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策略浅析

2018-07-28金洪阳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金洪阳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经济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也不断加大,对自然资源需求量的增加,湿地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破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平衡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为挠力河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挠力河;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1 前言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在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促淤造陆、改善气候等方面有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1 2]。为解决农业用地的扩张和发展经济,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天然湿地日益减少,湿地生态功能和效益日趋下降,因此,对湿地保護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势在必行。笔者从保护区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挠力河保护区资源现状以及提出相关可持续发展策略,可为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及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有效、可行的建议。

2 研究地概况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三江平原腹部,跨越黑龙江垦区2个分局11个农场,挠力河贯穿全区,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60595.4hm2,地理坐标为132?22′41″~134?10′24″E,46?30′10″~47?22′17″N。它是由原长林岛、雁窝岛、挠力河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七里沁河市级自然保护区合并而成,于2002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年平均气温2.31℃,极端最低气温为-39.6℃,极端最高气温为34.6℃。保护区内≥10℃历年平均积温为2385.5℃。降水量范围在471.2~578.1mm之间,平均为546.7mm。主要集中在6~8月或7~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

3 资源现状

3.1 野生物种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动植物1640种,其中动物593种,隶属于6门15纲71目175科,包括脊椎动物36目、85科、269属、373种,原生动物2纲、9目、15科、25种,线形动物门1纲、1目、7科、16种,软体动物2纲、3目、6科、8种,环节动物I纲、2目、2科、3种,节肢动物3纲、20目、60科、168种,植物1047种,隶属于90科(目)、488属,包括低等植物的藻类植物26目、62属、72种,菌类植物16科、32属、52种,地衣植物9科、15属、48种,高等植物的苔藓植物41科、60属、119种,蕨类植物12科、17属、32种,被子植物86科、302属、724种。挠力河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占黑龙江省同类动植物总数的46.15%,占三江平原同类动植物总数的67.64%。保护区的物种分别约占三江平原动植物物种的68%,黑龙江省的46%,其中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分别占三江平原和黑龙江省的65%、41%和75%、63%,由此可见,挠力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三江平原极具代表性的湿地。

3.2 湿地环境资源

挠力河流域湿地是目前三江平原唯数不多的保存有较为完整原始湿地的地区之一,在全球同一气候带温带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具有重要国际意义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天然的生物资源基因库。其中挠力河保护区管理局建三江分局面积为:9.8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1%。区内湿地面积占85%,耕地面积占10%,林地面积占2%,水域及其它面积占3%。境内主要河流挠力河长度165公里,七星河长度35公里,是黑龙江乃至全国不可多得重要的、完整的湿地。

3.3 生态旅游资源

黑龙江垦区建三江管理局,是中国现代化大农业的先驱者,是黑龙江农业的亮点。在区内开展适当的农业生态旅游,是与该地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虽然众多组织和研究者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但是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生态旅游应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唯有经济发展之后才能真正切实地重视和保护自然;同时,生态旅游还应该突出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意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农业生态旅游是农业与生态旅游相交叉的一种旅游形式,又可称之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旅游、旅游观光农业等,它融自然、人文、生态于一体。农业生态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新的活动空间,释放假期城市人口压力,分流市区及旅游热点的拥挤程度,不仅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对美化环境,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4发展对策分析

4.1制定政策方案,加强资源保护

2011年初,建三江管理局就把湿地保护工作拿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管理局领导曾先后几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湿地保护发展规划,下发建垦局文[2010] 3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管理工作的通知》,保护区管理局也下发了黑挠保局发[2011] 1号指导性文件,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与农场场长签订了《生态湿地资源保护责任状》,要求各农场对辖区内的所有生态资源必须全面实行保护和管理。保护区分局及时下发了年度工作方案,并转发了七星农场管护工作的典型经验,各农场也都制定相关政策,配备人员、车辆、划拨经费,保护区日常管护工作实现了“组织落实、措施制定、部门分管、责任追究”,形成了局场两级管理的模式。

4.2 严抓湿地管护,遏制违法开垦

首先从政策及制度方面,保护区要依据国家和省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条例及法规,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要建立和制定保护区的各分局、各管理站的符合当地实际的管护规章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毁湿开荒、违法种植、破坏湿地的行为。

4.3 合理利用资源,促可持续发展

在确保保护区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根据保护区分局、管理站实际情况,可开展一些相关保护设施建设项目,促进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也可利用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展合理的生态旅游项目。

位于保护区内的喀尔喀山西北、东南绵延成岭的喀尔喀山,长9公里,最高峰海拔363米。风景区位于该山南端顶部,长约1800米,宽约100米,山势壁立,地形险要,葱茏异草,鸟语花香,巨石嶙峋,峻峰多姿,千奇百怪,形象有趣,引人入胜。合理利用该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展适度的旅游项目,可为保护区宣传教育工作增加新的开展途径。

4.4 强化社区共管,增强保护意识

社区共管的目的是通过保护区建设和发展,带动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为社区提供各种致富信息和渠道,增加生产队职工群众的收入,以减少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根据挠力河自然保护区战线长、跨度大的特点,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工作要建立在局场两级共建模式下进行,且每个管护站都设在农场所在地。为此,如何发挥管理局、农场两级行政管理单位的协管作用,如何建立挠力河保护区管理局与农场共同建设管理体系,是确保完成保护区管护任务的关键。在局、场共建的基础上,制定共管制度措施,充发挥分局、农场行政干预的优势,下发文件、制定政策,以达到农场职工居民自觉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保护区与湿地的法律、法规的目的。

5 未来展望

挠力河保护区这块特殊的湿地,由于它具有特殊完整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景观,为稀有动植物物种提供了完整的生存所必须的因素,为了更好的保护好其内部的生物链,更好地使其更发挥其生态功能,保护好这一特殊湿地是现阶段迫在眉睫的任务。相信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加以合理利用资源,会更好的促进挠力河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保护区会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会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加大的生态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魁义.中国沼泽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孟宪民,崔保山,邓伟等.松嫩流域特大洪灾的醒示:湿地功能的再认识[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

(作者单位:挠力河保护区建三江分局)

猜你喜欢

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建议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