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的传承与转化

2018-07-28王晖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

摘 要:中国作为拥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璀璨文明的古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拥有着十几亿的人口,到今时今日古代文学在当代社会得以传承与转化。当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要想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只有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当代文明,然而只有传承和转化古代文学才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璀璨的当代社会文明。

关键词:古代文学;当代社会;文学传承;文学特征

作者简介:王晖(1987.8-),女,汉族,甘肃金昌人,硕士,宁夏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如此优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学应该得到全世界人民的瞩目。就其语言魅力讲,中国古代文学曾经创造了不计其数的语言精品,文学中许多诗句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精心的锤炼,就像“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短短的十个字就提示出阔大的场景,它不仅仅有场景,还有意境,如此的文字脍炙人口,使人过目不忘。[1]一样的场景,用现代文字来写,可能数百字数千字都未必能达到一样的效果。因此,中国古代文学应当得到当代的传承与转化。

一、中國古代文学在当代的传承

(一)中国古代文学传承的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肯定会影响该国家的总体文化素养和文学发展,中国具有的五千多年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这一方面来讲,无论是从诸子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到自学文学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和盛唐时期的文学鼎盛,还是从隋唐两宋到消沉的明清两朝,这些时期里有不计其数的唐诗、宋词、史书、传记等等,它们是当代文学发展的基础,也是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们孩童时期就学习到愚公移山、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等古代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中表达出了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做事情的精神,这些古代神话故事给我们如今的行为举止提供了准则,这便是文学的传承与转化。国家要想发展就必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创造出更加辉煌璀璨的当代文明,要想创造出更加辉煌璀璨的当代文明那就只有吸取和传承古代文学。[2]

(二)中国古代文学传承的特点

当我们在谈论古代文学的时候,实际上极具感染力和审美价值观就是它最本质的特点。西方文学对真与美较为重视,注重其二者的结合,而古代文学追求的是求真、向善、尚美,其中“真”的意思当然是指历史的真实性;“善”体现的是人文关怀;“美”是指文体升华,人类最根本的精神世界就是指“真”、“善”、“美”其三位一体的相互交融。以其为内在核心的人们拥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孔子的思想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和赞扬,深刻地体现了其真善美的特点,比如孔子对《韶》这部赞誉舜的乐曲做了评价,认为舜是尽善尽美的典范,同时孔子提出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刷新了人们对于人际关系的认识,其观点的提出受到了高度赞扬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指引着我们前进。

二、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的转化

(一)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的转化的必要性

当前全球正处于一体化的浪潮中,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水平提升、民族不断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我国的目标,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有其中心,都有其在时代背景下的特色。如果上个世纪的新文化运动是通过文化改造促进中华觉醒、民族独立,那么如今实现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的转化则是为应对当前外界文化的不断冲击,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单纯的借鉴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我们需要从中国古代文学中汲取优秀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中蕴藏的优秀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3]

(二)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的转化途径

促进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的转化与创新,首先需要结合当前的时代局势,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深入的探究,探寻其文化传统、传承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更正古代文学的研究方向,同时与时俱进,与当前先进的外来文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在不断的交流中找寻创新灵感,丰富文化内涵;其次要从中国古代文学提倡的思想理念入手,在研究的过程中创建一个独具特色的体系,充分的弘扬古代文学思想中追求的尽善尽美思想,并以此作为转化与发展的基础,将古代文学的范畴扩大,进而促进拥有深厚文化内涵体系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原有的桎梏,真正实现中国古代文学的转化与发展。

三、结语

无限的哲理被蕴藏于中国的古代文学中,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重要的影响。文天祥曾经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强调的就是我们每个人迟早都会有一死,但是要死得其所、有价值。林则徐曾经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他强调的就是我们要有一种勇于奉献的精神,即使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范仲淹曾经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强调的就是我们要在别人担忧之前就担忧,在别人享乐之后再乐。举这些例子目的就是想让我们明白其实中国古代文学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牢记在我们的心中。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早早就被埋藏在我们心中,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古代文学对当代社会的传承与转化。

参考文献:

[1]石建华.浅析古代文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J].现代之际2016(23).

[2]沈光浩.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述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

[3]王锐.中国古代文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及其当代意义[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寻根寄语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一一以《诗经》为例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古代文学传承与发展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新媒体分析的古代文学传播途径分析
提升古代文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