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
2018-07-28陈朝雄
陈朝雄
摘 要:根据莆田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数据,综合选取8个驱动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法得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显著驱动因子,运用回归分析建立城市建设用地与主要驱动因子的回归方程,得出以下结论:(1)莆田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农业人口呈显著正相关,与农业人口呈显著负相关。(2)莆田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实际利用外资呈正相关关系,与农业人口、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莆田市 城市建设用地 驱动力 回归方程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a)-000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data of Putian municipal district, eight driving factors were selected. It obtained the significant driving factors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stablish the city construction by using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ith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Conclusions were drawn as follows. Firs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on-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in Putian municipal district. Second, the expans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actual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he third industry GDP and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n Putian municipal district.
Keywords: Putia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driving force; regression analysis
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兴衰与区域的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1]。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互动演进,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用地向外沿扩张,优化升级土地利用结构;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为经济发展又提供物质基础[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影响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两大因素,自然因素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快速。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政策、人口变化、富裕程度、技术发展以及价值取向六个方面[3-4]。一些学者发现,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信任与态度等对城市用地的扩张也存在影响[5],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各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程度不同,从而导致城市区域空间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差异[6]。本文以福建省莆田市辖区为研究区,选取该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分析莆田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为城市化過程中的土地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莆田市地处福建省沿海中部,位于118°07′-119°40′E,24°59′-25°46′N,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1℃,年均日照时数1995.9小时,无霜期300-350天,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河谷和盆地等,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网络状地形,属福建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植被以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
2 数据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将城市建设用地(Y)视为土地、资本以及劳动力等投入要素的函数,选取工业总产值(X1)、地区生产总值(X2)、实际利用外资(X3)、非农业人口(X4)、农业人口(X5)、第二产业生产总值(X6)、第三产业生产总值(X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8)等8个指标,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子。本文数据来自2008-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福建省统计年鉴》。
2.2 研究方法
应用SPSS软件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确定各驱动因子的重要性,并建立驱动因子与城市建设用地间的回归方程,回归方程的确立能有效模拟一定时空内,土地利用在各种经济作用下的动态变化。
(1)相关性分析法:该方法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紧密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其中Pearson相关系数运用最广泛,用相关系数来定量地描述连续性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7]:
(1)
其中, ..... 为n个样本,Rij表示因素 与因素 的相关系数, 表示样本均值。相关系数
Rij介于-1~1之间,其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明变量间相关程度越高,绝对值接近于0表明相关程度越低。相关系数的正负号代表两变量的变化趋势相同或相反,即正相关或负相关。
(2)回归分析法:根据方差分析结果,按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大小或显著程度,从大到小依次引入回归方程,剔除作用不显著的变量,回归方程每增加或剔除一个变量时都要进行F检验[7]。
3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
3.1 莆田市辖区城市化变化特征
由表1可知,从2008-2015年,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从52.2km2增加到了86.9km2,增长率为39.93%;城镇人口从107.5万人增加到了127.14万人,增长率为15.45%;城镇人口密度从2151人/km2增加到了2570人/km2,增长率为16.3%;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数从226508人增加到了413996人,增长率为45.29%;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22013元增加到了51310元,增长率为57.10%。
同时,由图1可知,从2008-2015年,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城镇人口、城镇人口密度、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数及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基本上呈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数和城市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增幅较大。
表1 莆田市辖区城市化的基本情况
年份 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km2) 城镇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密度
(人/km2) 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数(人)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
2008 52.2 107.5 2151 226508 22013
2009 53 109.82 2152 232248 24771
2010 54.8 111.72 2164 245604 28014
2011 54.8 111.34 2164 300745 34199
2012 54.8 114.61 2287 271320 36550
2013 54.9 120.5 2287 358908 40651
2014 57.6 123.92 2287 396758 50669
2015 86.9 127.14 2570 413996 51310
图1 莆田市辖区城市化的变化趋势
3.2 建设用地驱动因子的相关分析
对分析结果中的相关系数进行排序,按照各因子对莆田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为:非农业人口(X4)、社会消费品总额(X8)、实际利用外资(X3)、地区生产总值(X2)、工业总产值(X1)、第二产业生产总值(X6)、第三产业生产总值(X7),各指标与城市建设用地均呈正相关,而农业人口(X5)与城市建设用地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知,对于莆田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而言,非农业人口的正向影响最大,农业人口的负向影响最大。城市人口是城市规模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城市人口增加必然导致住房、医院、学校、道路、公共设施等各项设施相应增加,由此带来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增长,这是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变化最直接和最原始的动力[8-10]。
表2 莆田市城市建设用地驱动因子Pearson相关系数
指标 Y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Y 1 0.428 0.448 0.496 .972** -.983** 0.421 0.18 0.5
X1 0.428 1 .998** .975** 0.612 -0.309 1.000** .840** .988**
X2 0.448 .998** 1 .980** 0.631 -0.329 .999** .841** .995**
X3 0.496 .975** .980** 1 0.657 -0.362 .974** .807* .982**
X4 .972** 0.612 0.631 0.657 1 -.937** 0.607 0.377 0.678
X5 -.983** -0.309 -0.329 -0.362 -.937** 1 -0.303 -0.112 -0.384
X6 0.421 1.000** .999** .974** 0.607 -0.303 1 .847** .990**
X7 0.18 .840** .841** .807* 0.377 -0.112 .847** 1 .828*
X8 0.5 .988** .995** .982** 0.678 -0.384 .990** .828* 1
3.3 城市建设用地回归方程的建立
对莆田城市扩张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后,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提取影响城市扩张的核心因素,进一步分析莆田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总体趋势。
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2008~2015年莆田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及各社会经济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运行回归功能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根据判定标准,模型引入农业人口(X5)、实际利用外资(X3)、第三产业生产总值(X7)、地区生产总值(X2)为自变量,其余变量被剔除。根据表2确立的函数关系,初步确立回归方程表达式为:
Y=297.329-X5×1.465+X3×0.001-X7×0.024-X2×0.017(2)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影响莆田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社会经济指标主要有农业人口(X5)、实际利用外资(X3)、第三产业生产总值(X7)、地区生产总值(X2),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对城市用地扩张呈正相关关系,而农业人口、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呈与城市建设用地呈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因为金融、娱乐、办公等商服用地逐渐增加,并占据了城市的黄金地段,而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因无力与商业、服务业竞争,向城市边沿地区迁移,与其配套的基础设施也随之外迁,提高了城市中心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建設用地扩张[11, 12]。
表3 回归系数分析
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
系数 t Sig. B的置信区间 相关性 共线性统计量
B 标准
误差 下限 上限 零阶 偏 部分 容差 VIF
1 (常量) 338.234 20.884 16.196 .000 287.134 389.334
X5 -1.620 .123 -.983 -13.212 .000 -1.920 -1.320 -.983 -.983 -.983 1.000 1.000
2 (常量) 309.268 15.706 19.690 .000 268.893 349.643
X5 -1.524 .082 -.925 -18.686 .000 -1.733 -1.314 -.983 -.993 -.862 .869 1.151
X3 .000 .000 .161 3.257 .023 .000 .001 .496 .824 .150 .869 1.151
3 (常量) 297.938 6.910 43.118 .000 278.753 317.123
X5 -1.465 .036 -.889 -40.855 .000 -1.565 -1.366 -.983 -.999 -.783 .776 1.289
X3 .001 .000 .313 8.535 .001 .001 .001 .496 .974 .164 .274 3.649
X7 -.029 .006 -.172 -4.995 .008 -.045 -.013 .180 -.928 -.096 .311 3.211
4 (常量) 297.329 .758 392.018 .000 294.915 299.743
X5 -1.465 .004 -.890 -372.664 .000 -1.478 -1.453 -.983 -1.000 -.784 .776 1.289
X3 .001 .000 .494 45.937 .000 .001 .002 .496 .999 .097 .038 26.111
X7 -.024 .001 -.141 -34.161 .000 -.026 -.022 .180 -.999 -.072 .259 3.855
X2 -.017 .001 -.210 -18.156 .000 -.020 -.014 .448 -.995 -.038 .033 30.263
4 结论
通过对莆田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影响因子分析,发现莆田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显著,其中,非农业人口增长和实际利用外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向驱动作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呈负相关,说明产业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促进了城市用地集约利用。
本文只选取了8个经济社会发展因素构建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对建设用地扩张进行定量分析,但因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影响因素繁多,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一定能够完整反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于开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山东泰安市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4.
[2] 李昶.我国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3] Turner B L I, Moss R H, Skole D L. Relating land use and global land-cover change: a proposal for an IGBP-HDP core project. A report from the IGBP/HDP Working Group on Land-Use/Land-Cover Change[J]. Global Change Report, 1993.
[4] Stern P C, Young O R, Druckman 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dimensions[M].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2.
[5] Kok K, Farrow A, Veldkamp A, et al. A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scale validation in spatial land use models[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01, 85(1): 223-238.
[6] 王雪微,王士君,宋飏,等.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演进的空间识别及影响机制研究[J/OL].地理科学, 2015,35(07):873-881.
[7]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 石忆邵.国际大都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比较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9] 刘光盛,王红梅,朱东亚,等.新常态下基于双轨思维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 2015,22(11):80-86.
[10] 章欣欣,栾海军,花利忠,基于蜂群算法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建模[J/OL].地理科学,2016,36(03):359-366.
[11] 陈晓.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2] 杨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福建省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山東国土资源,2011,27(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