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扎进土里 心向着太阳

2018-07-29何义田

江苏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南京市能量校园

何义田

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创建于2008年,是建邺区教育局与金陵中学合作创办的一所公办小学。学校位于南京河西新城中部,毗邻南京奥体中心。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1700多名学生,111位教职工。2015年,学校与北京东路小学进行联合办学,探索名校合作办学之路。

高标准,高起点,高定位,是金陵中学实验小学10年铸辉煌的发展密码。建校以来,学校以教育综合改革先行校和教育现代化示范校发展定位为指导,以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为发展战略,以办一所儿童真心喜欢的好学校为目标追求,不断探索名校合作办学的路径和专家指导办学的规律,积极建设以向善向上向美为核心价值观的“金葵花”文化。短短的10年时间,学校已建设成南京市建邺区现代化国际性教育的一张“金名片”。

2017年,在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召开的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学校先后被授予南京市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南京市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教学实验项目窗口示范学校、南京市小学Scratch教育研究联盟始创成员学校、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南京市小学教学改革学科课程基地(信息技术)、江苏省首批STEM创新实验室试点学校、中国少科院科普示范基地、全国首批足球特色学校等称号。

一、“金葵花”校舍设计:铺展开一片教育的想象

教育需要想象。想象可以丰富我们对教育的理解,让我们对教育进行更生动的表达。想象能焕发我们对教育的激情投入和美好追尋。小学教育面对的是儿童,儿童的最可贵之处就是拥有无限的可能,所以小学教育更需要想象。

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以下简称“金中实小”)位于南京河西新城的中部,创建于2008年,是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和金陵中学合办的一所公办小学。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历任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对她所拥有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基因有着高度的认同——学校整个校舍建筑设计如一朵绽放的金葵花,由此铺展开了一片教育的想象。学校发展的10年里,“金葵花”已经成为金中实小一个独特的文化隐喻,这个文化隐喻生长出一系列的教育价值:“绿色教育”“教育让生活更美好”“向着太阳歌唱”“中华少年,国际视野”以及“励真竞优”等的教育主张和愿景。校训“真”、校风“阳光”,“金葵花”校标设计、“金葵花”画廊、“金葵花”班级评选、学生“金葵花”志愿者等,都是由共同的“金葵花”文化基因通过对教育的想象生长出来的学校文化。

建校初,金中实小提出的绿色教育,追求的是对生命主体的尊重和生命自然生长规律的遵循,她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阳光雨露滋润下万物自由自在成长的画面。“向着太阳歌唱”“教育让生活更美好”“中华少年,国际视野”充满了对教育、对儿童美好未来的向往。这些由想象引发的办学主张归根结底是一种价值观教育。

进入“十三五”,学校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着力点。经过深入地学习、思考和广泛讨论,我们鲜明地提出学校“金葵花”文化“向善、向上、向美”的核心价值观,并把开展向阳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价值观引领师生及学校的发展,作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化的理解和表达。

二、价值引领:激发起儿童生命内在的能量

向阳教育是什么?向阳教育,是一种价值引领教育,引领和召唤儿童从小就执着地向善、向上、向美,为儿童的当下及未来生活的美好奠定基础。

向阳教育的核心理念:向善、向上、向美。向善、向上、向美,是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生长和集聚起来的能量。能量,是我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化理解,学校的“金葵花”文化视每一个学生为一颗独特的小太阳,每颗小太阳都应该拥有无比的能量和无限的可能。我们的向阳教育更强调为学生的能量而教,输送正能量,激发正能量。无比的能量,无限的可能,是我们基于儿童发展教育理论的信念坚守。向善是道德的能量,向上是精神的能量,向美是审美的能量。这样的能量作用在儿童身上,是一个整体:以道德的向善为核心,以审美为境界,以向上为精神支柱。

学校把“根扎进土里,心向着太阳”作为向阳教育的价值追求。“根扎进土里”,取“金葵花”的意象,就是要准确把握儿童教育的基础性,遵循儿童教育的规律,守住根基,夯实基本素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质量的公平而扎实的教育;“心向着太阳”,教育要向着心中的理想,要有远大的梦想,要燃起每一个学生心中不同的梦想,为他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注入动力,创造可能。

三、四大实践:召唤儿童向善、向上、向美

如何让教育的想象与儿童的生长建立链接?我们开展了向阳教育的四大实践:

(一)向美校园:让校园充满美的情趣

金色的阳光,希望的田野。向美校园应当充满设计感,充满趣味性,充满感召力。向美校园处处充满美的情趣,充满美的创造。除了校园的校舍、墙壁、花草树木,向美校园最美的元素是每一位灿烂的教师和每一个向阳的儿童。

1.向美校园是充满设计感的校园。

整个校舍的建筑外观呈现如一朵绽放的葵花,进门是敞亮通透的大厅,一座“成长桥”笔直地横跨喷泉池,将由近及远的三个庭院连成一体,“成长桥”旁高大的不锈钢雕塑“拥抱世界”高高耸立,后庭院的“童心树”“成长林”“童趣园”“林荫道”错落有致。整个校园充满设计感,在这些设计的背后蕴含的是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对置身其间的每一个生命的美好期许。

2.向美校园是充满趣味性的校园。

小伙伴一起玩小汽车、一起踢球、一起滚铁环,这几个雕塑造型合理地散落在不同年段的教室前面。欢快灵动的喷泉、自然科学馆VR和AR技术、数字化农植园动手种植、走廊的互动体感游戏、低年级室外活动区跳方格图案、科技长廊互动体验设备等,让校园处处充满趣味。充满趣味的校园是儿童可以自由嬉戏、自由生长的地方。

3.向美校园是充满感召力的校园。

一进校门,大厅墙壁上“教师誓言”和“教育让生活更美好”的题字是对教师价值追求的召唤;“向着太阳歌唱”“中华少年,国际视野”“阳光、健康、乐学”,这些镌刻在墙壁上的醒目文字,时时充满感召的力量。此外,学校还经常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奥运冠军、书法家等名家大师进校园,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分享成功的经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向心管理:把管理做到人的心上

向心管理要把管理做到每个教师的心上,让他们内在的力量得到唤醒、激发和生长,从而产生积极投入教育工作的自觉。向心管理需要管理者做好三种角色:知音、伯乐和向导。

1.做好知音:了解和理解人。

教育为了人,教育要亲近人。教育管理更应如此,教育工作最大的魅力就是充满创造,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是与众不同的,管理的规定性、侧重点和强弱度如果不能切合不同教师的不同特点,往往会对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造成伤害。管理者亲近教师,成为教师的知音,全面而准确地了解教师,在教师困惑的时候能够多换位思考理解教师。这样的亲近让管理者走进了教师内心,管理的方法、手段更容易被教师从心底里接受。

2.做好伯乐:发现并激励人。

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成为“伯乐”,发现身边一匹匹不同特点的“千里马”,并把他们激发起来,让每一匹“千里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自己喜欢的道上“自奋蹄”。一所学校欢腾奋进的景象将多么壮观!管理者通过发现教师,扬其所长,扬其创造,进而扬起他们内心的巨大的能量。

3.做好向导:引领和帮助人。

教师工作专业性很强,管理的要务是促进教师发展,所以管理者要做好向导,引领和帮助教师在专业上成长进步。管理者要做教师思想上的向导,用制度守住教师的职业底线,用愿景引导他们形成更高的价值追求,引导他们做与众不同的优秀的教师。管理者要做教师理念上的向导,引领他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展开先进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管理者要做教师人生的向导,引导教师在做人做事、言谈交往、与人合作、生活情趣上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仰视的高峰和学习的榜样。

(三)向学课堂:一切以“学”为核心

向學,词典解释是立志求学;好学,意为专意于学问。学习是学生最根本的生活内容,也理应成为学生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向学,是向阳教育对于儿童培养的重要旨归。

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热爱学,专心学,创造学。热爱学,即兴致勃勃地学,这是一种学习的情感态度,更是生命向上的一种内在力量。专心学,即一心一意地学,这是一种支持学习的意志品质,需要的是对于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创造学,即举一反三地学,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方法,掌握学习规律,创新思维方法。向学课堂强调的是对学习者主体性、差异性的尊重,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发展,鼓励合作学习,在交往中、在实践中学习。

向学课堂以“6+1”为操作策略,“6”指学习的六大步骤,即激趣—质疑—自研—合作—展示—延学。“1”指一个中心,即以问题为中心。激趣可从形式和内容着手,形式上主要是以教师教学形态的变化、教学情境的创新去激发学习的兴趣。内容上激趣主要是指新旧知识的联系、所学知识价值的认识等。质疑,突出以问题为中心。质疑的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研,即围绕问题自主潜心研究,专心学习,鼓励多元思考。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对话,是交往。学生把自己研学的收获和困惑与同伴分享、碰撞,助同伴学习,向同伴学习,在讨论、交往中升华理解。展示,学生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呈现共同的学习成果,特别是思维过程,在教师、其他共同体之间进行多维度的对话。延学,即延展性学习,学生对自研、合作、展示过程中的学习所得系统梳理,对自己的学习难点、重点巩固强化,产生新问题进行延展探究。

在向学课堂理念的引领下,金中实小广泛开展学科实践。数学学科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梳理总结出以“学”为中心的“四步教学法”:即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全班互动,展示学习;练习巩固,拓展学习。语文学科的“小拍客”影像作文和“阅读戏剧”,英语学科情景教学,音乐学科的律动课堂等,都是富有成效的课堂实践与探索。

(四)“金葵花”课程:在每个学生心里种一颗“小太阳”

学校的课程哲学就是种“太阳”,在每一个学生心里种一颗“小太阳”,让每个学生心中的那颗“小太阳”拥有无比的能量和无限的可能。金葵花课程的目标就是输送能量,激发能量,生长能量。能量是有结构的,“金葵花”课程力图给每一个学生心中的“小太阳”输送和激发三个方面的能量:向善、向上、向美,促进儿童道德的、精神的和审美的能量全面生长,同时引导每一个儿童走向生活、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1.馆课程。

金中实小是南京市首批科技教育星光基地学校,建有近400平方米的自然科学馆,展示有海洋生物、昆虫世界、人类起源、蚂蚁家族、蜜蜂王国、湖泊湿地、原始森林、珍奇动物等丰富的标本影像。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生物,以小馆员的身份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它的前世今生,了解它的生存繁衍、生活习性和衍化分布。我们还提出“由校馆走向馆群”,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走进南京众多的博物馆里去探索、研究。截至目前,“馆课程”中已经成长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17名,预备小院士14名,小研究员12名。

2.球课程。

金中实小是全国首批足球特色学校、南京市阳光体育羽毛球和冰上运动项目学校。学校与江苏泛米雷足球俱乐部合作,开展足球进课堂活动;与南京市羽毛球运动学校合作,请高水平的教练普及专业羽毛球知识;请南京奥林匹克中心乒乓馆承担乒乓球校队的训练任务。学校组建的“虎啸冰球队”多次参加国际比赛。这些球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运动素养,还为学生搭建了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3.云课程。

云课程是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性、多样化学习课程。金中实小是南京市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2017年成为南京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在智慧学习理念引导下,金中实小通过“互联网+”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与课程。语文学科的“小笔尖 大舞台”以微信推送微课资源的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写话课程。张起宇老师率先尝试发起的数学学科“起宇”课堂,以网络直播形式为数学爱好者提供课外拓展应用课程。英语学科“口语100”以APP应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口语训练课程。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STEM”课程以基于二维码学习网站为形式,开展科技素养提升课程。还有数字化种植、“3D打印”、机器人、创客社团等课程,既为学生提供了前瞻性的个样化学习机会,更是培养了学生信息化素养和“互联网+”思维,为学生与科技对话、与未来对话提供了能量。

4.探秘课程。

金中实小充分挖掘社会及家长资源,把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请进校园,开设“家长讲坛”,共同实施“探秘课程”。先后走上“家长讲坛”的家长,有大学教授,有科研院所研究员,有军事学院专家,有现代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还有心理咨询师、海关工作人员、检验检疫技术专家、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专家,等等。讲坛的主题很丰富,如《茶文化与礼仪》《电从哪里来》《拥抱新能源》《噪音的危害》《走进神奇的IC世界》《未来通讯》,等等。讲坛通过“提前研究—课上互动—课后延伸”三个环节,把学生一次次引向丰富而神奇的探秘世界。

5.野外生存课程。

学校开发家长资源,有计划地引导家长组织野外亲子活动。在学校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学生得到更多走进自然、走向生活体验和历练的机会。军营体验、定向越野、乡村远足、野餐野炊、自护自救等生存课程在家长的支持下得到很好实施,学生在同伴的互动中体验真正的勇敢、合作、坚持,提升了克服困难和独立生存的技能本领。

以教育的想象,用金葵花文化为隐喻,建设一座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校园,让朵朵葵花迎着太阳绽放,向着太阳歌唱,这是金中实小师生的共同追寻和梦想。

(作者单位: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南京市能量校园
刘辉
挖藕
正能量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南京市长
正能量描绘词
正能量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