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坑施工的方案实施

2018-07-28唐红明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楼板受力工况

唐红明

摘 要:1#坑中楼板只要具备承载条件,能够与2、3#坑围护体系构成稳定可靠的支护体,在中楼板处增加钢管斜撑后拆除主坑内支撑的方法,既实现分坑施工,又保证主坑结构的连续施工。

关键词:分坑;节约工期

苏州高铁新城某酒店式公寓地上三十三层、地下二层,地下室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地下二层底板面标高为-9.550米、-10.150米。因西侧邻近轻轨2号线,按照轨交公司的要求,距离基坑边50米范围内基坑面积单个不允许超过1200平方。本工程离轨交2号线隧道边距离为11米。故原基坑设计院采取了分坑围护的支护方式,共分为1、2、3号坑,1#坑建筑面积6870平方,二号坑建筑面积670平方,三号坑建筑面积760平方,按照这样的布置就可以满足轨交公司要求。

目前存在问题是工程原设计工况为1#坑中楼板强度达到80%,开始施工2#坑,2#坑中楼板强度达到80%开始施工3#坑,3#号坑施工至中楼板且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才能对1、2、3号坑第一道支撑整体拆除,意味着1#坑中楼板完成后需要等待时间,将造成位于1#坑的33层主楼结构停止施工约100天左右。这样总工期无法得到保证,且容易产生作业施工人员窝工。针对这一问题,监理部专门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参与,进行了充分讨论。首先由本方案的编制人宋工向各方参会人员介绍了关于拆撑方案中的主要内容和拆除范围。各与会人员听取介绍后,提出了以下主要问题:1、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水平支撑、中隔墙(地连墙、排桩),需要按设计工况实施调整。2、方案按照拆除范围制定分项节点工期,建议:一号坑第二道水平支撑15天,二号坑和三号坑第二道水平支撑各12天,基坑第一道支撑20天。中隔墙(地连墙、排桩)的拆除工期,根据工作量进行测算,建议中隔墙地连墙20天、排桩20天,可以并行实施。3、中隔墙(地连墙、排桩)的拆除垃圾的归堆点、如何清运,尤其是垂直运输的预留洞口位置应结合主体结构设计图纸确定下来,在图上明示。同时,拆除的顺序、机械行走路线应结合主体结构设计图纸在示例图中做好标示。4、拆除顺序图中虽有水平主次撑的拆除顺序,对于机械的开行路线没有明确,应做好标示。5、拆除方案支撑梁受力计算书中,经手算复核,各梁简图剪力、弯矩计算与包络图计算数据有误,可能是套用其他项目计算书。请重新建模后计算调整。这次协调会对整个方案的实施及评审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得整个拆撑工作在确保了安全的前提下节省工期,节约造价。

为加快工程进度,节约工期,保证主塔楼连续施工,经过多方案比较及对1、2、3#坑不同工况下受力对比,采取在保证2、3#坑工况基本不变,且西侧地连墙受力状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在中间分隔排桩设置9根钢管斜撑进行换撑,而后拆除1#坑第一道支撑,使1#坑提前具备施工条件的方案。调整后工况为1#坑中楼板浇筑后施工斜撑(下部节点浇筑中楼板时完成),中楼板达到80%强度后拆除1#坑第一道支撑,同期进行2#坑第二道支撑施工,其余仍按原设计工况实施。调整的目的是将原1#坑第一道支撑的作用转换至1#坑中楼板,通过中楼板将力传递至东侧。

该方案编制完成后经施工单位总工室技术科严格审核、现场监理部层层把关优化后,递交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及主体结构设计单位,得到了一些宝贵意见,比如要求对框架柱受力进行充分验算,并且按照建议进行了重新优化。最后通过专家组评审论证最终确认,期间邀请了轨道公司负责人参与,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同意。其中专家组提出调整后工况为1#坑中楼板砼浇筑后施工斜撑,中楼板达到设计强度80%后拆除1#坑第一道支撑以便主楼结构紧跟施工,其设想可行,相应提交的换撑方案基本可行,专家要求中楼板下梁板支撑在斜撑拆除前不应拆除。这样下来方案经过各方讨论使方案更趋合理性。

对斜撑杆件受力进行验算,受力变形能够满足基坑监测要求。

该方案实施中,首先在1号坑西侧5轴处布置9根300mm钢管斜撑,斜撑长度约为3m。斜撑底部及顶部设置预埋铁件,与排桩连接处先将桩主筋凿出,将10mm厚钢撑板与主筋焊接,而后再焊接面板和托底,完成后用灌浆料填实;与结构连接处位于⑤轴线梁柱节点处,斜撑中心线通过梁柱中线的交点。为确保安全和不发生大位移,确定拆撑过程如下:东侧角撑先拆(与西侧无关,故先拆)→监测西侧位移指标→拆除对撑→监测西侧位移指标→拆除1#坑西侧角撑。拆除1号坑第一道砼支撑时,为防止中间排桩因换撑引起变形过大等情况发生,监测单位在拆撑过程中几个关键节点进行即时监测,数据动态变化较理想。

该方案实施后总结,1#坑中楼板只要具备承载条件,能够与2、3#坑围护体系构成稳定可靠的支护体,在中楼板处增加钢管斜撑后拆除主坑内支撑的方法,既实现分坑施工,又保证主坑结构的连续施工。

总结语: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碰上各种矛盾,只要发挥每个参与者的聪明才智,遇上类似问题可作为一种解决的办法。

参考文献

[1]《钢结构设计手册》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施工計算手册》

(作者单位:苏州相城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楼板受力工况
论工况环境温度对风压传感器精度的影响
西安市公交线路模态行驶工况构建
世界主要整车道路试验工况循环研究
世界主要整车道路试验工况循环研究
谈谈楼板分布钢筋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减小振动筛与基础平台共振的几个试验性方案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无梁空心楼板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弹力”练习
“弹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