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人工智能对现行法律的挑战

2018-07-28路晓晓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
关键词:挑战人工智能措施

路晓晓

摘 要:人工智能在丰富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现行的法律带来了诸多挑战,著作权、个人信息保护、劳动者就业权,交通法规等无不面临着法律上的完善和调整。本文一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带来的法律上挑战,另一方面试图探索法律上应对人工智能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人工智能;挑战;措施

一、人工智能的含义

1956年的达特茅斯夏季论坛,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词在麦卡锡(McCarthy J)的提议之下首次被提出,并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制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1]60多年以来,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给人工智能下定义,但迄今为止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仔细分析众说纷纭的各种定义,发现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定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差异:一部分人关心的是思维和推理过程。例如贝尔曼(Bellman R E)的定义,他认为人工智能是那些与人的思维、决策、问题求解和学习等有关活动的自动化。另一部分人则侧重于强调行为。如库兹韦勒(Kurzweil R)提出人工智能是一种创建机器的技艺,这种机器能够执行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完成的功能。[2]百度词条给出的定义则是: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笔者更倾向于百度词条的定义,此定义不仅全面丰富而且具有时代精神。

二、人工智能对现行法律的挑战

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性问题

2016年一款名为Prisma的手机绘画程序,通过学习可以用人工智能的“画笔”艺术性的创作各种不同风格的画作。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创造音乐,诗歌等,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使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创作活动并非人类所独有。那么对于这一类型的创作物,在法律上我们该如何应对?

版权即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3]而著作权人即著作权的主体,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作品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根据我国法律的这一规定,从主体的角度上便可认定由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创作物不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人工智能的创作物又有很多例如诗歌、音乐,是完全符合独创性、可复制性、固定性等著作权法上的作品构成要件的。倘若不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实践中法院该如何区分人工智能创作物和人类作品,以确定不同的保护标准。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定会有大量的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产生,如果不尽早明确人工智能创作物的权利归属,必然在生活中引发大量的著作权争议,不仅版权产业可能日益衰落,而且著作权制度也将受到巨大冲击。[4]

三、个人信息保护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1世紀,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各种移动穿戴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正如洪水猛兽般闯入每个人的世界。移动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收集着每个人的信息,个人信息保护的难度日益加剧。

公民个人信息在今天触手可得,个人变的越来越透明,与此同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也不断涌现。法律对于个人信息概念和范围的界定仍处于模糊或真空状态,在规治他人、企业乃至国家收集、使用、加工、传输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方面仍然缺乏有效的规则,致使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个人信息经常产生争议,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混淆。有效法律规则的欠缺,使得公民个人的信息严重被侵害,得不到有效救济。笔者认为,在大数据的洪流中,立法者应当将数据信息方面的立法放在突出位置,尽早出台有关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法案。

四、人工智能对劳动者就业权的冲击

从Alphago到无人驾驶汽车,从无人超市到无人工厂,从Automated Insights公司的自动撰写机器人到IBM研发的世界首位人工智能律师ROSS……人工智能在各领域不断的从积极研发到投入使用,其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就业问题的担忧。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预言:拜机器所赐,人类社会将诞生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对经济和军事都毫无用处的“无用阶级”。李开复说,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取代50%的工作。

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根据宪法的规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国家更应该积极创造劳动就业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必会取代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必然让驾驶员失业,无人超市必然取代收银员的职位,无人工厂更会使得大批员工被迫另谋职位……尽管科技的发展也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但是从科技发展对全球就业形势的影响来看,笔者认为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就业机会与失业相比,就业机会似乎微乎其微,不值一提。人工智能给劳动者的就业权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劳动者的就业权该如何得到保障,社会保障法该怎样应对大批的失业人员,这不得不引起法律人的注意。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法律面临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多。例如性爱机器人的出现,是否影响到传统的婚姻制度,是否应当赋予某些越来越智能的机器以虚拟的“法律人格”,人工智能在司法审判领域的应用会给法官司法权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影响到司法的公正性等。

五、法律应对人工智能的若干措施

国家合作与交流,达成国际性的有关公约、条约一方面,如同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样需要国际社会达成共识来限制它的应用与发展。另一方面国家间的紧密联系,科技、立法等方面的差异也需要国际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相关的公约和条约,为工智能的发展扫除障碍。

(一)制定本国相应的法律法规

为了管控风险,使人工智能朝着利国利民的方向发展,国家应当尽早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设立相应的机构规范其发展。[5]例如确立安全、自由、福祉、责任等具体的人工智能发展原则,制定信息保护法案规范企业的行为,设立专门监管机构加强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的监督。

培养综合性法律人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给法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人工智能当法律人不知道它基本的工作原理,不熟悉基本的科学知识时,立法者可能无从立法,律师质证困难,法官难以做出正确裁判。[6]因此有必要培养法律和科技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法律人才,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高校应当与时俱进,推动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例如2017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的未来法学院。

结语:人工智能正如潮水般向我们涌来,必将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人工智能给法律带来的挑战,为了使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不至于措手不及。法律人应当保持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密切关注前沿科技所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急速变化,高瞻远瞩,培养和保持可预见的思考能力,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史忠植:人工智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

[2]李开复 王咏刚:人工智能[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3

[3]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2011.8

[4]曹源:人工智能创作物获得版权保护的合理性[J].科技与法律,2016(03):488-508.

[5]吴汉东: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则[J].法律科学,2017(05):128-136.

[6]郑戈:人工智能与法律的未来[J].探索与争鸣,2017(10):78-84.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挑战人工智能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叽咕乐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