愿接受或者具有免疫抑制剂及切脾治疗禁忌症的ITP患者。排除标准:相关药物过敏体质者,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患有乙型肝炎、结核病、高血压等对服用糖皮质激素禁忌症者,临床服药依从性较差及不能定期进行随访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治疗同意书。脱落或剔除标准:①误诊;②治疗期间,出现其他疾病,影响本研究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本研究者;④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者;⑤治疗期间,私自服用其他治疗药物影响本研究结果者;⑥中途退出患者。根据临床不同的治疗方法将10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8例,女35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4.67±13.87)岁;病程6~20个月,平均病程(12.33±2.14)月;PLT平均计数(14.67×109)/L。治疗组男19例,女34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5.21±14.13)岁;病程6~20个月平均病程(12.68±2.31)月,PLT平均计数(15.54×109)/L;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PLT计数等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联合甲泼尼龙进行治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国药准字:S20050049,规格:15000U/2 ml/瓶)每日注射剂量为2 ml,当患者PLT计数高于70×109/L时,TPO改为隔日应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准字号H20130301,规格:40 mg/支)每日剂量2 mg/kg,第1~4天,静脉输注,无效者,2周后重复。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清热凉血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中药方剂配伍如下:生地、党参、茜草、女贞子及旱莲草各20 g,黄芪、白术、仙鹤草、肉苁蓉、淫羊藿各15 g,陈皮、当归、紫草、赤芍、牡丹皮、生甘草各10 g。 阴虚加石斛、黄精各10 g,阳虚加锁阳、巴戟天各10 g,血虚加阿胶15 g。以上所有药材加水800~1000 ml,武火烧开后文火继续煎煮至150~200 ml,温服,2次/d,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疗效情况。
3 疗效评价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PLT)计数水平及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表达水平情况,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16版“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进行评价[4],完全反应:治疗后患者PLT计数≥100×109/L且没有出血;有效:治疗后患者PLT计数≥30×109/L并且至少比基础血小板计数增加2倍且没有出血;无效:治疗后患者PLT计数<30×109/L或者血小板计数增加不到基础值的2倍或者有出血;复发:治疗有效后,血小板计数将至30×109/L以下或者不到基础值的2倍或者出现出血症状。所有患者均进行2次疗效评定,2次评定期间间隔1周以上,2次评定结果均一致者及确定为治愈、有效或者无效。临床总有效率=(完全反应+有效)/总例数×100%。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均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相关抗体情况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PLT计数均明显升高、PAIgG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PLT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AIg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计数及PAIgG表达水平情况比较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见表2。治疗组治疗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例(%)]
注: 与对照比较, *P<0.05
3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出现2例感染,3例出现血糖升高及2例呕吐,总不良率为13.21%;对照组出现3例感染,2例出现血糖升高,2例糖耐量异常及1例轻度低钾血症,总不良率为15.09%,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压及肝肾功能异常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讨 论
IT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免疫出血性疾病类型,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广泛皮肤黏膜、血小板减少、内脏出血及血小板相关抗体增加等,多数ITP患者会逐渐转化成慢性ITP[5]。目前为止,临床上主要以切脾术、糖皮质激素、促血小板生成素、免疫抑制剂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对ITP患者进行治疗,虽然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治疗特异性较差、临床存在不良反应多、易复发、费用高等诸多缺点,由于复发而反复治疗对患者经济负担及生活压力造成巨大的影响[6-7]。
祖国医学认为,ITP属“血症、紫斑、葡萄疫”等范畴。其病因主要由于风热毒邪、劳倦过度、饮酒过度、久病损伤等造成机体气虚不摄、阴虚火旺、热感迫血及瘀血内阻,进而发展成气虚血瘀和脾肾两虚[8-9]。脾主运化、统血,输送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患者长期的气虚不摄导致血溢脉外、气血耗损导致无力运化水谷精微,抵御外侵湿邪,两者相交,导致ITP病情反复。肾贮藏精气,为人体生殖、造血、生长发育、防卫病邪的基础物质,肾气衰则造成精气衰败、阴虚火王、久则阴损及阳致阴寒凝集于下,无根之火浮于上,阴阳不相收而血行错脉,导致ITP。因此,根据中医的辨证治疗原则,健脾肾为治疗ITP之根本[10-11]。本清热凉血方中,黄芪、白术、党参及当归有益气补血之功效;生地、紫草、茜草、赤芍及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行瘀、止血之作用;肉苁蓉、淫羊藿、女贞子及旱莲草具有滋阴养肾、温补刚肾之功效;仙鹤草能促进骨髓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延长血小板存活时间及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12-13];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生甘草清热祛毒兼调和以上诸药[14-15]。因此,本方中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脾温肾、活血化瘀、养阴清热及凉血止血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疗效及PLT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AIg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应用清热凉血组方并TPO联合甲泼尼龙能够提高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PLT计数水平、降低PAIgG表达水平且临床不良反应低,此方法应用简单且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对ITP患者采用清热凉血组方并TPO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能够提高IT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PLT计数水平、降低PAIgG表达水平且临床不良反应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