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书法艺术失传是我们的责任
2018-07-28刘小晴吴莹华
刘小晴 吴莹华
近二三十年来,在西方文化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书法的传承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科技越是发达,信息越是流通,对中国书法的冲击力就越大。现代人用电脑、手机通信,几乎不写信,过去用毛笔、钢笔写信的传统基本上失传了。书法的实用功能逐渐丧失,开始朝艺术化方面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更是大踏步走向商品社会。当下很多人受功利诱惑静不下心来研究传统,走歪门邪道,媒体又喜欢猎奇,而真正经典的、传统的东西反而得不到传播,导致大众渐渐失去了书法审美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跟书法打了五六十年交道的人来说,我感到身上背负了一种责任感,特别想把中国传统的、经典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传下去,让年轻人有一种“文化自信”。
什么是经典?在我看来王羲之就是经典。我一直和学生说,尽管王羲之一个字真迹也没有留下,但他的摹本《兰亭》《圣教序》《孔侍中帖》《丧乱帖》却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首先因为他的字是走中庸之道,平和简静、遒丽天成,不卑不亢、不激不厉,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原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杨浦画院院长、上海中国书画研修学院院长、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鲁迅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书法》杂志原副主编。著有《书法技法述要》《行书基础知识》《书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等理论专著;出版《楷书前出师表》《楷书滕王阁序》《历代名赋小楷字帖》《刘小晴书唐宋词字帖》等。风规自远、从容中道,刚柔相济、方圆并用,或藏或露、既雄又秀;其次他的字走自然之道,好似绝世美女,浑然天成;第三他的字变化无穷,一点俗气也没有。这些艺术观代表了我国古代最精妙的哲学、文化、艺术思想,这才是传统当中值得弘扬的东西。
历史上很多人,比如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董其昌都学王羲之,可他们的风格不一样,那是因为他们对王羲之的理解和取舍不同。而我小时候拜钱瘦铁先生为师,钱老师提倡“楷法晋唐,隶书秦汉”,就是说小楷要學晋的,大楷要学唐的,隶书要学秦或者汉的。那时钱老师要求我临钟繇,历史上钟繇的地位与王羲之不相上下,不过当时我不太喜欢钟繇的字,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用意,直到后来我才慢慢体会到老师的提法是有道理的。
钱瘦铁(1897-1967)名崖,一字叔崖,号瘦铁。中国画会创始人之一,擅长中国画及书法、篆刻,山水画师法石涛。与吴昌硕(“苔铁”)、王冠山(“冰铁”)并称“江南三铁”。
经典的东西毕竟不容易学,有很多学生学着学着就没兴趣了,所以抓住学生兴趣特别重要。我的办法就是把字拆成一笔一画来讲,讲细致讲具体,给学生看大量经典碑帖,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审美能力。我允许他们先“写”不好,但一定要学会“看”,能分辨书法作品的优劣,正所谓“眼高手低”,然后我再去强调书法基本功的练习。书法是手上功夫,基本的“形”要塑造好,“永字八法”是一定要过的关。我相信“天降斯人于规矩”,做老师的就应该把具体的东西教给学生,接下来就要靠学生自己去琢磨。艺术是个体劳动,学生有了兴趣,基础也打好了,自然而然会有提高。
这也是钱老师教我的方法。记得小时候去钱老师家上课,我一大早跑过去,不干别的事只帮他磨墨,磨一上午,磨好以后,他再滴几滴防腐剂,这点墨汁就够他用一个星期了。老师上课不太讲,他画画写字,我就在旁边看,“看”是最好的学习。不光“看”我还“抄”。钱老师家有几个大书橱,就跟我现在书房里的这个书橱差不多大,里面密密麻麻全是字帖。那时我把字帖一本一本借出来抄,特别是关于书法理论的书,抄完一本还掉再借一本。不过后来,钱老师被划成右派,日子过得很苦,不得己把那些字帖都卖掉了,很可惜。所以我后来就到图书馆、书画出版社、古籍书店去抄古代书法论著,抄了足足有一箱子,我的理论功底就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弘扬书法传统艺术,关键要有人去做。这几年,在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下,陆续创办了海上兰亭书法院、秋海棠刘小晴书法创研室,每周我也会去上师大、朵云轩等教学班讲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后起之秀,不让书法艺术失传。培养人才没那么简单,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出成绩的。现在书法界断档很厉害,中青年生活负担重,我们帮他们出作品集、开展览会,培养提携他们,这是工作室现在重点抓的事情。我们也通过举办大奖赛的方式来推广书法。去年海上兰亭院搞了一次全国性的书法大奖赛,一等奖十个,每个人奖金一万元,二等奖二十个,每人奖金五千元。我们是民间组织,没用政府一分钱,全靠自己拉赞助,赞助不够我们就自己出,大奖赛办得很成功。最近我还发现上海白领小青年当中喜欢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跑来听讲座,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现象,说明我们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