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立德树人的路径探析

2018-07-28常肖晶孟爱玲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常肖晶 孟爱玲

摘 要: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这一命题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规律,指明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遵循着正确的原则,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强师德师风的构建,借助于新媒体网络,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立德树人”理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着深远的意义。“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同时也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借助新媒体不断推进立德树人的进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 “立德树人”应遵循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力循立德树人之基本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切实做到将引导思想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涂尔干曾经说,“从根本上讲,真正的德性在于以一种适当的方式行事,能够将自己身上某种内在的方面加以外化,而根本上不在于对高尚的图景和动人的品格闷头进行精神构建和个人沉思。”高校思想工作绝不能脱离学生们关心、关注、关切的实际问题而另辟蹊径,将思想层面的教育引导与解决关系学生们实际遇到,产生疑惑的问题相结合,并找到相对应的措施方案,实践之。而一些虚无空洞的、脱离实际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仅是无实效性的,更可能产生不良效果。当前,高校中大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竞争矛盾呈易发多发趋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践行立德树人引领作用,深入综合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要重视并正视大学生思想问题背后的实际问题,及时正确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引导并鼓励大学生合法合理地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切实推动团结向上、活泼有爱的和谐校园氛围的建设,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实处。

2、协同性原则

“立德树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思政课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协作,营造共同育人的大环境。家庭是立德树人的第一课,家长要以身作则;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引路人,要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工作水平;社会是立德树人的软环境,要统筹协调,协同推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氛围。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 “立德树人”应遵循协同性原则,努力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衔接、联系与沟通,促进三者的融合贯通,切实解决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缺位”、错位现象,努力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凝聚“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立体化的长期任务,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必须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育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 “立德树人”的方法途径

1、坚持课程育人,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应增强质量效益意识,既重形式也重内容,既重过程也重结果,既重宏观也重微观,既重投入也重产出。加快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手段,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他课程同样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同样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世界是一个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普遍的。在这一意义上,高校所有课程都承担着育人的共同目标,因此所有课程应该自觉结合课程性质及有关内容,灵活开展思想教育。例如,在经济管理专业中可以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在医学专业中可以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在法学专业中可以渗透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注重其他课程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渗透作用,使大学生在提升专业理论知识素养的同时,养成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

2、以网络平台为中心,发挥新媒体立德树人的媒介作用

新媒体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以网络平台为中心,发挥新媒体立德树人的媒介作用。高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基础,以丰富的网絡资源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网络中典型的道德案例引入课堂,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加大宣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建设具有特色的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晦涩难懂的内容编辑成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语言,并结合网络中的具体案例加以阐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同时,要加强对高校网络平台的监管,引导网络舆论符合有利于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来规范学校网络平台上不道德的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引路人的作用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高校教师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又是道德言行的引导者,要把立德树人转化为内心信念,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新时期新形势,思政课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其次,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最后,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师爱要做到“四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践证明,平庸的教师在说教,良好的教师在解惑,优秀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加强对师德师风的构建。

4、挖掘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注入文化力量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對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立德树人”是对古代“三立”价值观,即“立德、立功、立言”的继承与发扬。中国古代儒家教育自周公、孔子起就提倡道德人伦教育,其实质就是教人学做人。立德与树人是我国古代就已经形成的文化教育思想,将立德与树人二者结合起来是对我国古代优秀教育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大有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民族气息,彰显的是对我国古代优秀教育思想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道德理念和教化思想等,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于立德树人和发展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政课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思政课授课过程中可以追寻古代先贤格物致知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范例,使学生们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情操,在无形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德性,成为全面的人才。

新时期新形势,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的紧迫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与主战场,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径。浇花浇根,教人教心。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青年的灵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打造出中国特色的思政理论课教育的强大队伍,借助于新媒体平台,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的精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与落实,进而保障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髙效率的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2]谭秀森.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7).

[3]杨艳春.立德树人的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路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01).

[4]谭运启.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价值观体系及当代价值[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54 - 57.

[5]李国安.新时期人民教师师德的内涵和特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2 - 15.

作者简介

常肖晶(1993.01),女,满族,辽宁丹东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孟爱玲(1995.05),女,汉族,山西忻州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