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中没落贵族主题与后世诗歌传统之关系

2018-07-28汪雪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诗经

汪雪

摘 要:《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诗经》中的没落贵族主题为例,探讨后发现后世诗歌的隐逸主题、及时行乐主题以及悲愤诗都与《诗经》有着深切的关系,而且这些诗歌主题的源头就是《诗经》。

关键词:《诗经》;没落贵族;诗歌传统

《詩经》作为经典,已经被研究了几千年。《左传》、《国语》等先秦典籍在论述中已经开始大量称引《诗经》,而且有关谈论《诗经》的记载也颇多,《左传》中就有“吴公子季札赴鲁观乐”的记载,《论语》里有“《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不学诗,无以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等记载。从汉代武帝“独尊儒术”开始,《诗经》就已经上升到了显学的地位。然而几千年的《诗经》研究,使得《诗经》作为文学总集的面目逐渐模糊,作为“经”的地位却一再上升。宋代朱熹提出“就诗论诗”,虽然他没有完全贯彻实施,但他的观点对于我们打破传统经学的“藩篱”,跳出传统经学的视野,从纯文学的角度研究《诗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理解文学史的发展演进也有深刻的意义。《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后世的许多文学主题都受其影响颇深。比如《诗经》中的没落贵族主题对后世的许多主题都有深远的影响。

“春秋时代,私田渐多,各国纷纷实行按亩收税。领主没落,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开始发生变革,郭沫若的《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一文通过对《噫嘻》《臣工》等十篇农事诗的今译和分析,明确论断西周是奴隶制社会,指出从东周到春秋中叶社会制度在缓慢地发生变化,私田出现,但这只是‘封建萌芽胚胎,直到春秋时代仍是奴隶时代。春秋到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开始逐渐代替奴隶制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许许多多不可一世的贵族成为了没落者,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周王朝开始走向衰微,《史记·周本纪》记载说:“共王崩,子懿王立。懿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 徐复观先生说:“西周穆王的侈心远伐,已经削弱了周室的力量。而周室的衰微没落,厉王更是一个决定的大关键。” 厉王暴虐好利,最终导致国人暴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周王室名存实亡,许多贵族走向没落,不仅往日荣光不再,甚至陷入衣食无着的境地,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这些没落贵族无法再凭借往日的地位而获取利益,他们不仅政治上式微,生活质量也大不如前。《诗经》有许多诗篇中描写了许多贵族没落后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

《诗经》中描写的没落贵族,有的表达了安贫乐道的自慰之情,如《陈风·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衡门》所反映的,是没落奴隶主贵族成员,在恶运的打击下,“以安于贫贱自慰的诗”,正如《论语》所谓“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者”是也。《诗经》中的这类诗对后世安贫乐道的以隐逸为主题的诗歌也有深远的影响,比如被贬斥、被刁难的刘禹锡不仅不悲伤,反而悠闲自乐,作《陋室铭》以明其志,这与《诗经·衡门》中的这位没落贵族所抒发的感情一般无二。后世的文人儒师奉《诗经》为经典,尊孔子为“至圣”,他所称道的《诗经》不仅成为后世学者学习的典范,他所描绘的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也为世人所摹拟、坚守,如晋朝的王欢,安贫乐道,“虽家无斗储”,然手终不释《诗经》,以此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他们都是深受《诗经》影响的,遭受挫折仍然安贫乐道的文人。他们的创作和思想都深受《诗经》的影响。

有的表达了光阴易逝,及时行乐的情怀,如《唐风·山有枢》: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埽。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陈子展先生说:“《山有枢》,盖写行将没落之奴隶主贵族颓废自放之诗”。钱钟书先生认为这是一首“反言及时行乐” 的诗歌,从这首诗的诗歌内容来看,这首诗确实表达了没落的统治阶级及时行乐的想法。相同的还有《唐风·蟋蟀》和《秦风·车邻》,这两首诗都是没落后的贵族都表达了“今者不乐,逝者其耋”的情怀。这些及时行乐的诗歌对那些身怀抱负、但人生却失去方向、理想无处着落的文人的创作的影响非常之深,尤其当人生短暂和抱负难以施展这一矛盾突出,且无法找到消解的途径时,他们会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歌主题来排遣悲伤;还会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种充满了昂扬向上气氛的诗歌来表达“及时行乐”的诗歌主题。《诗经》中的这种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诗歌对后世壮志难酬,从而慨叹及时行乐的文人有深切的影响。

《诗经》中还有少部分诗表达了“悲叹现实、慨叹人生无常”的感情。《秦风· 权舆》: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这是一首没落贵族回忆往昔生活,悲叹被赶出统治层以后的简陋住处和平淡饮食。今昔对比,今之悲惨与昔之荣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转眼间往日荣华不再,作者由此悲叹世事的无常。《曹风· 候人》则慨叹了世事无常,昔日奴隶成为今之新贵,而真正有贵族血统的“我”却沦落至此,《侯人》就表达了这种“人生无常”的喟叹。这些诗歌与蔡文姬的五言《悲愤》密切相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虽然说不同时代会孕育出不同的文学,然而这些文学的源头都可以追溯至《诗经》。《诗经》中的诗歌有很多可以称为后世诗歌源头的作品,它们的存在,使得后世诗歌的发展由迹可寻,有脉可承。也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也可窥一二。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邶风·击鼓》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遇见最美的《诗经》
小心翼翼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巧用《诗经》解难题
“啡”我思存
房县让“诗经文化”唱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