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城南,悲欢如水
2018-07-28谭颖文
谭颖文
西山红叶,漫天遍野,广袤的生命舒张于寰宇之中,亘古绵长。郊野之上,青黄交接,风吹草落,缤纷成舞。他乡故乡,墓园青冢,白马毛驴,爸爸的花儿落了,年复一年,英子渐渐长大。镜头切回,英子与宋妈含泪告别:暮色斜阳,宋妈被丈夫用毛驴驮走,马车载着英子一家走向反方。在英子凝伫的视线中,一曲《送别》响起,剧终。
生命若放在群体中,是一片无垠的旷野,其中伴着个体人生的诞生与终结,此起彼伏,连亘不息。放眼个人的生命之井,局促而狭隘,较于广阔的波涛洪流,则容易产生无助与悲凉感。较之直接揭露讽刺黑暗的惯常手法,电影《城南旧事》以散文流水式的叙事风格,白描的手法,通过英子纯净透彻的眼睛展现了一个诗化的乱世。这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地域标签。“去政治化”模式之下,这是一个“文化北平”而非“首都北京”,不见恢弘宫殿帝王将相,只见古朴城墙,冬阳驼铃,老井流水,胡同人家;也不见满清蒙回之种族差异,贫富贵贱之阶级差距,只见荒园院落,传来孩童稚语。英子的视野与隐藏在后的上帝视角双重聚焦,注视却不审视生活在这片古老城南中的男女老少,其中上演的悲欢离合。而在影片开头,却出现了长城这一地域文化标志物,骆驼队在卢沟桥上缓缓行进,增添了政治意味,却也符合大陆导演表现手法与文革结束后的伤痛反思。另一方面,由大众视角的北京切入属于英子的城南,从冰冷的大历史走进小人物的民俗胡同。
在彼城南,悲欢如水。影片使用了沓复回环的手法,一组组长镜头聚焦于旧城墙下的一口老井,“水井”在片中出现了四次,生活如井水流泻,循环往复,平淡自然。日光下,老井静默,辘轳不语,卖水人摇着扇子,大狗吐着舌头,以此来表现夏季的炎热。“水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器物之一,有着丰富的意象内涵。水井可比家乡,蕴含着深厚的乡土情结,远离故乡叫“背井离乡”;水井是一个族群或社区的生命之源,是身心归宿的象征;井也是封建时代备受凌辱的悲惨妇女的最终归宿依托;而市井自然与俗世生活联系。影片反复呈现井这一文化符号,意味深长。“水”来自“井”,自然流淌的井水中包容了整个俗世生活,清澈透明的井水反映着整个众生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井水处的留白,以无言达言,恰到好处。
说到留白之处,还有许多。雷雨夜中,电影不直接披露秀贞与妞儿母女俩死于铁轨的惨剧,仅以一辆伴着汽笛声驶过的火车轻轻带过;英子关于雷雨之夜的回忆,仅停留于妞儿与秀贞的音容笑貌;“思康”的故事以秀贞之口与镜头转移缓缓展开;英子以他人之口而非己见得知父亲重病去世;面对亲人离去,英子一家以沉静表现伤痛而不过分渲染;宋妈面对自己的家庭悲剧,并不嚎啕大哭,而是以“无声枯坐”的形式展现心中的深度痛楚;影片并不描述“厚嘴唇”的年轻人的盗窃行径,而以他和英子与弟弟的对话动作片段凸显温暖人性……这些都以英子的眼睛呈现,直接客观,不掺杂社会伦理道德评判。孩子眼中的世俗带上诗化的色彩,社会的黑暗在与人生悲剧在此并不显得过于沉重,静穆中流淌着哀伤,却不失其美。如英子所说“我分不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英子问爸爸人为什么要当贼,爸爸回答:“他们要生活,但是没有钱,没有办法”;当英子追及原因时,爸爸笑了笑说:“你还小,有些事情不懂”。年幼的英子對世间苦难的追问,体现的是她内心的好奇与疑惑。大街上,一个头破血流、衣衫不整的被捕青年学生对英子笑了笑;从荒园经过英子家门口,被警察捆绑着手脚的“厚嘴唇”年轻人几次回头看看英子。对于受难的悲剧主角而言,英子的纯真让他们看到到乱世中的一抹霞色。
悲欢如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英子身边的人渐渐离她而去,如老井中流出来的水,也是顺势而为;与壮阔的历史画面叙事不同,英子眼中的北平是一个相对狭小的社区——古朴老旧的城之南与新帘子胡同。这里上演着普通民众与形形色色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话剧。惠安馆“疯女人”秀贞潜藏的自我意识倾吐着她对自由爱恋婚姻生活的追求、对亲生骨肉和情人思康的深切思念;没有名字的“妞”与绰号“小桂子”代表的是悲剧的群体性;一口一声“大小姐”的宋妈丈夫尽显其内在胆小懦弱、卑躬屈膝、麻木可怜,他虽有可恨的“丑态状”,却也有令人感叹的小人物悲伤;宋妈“自我掩埋”下的悲情色彩祭奠着死散的儿女……年幼的英子无法完全理解人生的悲剧,她眼中没有阶级与等级意识。但人物的衣着外貌和行为举止气质却展现了英子一家与底层劳动者的差距:妞内向阴沉的性格与英子的活泼开朗形成鲜明的对比;妞与秀贞发型衣着上的相似对阐明两人关系有所暗示;秀贞的碎花旗袍与英子妈一身阴丹士林蓝旗袍是两种身份的象征;英子爸关心革命学生体现他作为进步知识分子的通达……
诗化悲世下,是“二重移民者”林海音以“台湾游子”的身份意识追忆城南往事,带有些许沧桑历史的疏离感,形形色色的人物生活在白描中尽显其原始风貌。大美不言,《送别》声贯穿全片,送走了秀贞和妞,送走了宋妈和爸爸,那些“英子分不清是好是坏”的人们,送走了童年和“文化城南”。片中多次特写英子的纯净明亮的眼睛,让人倍感希望与明媚。
在彼城南,悲欢如水。我来自南,以望故乡。故乡他乡,思量难忘。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