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语境下的迷影文化传播特征
2018-07-28叶心雅
摘 要:盡管苏珊以及影评人安托万·德巴克都认为,迷影文化产生于二战以后,消退于1980年代电视普及,但实际上它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存在。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时期具有特有的艺术性特征。区别于让·杜谢提出的“DVD迷恋”:人们收藏、传播、评论DVD,以及影迷们建立个人“DVD资料馆”的现象,新时代语境下的迷影文化传播不单单是单向的接受,以及小众的自娱自乐,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它呈现出了明显的传受合一以及后现代的特征。
关键词:传受合一;后现代;迷影文化;迷影文化传播
作者简介:叶心雅(1997.2-),女,汉族,广东东莞人,本科生在读,现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苏珊桑塔格是把‘电影迷恋提到电影史高度进行弘扬的第一人,在电影诞生百年之际,她提出‘迷影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符号或者标签,也不是供人标榜的虚无缥缈的观念,而是指在‘迷影情结下产生的一系列发现电影、观看电影、放映电影、收藏电影、保护电影、评论电影和捍卫电影的现象,这些现象都不是以利益为主导的行为,而是具有忘我和激情色彩。
克利福德·格尔茨提出了“深描”说:“认为人类的具体行为、制度等都是含有具体的意义的,这些意义具有可解释性。”迷影文化作为文化现象一种,必定存在普适性的特征及其独特性的特征。故在对该现象的解释不能停留在浅描,本文将以“深描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从新时代语境下迷影文化与迷影人的相互关系以及文化现象进行解析。
1、传受合一:新时代迷影文化与迷影人相互作用
总结中外学者的看法后,屠忠俊和吴廷俊认为传受关系具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传者本位——无视受众,第二阶段:传者中心——重视受众,第三阶段:传者服务——受众中心,第四阶段:传者仆役——受众本位,第五阶段:传受合一。明显的是,迷影文化已经进入了第五阶段。每个人都有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需求,这在网络发达通讯即时的新时代具有更好的适存空间。作为媒介传播信息的信宿,迷影人不单单是接受信息,更是信息的加工和反馈者。
一方面,迷影人是迷影文化的消费主体,作为对电影狂热的爱好者,他们往往有自己追逐的对象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大量金钱等。21世纪以来,以大众传媒为代表的文化工业明确认识到了这一点,电影周边的大量发行,迷影活动的渐渐火热,给了迷影人更多获取信息的机会和渠道。市场更为细化,产品的定位也更明确。
迷影人的身份也具有双向可逆性,他既可以是迷影文化狂热的消费者,也可以再生产成为产出者。埃德加·赖特具有典型的迷影情结,罗梅罗的所有作品他都疯狂地迷恋。而今赖特也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英国导演,拥有一大批狂热粉,完成了粉丝和偶像的双重身份共存。这在大众文化中也有所渗透,例如由电影狂热爱好者发布的电影评析系列视频或者文字,包括《谷阿莫》、《木鱼微剧场》、《新片场》,不管是视频网站上的订阅号,还是微信中的公众号,亦或是App,多样的传播形式使得迷影人更好地生存下去,并且吸引一大票追随者。
另一方面,迷影文化为迷影人提供群体归属。对于迷影人而言,他和一般的“粉丝”一样需要归属感和参与感,这就催生了迷影小群体,表现内容也具有即时性和主体性。往往一个迷影小群体都会有自己的规则以及“阶级”,这里的阶级并非是由上而下的关系,而是由一个或者一小群人作为组织者,吸引其他共同爱好者参与交流。组织者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会努力加强群体特征,而处于散编状态的参与者则会以组织者为中心靠拢,并且存在多中心的状态。
2、后现代:迷影文化逐渐出现反权威,并且拥有自己的规则
詹姆逊在《快感:文化与政治》中归纳了后现代的特征:“后现代主要表现为消解深度和意义、无中心和对权威的颠覆。”这与新时代的迷影文化特征不谋而合。迷影文化的主体和客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上处于接受客体的迷影人慢慢具有主体作用,通过解构经典和对新时代工具的有机利用形成自己的作品。甚至出现反经典化。
同时迷影文化并不应该仅仅是对经典的重构,它应当是锦上添花的花,而锦绣本身的质量才是影片的主要评判标准。正如都属于迷影电影的《一步之遥》与《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反馈差距。在较长的故事情节讲述过程中,《一步之遥》靠单一的对话支撑,而且提供信息甚少。而《罗曼蒂克消亡史》则带有大量的场景转换和暗扣。这在剧作水平上就有一定的差距,在场面调度上就更为明显了。姜文和葛优两大电影界权威的影片并非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迷影精神用对了,就像进入电影的迷宫,沦陷于万花筒的绚烂片段之中。
结语:
迷影文化不仅23年的历程,作为正在兴起并且相关研究逐渐丰富的文化,在电影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非李洋所述的那么夸张,它只是在某些时期或某些地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对大多数人来说,它应该是排在生存需求之后的,这时迷影者的执著对电影的发展至关重要。电影是随着技术、经济等社会因素发展而发展的,新时代语境下电影形成传受合一的传播特征,出现产业化,催生的专业人员对权威和中心也在进行颠覆。
参考文献:
[1]让·杜谢《让·杜谢的DVD资料馆》。
[2]李洋《迷影文化史》。
[3]詹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