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雨果与夏洛蒂·勃朗特心理描写的差异

2018-07-28王倩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王倩

摘 要:雨果的小说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作品中精彩的心理描写。雨果的心理描写十分杰出,在《悲惨世界》中,通过对冉阿让深刻而又独具特色的心理描写,为我们刻画出了冉阿让鲜活的人物特性,充分展示了雨果对人物心理描写的独特见解。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简·爱》,同样以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将小说的女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悲惨世界》;《简·爱》;心理描写;分析异同

雨果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代表小说家、诗人。在1830年司汤达创作《红与黑》时,雨果也在创作《巴黎圣母院》,但在这部小说中,雨果并没有大量的运用心理描写,而在接下来创作的《悲惨世界》中,心理描写突然成为了小说中塑造主人公形象的重要手段,这部小说也使雨果小说走上了采用心理描写的创作道路。夏洛蒂·勃朗特则是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的代表小说家,其小说融合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和自叙体小说两种互有交叉却又有所不同的艺术特质,形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艺术,心理描写成为其主要艺术特征,其代表作《简·爱》就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雨果和夏洛蒂·勃朗特属于同一时期的两个不同派别——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其创作中也都有鲜明的心理描写特征,本文以《悲惨世界》和《简·爱》为例,通过对比分析雨果和夏洛蒂·勃朗特心理描写的区别。

一、《悲惨世界》的心理描写

雨果在《论司各特——关于,<昆汀·杜沃德>》中说司各特创作成功的有一条奥妙是“他在嬉戏之间向读者揭示心灵中最隐秘的皱纹,犹如揭示大自然中最神秘的现象、掀开历史发展中最秘密的篇章”,在《光影集·序》中又指出“自我也许是一个思想家能够创造的最广阔、最普遍、最包罗万象的作品”。因此在《悲惨世界》这部作品中,雨果将人心作为着力描绘的对象,着重描写人物的心路历程以及心理变化。

(一)《悲惨世界》心理描写的精彩运用

“‘听其自然,接受慈悲上帝的安排,纯粹是丑恶可耻的。让那天定的和人为的谬误进行到底,而不加以阻止,闭口不言,毫无表示,等于积极参与了一切谬误的活动,那是最卑鄙、丧失人格的伪善行为!是卑污、怯懦、阴险、无耻、丑恶的罪行!八年来,那个不幸的人初次尝到一种坏思想和坏行为的苦味。他心中作恶,一口吐了出来。”

这一段话是冉阿让当时的内心活动,他最开始对自己说“何必要那样去想呢,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和安排”,后来他又马上否认自己,说:“‘听其自然,接受慈悲上帝的安排,这纯粹是丑恶可耻的。”他在自首与不自首之间斗争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去自首,解救商马第。书中说:“他觉得他接近了自己良心和命运的另一次具有决定性的时刻;主教标志着他新生命的第一阶段,商马第标志着它的第二阶段。”通过这种内心的搏斗,冉阿让终于分清了善恶,同时也找到了方向,努力克制现世中人固有的全部弱点。这些内在冲突将人物内心的反复无常,复杂善变的描写得充分到位。正是这种对复杂多变的心理现象的剖析,使得雨果成功的实现了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二)《悲惨世界》心理描写的特征

1.强烈的主观特征

在《悲惨世界》中的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大多都是由他转述,内心独白的成分较少。作者以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来洞察人物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在“脑海中的风暴”中,冉阿让的心理都是用第三人称“他”来进行叙述和评判正误的,这样让讀者觉得更加的贴切和真实。

2.心理描写的篇幅较长且集中,激情满怀

雨果的心理描写通常都是大段大段的比较集中,这与以司汤达为代表现实主义小说有着明显的差距,现实主义小说的心理描写比较自由,随时随地都可以安排,同时篇幅较短小,而雨果则是一开始便停不下来,气势滔滔一泻千里,让读者对任务的内心世界一览无余。

3.具有明显的理性特征

雨果小说中的心理描写虽然篇幅长,段落多,但是逻辑清晰明了,不显凌乱。这与其他意识流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存在着不同,雨果既强调感觉和激情,但也注重理性和逻辑。

二、《简·爱》的心理描写

《简·爱》是一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自传体小说,书中的很多情节都是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如小说中描述的罗沃德学校里的场景,正是在追述她们姊妹被送到哈沃斯附近的柯文桥一所寄宿学校读书的经历。在《简·爱》中,作家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样的叙述方式对孤儿简·爱遭受摧残的心理状态的反映显得更为细腻、真实和动人。《简·爱》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相貌平平的人,她矮小、贫穷又孤独,而作者通过心理描写的手法描写她心灵深处真实而又独特的情感。使这样的人物变得生动起来。

(一)心理描写的具体表现

“我在想,罗切斯特先生现在还丑陋不堪吗?……不管是什么样的哀伤,我为他的哀伤而哀伤,并且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去减轻它。”

简.爱的这段心理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以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赞扬了简·爱所追求的以精神上的独立平等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体现了简·爱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认识、对自己的价值和情感有着独立判断、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精神。

“但是,我内心的另一个声音却认为我应该这样做,而且告诉我必须这么做。……还发誓要用铁臂把她推入无底的痛苦深渊。”

这是简爱在与罗切斯特先生结婚那天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一个疯子妻子后的心理活动。将简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是留下还是离开?还表达了简对婚礼上发生的事的绝望以及对罗切斯特先生深深的爱,说明了简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突出了简要求平等和完整独立的人格,展示出简的反抗性格。

(二)心理描写的特征:

1、《简·爱》往往是通过人物激烈的心里矛盾来冲突来展现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如简在第一次与罗切斯特结婚时得知他有一个妻子,通过描写她当时内心里对于走还是留下的巨大矛盾,刻画出她微妙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具体。

2、夏洛蒂·勃朗特的心理描写还善于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或者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在不同阶段的态度,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简·爱》不仅通过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任务的内心情绪,还通过外部事物来表现人物的心理,也就是间接心理描写。《简·爱》中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心境。

三、雨果与夏洛蒂·勃朗特心理描写的对比分析

雨果和夏洛蒂·勃朗特虽是不同派别的作家,但他们的小说中都不可避免的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中的矛盾冲突,更有利于塑造出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但是在具体运用方式上,两人又存在着不同之处。

首先,雨果的《悲惨世界》全篇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而《简·爱》则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角色,叙述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去观察和评价故事中的一切,其叙述带有“我”的主观色彩。呈现出强烈的心理现实主义特色。与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感受和心理。

其次是心理描写片段的分布与结构有所不同,雨果的心理描写较为集中,以大段大段的形式呈现,篇幅长,在叙述过程中激情满怀,滔滔不绝,使人不厌其烦。但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心理描写可以随时随地,并且比较简短,作家的描写也比较趋于冷静、客观和理性。

参考文献

[1]陈功继.《悲惨世界》中的心理描写及其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3):52-53.

[2]郑克鲁.论雨果小说的心理描写[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6):80-86.

[3]杨建明.试论《简·爱》的心理描写[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86(03):39-43.

[4][英]夏洛蒂·勃朗特著.黄源深译.简·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5][法]维克多·雨果著.李丹、方于译.悲惨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6][法]维克多·雨果:莎士比亚论.柳鸣九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