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伦理学看汉英电影名翻译

2018-07-28杨莹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翻译

摘 要:翻译提供翻译伦理学自提出以来,一直是备受关注。本文关注彭萍博士理论,从其提出的“忠实于原作”之伦理、“忠实于读者”之伦理、当“忠实于原作”与“忠实于读者”发生冲突等这三个方面研究中文电影名的翻译,以期探究该理论的实践意义,为中国电影名的指导。

关键词:翻译伦理学;中国电影名;翻译

1.前言

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片名是电影的“眼睛”。电影片名的翻译直接决定了电影是否有吸引力与传播力。研究显示超过三成的海外观众对中国电影不了解。目前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缺少传播力、影响有限,翻译问题是一部分原因。翻译伦理学为各种类型的语言翻译带来了普遍适用的规范,从翻译伦理学研究汉英电影名翻译,亦能受益匪浅。

2.翻译伦理学

翻译从狭义上来说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从广义上来說是一种社会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与翻译活动相关的各种因素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制于相应的伦理道德原则。国内外翻译理论界近年来对伦理学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法国翻译家贝尔曼(Berman)主张“尊重原作,尊重原作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王大智,2005);美国韦努蒂(Venuti)提出“差异性伦理”的思想,他认为“好的翻译就是用译入语来表现异域文本中的异域性”(Venuti,1998:1);皮姆(Pym,2001)首次提出了译者的“文化间性”概念,关注“译者伦理”;芬兰学者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于 2001 年提出了五种翻译伦理模式:再现伦理(ethics of representation)、服务伦理(ethics of service)、交际伦理(ethics of communication)、规范伦理(norm-based ethics)和承诺伦理(ethics of commitment)。以前国内对翻译伦理学的研究多散论,直到吕俊其《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视角》一书中,根据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学,首次提出翻译伦理学这一概念,之后彭萍系统、全面的研究了翻译伦理学。

彭萍博士从译者的基本职业伦理、译者的翻译动机和文本选择、“忠实于原作”之伦理、“忠实于读者”之伦理、当“忠实于原作”与“忠实于读者”发生冲突、不同文体的翻译伦理、译者应该从“隐形”变为“显形”七个方面对伦理与翻译活动进行了阐述。本文主要其中三个方面研究中文电影名的翻译。

3.翻译伦理学对中国电影片名翻译的指导

电影名翻译,表面上看是语言与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语言表层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背后,“深层和实质上的东西是文化的内涵,代表着言语者的主体性文化,是一种内在结构”(吕俊,2006:278)。电影名翻译时要以下面三个方面的伦理准则为导向。

3.1“忠实原作”之伦理

就语言转换而言,翻译要忠实表达原文的信息、逻辑和风格,不扭曲原作的内容。在中国电影片名的翻译中,不能哗众取宠,为了求新、求异而歪曲本来的信息。

电影《芳华》以1970前后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军队文工团的故事。片名译为Youth表达到位,在外国观众脑海中也能引发同样的情感。但是现在有太多的中国电影翻译都用了“young”或者“youth”,比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英文译为So Young,这种译法又有点泛滥。《战狼》是由吴京执导的现代军事战争片,讲述的是小人物成长为拯救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故事。译为Wolf Warriors,表达出来原文的信息与风格,可谓佳译。

而《黄飞鸿》讲的是武术家黄飞鸿的故事,但是英文名是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没有忠实于原作,让人看起来不知所云,不如直接译为Wong Fei-hung。

3.2 “忠实于读者”之伦理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原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桥梁,既然选择翻译,译者不仅对原作和原作者负责,忠实于原作,也要对译文读者负责,否则也许就会失去读者群,那么翻译就失去了最重要或者全部的意义,所以译者也应该注意还要‘忠实于读者”(彭萍,2013:90)

《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一个叫李雪莲,但是被丈夫污蔑为“潘金莲”的女人为自己讨公道的故事。如果只是忠实于原作,直译为I am not Pan Jinlian,大多数外国的观众可能摸不着头脑。译者把该片翻译为I am not Madam Bovary。Madam Bovary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虽然与潘金莲的形象有所不同,但大致可以传递出相似的信息,而且Madam Bovary在国外家喻户晓,译名很成功。

3.3 当“忠实于原作”与“忠实于读者”发生冲突

在西方,很多翻译会遵从读者的伦理观。“大多数情况下,译者会向译语读者的伦理观靠拢,这样才能让译文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彭萍,2013:90)。电影名的翻译更是如此,在遵从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让译文观众接受,才能让中国电影更好的传播。

电影《风声》讲述了汪伪政府时期的1942年,日军为了找出代号为“老鬼”的共产党员,他们五人进行了审问,过程中经历的心理战和酷刑。译者将影片译为The Message,虽然缺少了些许诗意朦胧美,却清楚的传递了故事的主题,也是成功的翻译。

而电影《白鹿原》以“白家”和“鹿家”在白鹿原上的争斗为背景。电影译名为White Deer Plain,忠实于原作,却违背了遵从读者的伦理观,译语观众可能不会很快接受。

4.结语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片名的翻译是商标。综上所诉,翻译伦理学为汉英电影名翻译提供的规范性指导,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构造,更是一种理念沉淀和升华。译者应根据影片的思想内容,充分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根据原电影片名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在遵从原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译文读者,保证观众能理解其内涵,最大限度地实现译名的艺术特色及商业价值。当然,中间人也要遵从翻译伦理,不能只是求新、求异、为了商业价值而制造噱头。

参考文献

[1] 曹群英.从目的论角度谈英语片名的翻译[J].外国语文,2012,28(06):116-118+124.

[2] 陈芙蓉,刘浩.翻译职业化视角下的翻译伦理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06):85-86+89.

[3] 吕俊,侯向群.翻译学---个建构主义视角[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 彭萍.翻译伦理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

[5] 申连云.尊重文化差异--当代的翻译伦理观[J].中国翻译,2008(2):75-77.

[7] 石春让.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J].外语教学,2008(5):103-105.

[6] 王大智.关于展开翻译伦理研究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35-35.

[7] Venuti Lawrence.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 [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8.

作者简介

杨莹(1990.07—),女,汉族,甘肃庆阳人,翻译硕士,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