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西莫夫教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
2018-07-28门芳艳
门芳艳
摘 要:中苏在两国之间的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对中国的油画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后来中国油画所经历的一切发展过程是建立在五六十年代对苏俄油画的认识和学习之上。通过派遣留学生及“马训班”的举办,使之能够影响至今,甚至仍然在发挥着作用的莫非俄罗斯油画作品中强烈的主题性思想和引进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及理.
关键词:马克西莫;油画;素描;色彩
“在一幅画里,题材情节应当以明确易懂的形式揭示出艺术家的思想意图。”;“一幅画除了明确易懂以外,还应生动逼真,也就是说它应具有影响力和说服的力量”;“关于作品的生命力和表现力的非常重要的问题”是“鲜明形象的表现出人物内心情绪”。马克西莫夫认为在油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表现技巧与创作观念关系密切,力求在油画作品中表现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历史的具体性,并强调重视对生活中典型人物与事件的表现,马克西莫夫也提出了创作主题的及本范围“为了自己的独立解放而斗争的题材;劳动性题材……;日常生活题材……”他认为并非大场面的重大的题材才能产生好的作品,而一些細小的微不足道的生活情节只要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有自身深刻的感受和体会那么仍然具有成为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可能,这也符合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提出表现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题材选择的主要内容。
在对学员的素描基础教学中,针对缺乏空间感和立体感以及对结构表现力不足的问题,马克西莫夫从对表现对象认识的整体性;素描的目的;用素描表现对象主要解决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对对象的整体性认识即是对人物刻画的过程中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要求在作画的过程中理性的对对象细节进行取舍,这个作画的过程就是整体性认识要求下的处理过程。素描最主要的目的即是研究了解和掌握对象的内在结构,即解剖,是对造型规律认识和对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的培养。而素描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对物体体积的认识,和在画面中对立体和空间的表达,也可以概括为对透视的把握。意大利油画大师莱昂纳多·达芬奇对此有如下表述:“绘画涉及眼睛的十大功能,那就是阴影、光亮、体积、颜色、形状、位置、远近、动和静”,“透视学有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为索性透视,主要研究物体推理眼睛时表现变化的原因;第二个主题探讨物体的颜色随离眼睛的远近而改变的方式;第三,也是最后一个主题,阐明物体的轮廓可以与愈远愈模糊,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线透视,色透视和隐没透视”,马克西莫夫首先从物象的轮廓着手来强调立体感,同时也给出了绘画中“线”的定义——“线条只是物体体面的一种状态”,说明了“线”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他强调在绘画中解决造型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色调,并阐明色调的两个作用:一,说明对象的本身颜色即固有色,决定表现对象与画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二,对色调明暗的处理是对对象体积进行塑造的重要手段。
色彩可以分为固有色和环境色,固有色是指物体本来具有的颜色,环境色则是在光照的作用下物体与环境互相影响所产生的颜色,马克西莫夫这种对于光和颜色的理解具有明显的印象派观念。他重视对色彩中冷暖关系的把握,强调对色彩冷暖变化规律的把握,并运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色彩在不同光线下的冷暖变化规律。要求在理解形体结构的过程中从色彩的角度入手,也说明了色彩与素面之间的关系:物象独立于空间时的色彩变化;在光的作用下物体产生的明暗变化。相对于俄罗斯油画作品中的灰色调艺术趣味,马克西莫夫并没有对此做出过分强调,而是把色彩的冷暖作为色彩训练中的核心问题来进行教学。
“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教学内容概况
对文化素养的培养
除了对绘画技巧的培养外,马克西莫夫更重视学员内在修养的提升,他认为专业技巧与文化素养应该同时进行,要求以理论水平与文化水平相结合的培养方针为基础,认为如果违背了这个基础,“…即使我们在培养本行专业的杰出能手方面是成功的。也无异于一珍贵的炮弹盲目射击。”他强调哲学和文化的修养,并重视对政治的学习,反对只是片面的对绘画技巧的追求,认为艺术家不仅担任着艺术创作的角色,更是走在社会前列/引领社会发展的人,要求学生当志存高远。在解释艺术技巧与思想的关系时,马克可西莫夫提出,在画面的前期构思及构图造型和色彩处理等绘画基本因素中应该有画家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
对观察能力的培养
马克西莫夫认为对物象的表现首先是建立在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的基础之上,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对象包括两方面:一为画家本身所具有的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感受能力,二为经过艺术化的训练所学习的艺术化的观察能力。在“马训班”的教学过程中,马克西莫夫不仅进行室内光线条件下的写生训练,更时常要求学员们走出画室来到室外进行人物和风景写生,以此来达到培养学员们在不同环境光线下对物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在观察过程中面对要观察什么的问题则要根据具体的造型任务来作出选择,要求学生在创作时一旦明确了自己的创作任务,就要竭尽全力去追求完成。在培训敏锐的观察力方面,马克西莫夫重视对瞬间印象的把握能力的追求,认为瞬间的印象对一幅作品的整个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强调了“感觉”对一幅成功的作品的重要性。而这种艺术性的“感觉”能力则需要后天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具备。
马克西莫夫教学的影响
马克西莫夫的美术教育思想要求是一艺术的一般客观规律为前提的,他提倡重视写生,并通过写生观察物体对色彩规律做出客观的分析,他实施具有科学性的美术教育,重视造型结构,并要求学生的艺术创作与思想觉悟一致,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思想内涵的作品。这一思想也正是苏俄传统艺术思想的精神所在。
马克西莫夫以较为完整的现实主义方法理论坚持进行油画的创作和教学,令中国的油画艺术从业者对传统俄罗斯写实主义绘画的教学体系及造型、色彩、表现技巧等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在日后的艺术生涯中进一步推广与发展。在“马训班“1956-1957年之间的教学工作中马克西莫夫参与制订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体系大纲,令中国的油画教学进一步迈向正规化,这也成为中国的美术规模化教育的开端,俄罗斯的美术教学体系与创作模式理念得益于马克西莫夫的一系列教学创作活动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开来并影响至今。在马克西莫夫的主导下为期两年半的“马训班”的学员们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如:詹建俊的《起家》、靳尚宜的《登上慕士塔格峰》、秦征的《家》、谌北新的《晨》、侯一民的《地下工作者》等都成为其创办后结出的卓越成果。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观念不断发展和更新,油画这一西方绘画语言也在不断的深入的与中国绘画思想相融合和,在油画艺术的“中国化”过程中我们便必须去认真以全新的眼光去审视那段对中国美术产生过巨大作用的历史,去立足于俄罗斯美术的影响再来借鉴蜂拥而入的外来美术思想来创作符合新时代的美术作品,并以史为鉴去思考中国美术未来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