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就是街舞》100%自由表达和真实的节目

2018-07-28

电视指南 2018年4期
关键词:街舞舞者队长

网络综艺时代下,垂直类综艺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综N代节目“长而乏”的格局,其以“深而细”为定义,深耕某一垂直领域,将其细化用于满足观众的需求,也为网友们提供了全新的观看体验。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优酷率先拥抱市场新变化,提出了“一同三新”的概念,即在同一审核标准下的新视听、新故事和新知识。与此同时,更迅速精准分析行业走向,落实到具体方案,将首个目标锁定到街舞文化,“明星队长+专业舞者真人秀”节目——《这!就是街舞》应运而生。

观看队长与舞者逗趣互动、街舞大神高能对决的同时,节目本身对于行业来说更是意义重大,这不仅是优酷在网综时代的自我探索,更让街舞文化找到了推广和传播的新渠道,可谓对相关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就是街舞》作为时代的标杆,也正式开启了全新的“内容+电商”多元化商业模式。

作为中国首档街舞选拔秀节目,《这!就是街舞》汇集了不同年代流量导师与顶尖编舞阵容。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呈现出了各种各样街舞文化的碰撞与冲突,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街舞的比拼,更是一种自由、随性、向上的生活态度。当然,节目本身吸引人的除了新颖的形式和炸燃的街舞精神,更重要的还是集结了4代流量的超豪华嘉宾阵容:70年代的罗志祥、80年代的韩庚、90年代的黄子韬和00年代的易烊千玺,他们每个人定位不同、性格设定也不同,各自代表着不同年代对舞蹈的理解,凑在一起完全就是出精彩的大戏。

追求自由的灵魂——每个舞者都在表达上不受约束

“街舞本身是一种自由表达的文化,每个人突如其来的灵感就可以在街头翩翩起舞。”在《这!就是街舞》中,舞者在四条风格迥异的街道中跳舞,导演陆伟表示:“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元素传递出‘在街头去寻找所有舞者的节目取向信息。”“所有的舞者在街道中跳舞,而不是在装修华美的演播室里,代表着这个舞台对所有舞者来讲都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不管是世界冠军还是刚刚开始学街舞的人,都是从街头开始自己的舞蹈。”节目组认为街头便是舞者梦开始的地方。

这个“自由之地”的风格,代表着对未来都市的想象,代表着一定的自由和一些小小的叛逆,但最重要的是有态度、有独立性。导演通过营造强烈而真实的街头感,使每一个舞者都能“跳自己想跳的舞”。同时,节目方还提到“自由”在于舞者观点的表达:“在这个舞台上,我们不希望舞者怀着这样一种想法:‘我要表达的东西必须是观众喜欢的、是媒体喜欢的,甚至是节目组导演喜欢的。这样的舞者我们不要。”导演甚至还表达了绝对的自由度,“但凡有任何一个舞者在表达上受到约束和限制的话,我们这个节目绝对会向他道歉。”

作为一名合格的街头舞者,想要在舞台上走得更遠,你需要忽略过往成绩,让一切回到原点,把最好的自己展示给大家。韩庚表示:“我一直跟队员说,输赢不是关键。我觉得,能把你们身上最优秀的东西在这个平台上去展现最重要。无论剩几个人,在这个平台上把你们真正的实力和真正的作品展现给大家,让大家知道什么是街舞,并希望借此把街舞慢慢推而广之。”在每个舞者心中,舞台上的自己应该都是散发着光彩的,舞者应以舞蹈为重,用轻快的节奏、悦动的舞姿跳出风采,跳出自我。罗志祥在采访中表示:“我希望观众能够从我的队伍里感受到舞蹈的细节,包括舞者的眼神和呼吸。舞蹈一定要细腻,当你不细腻的时候就没有灵魂,缺乏灵魂你跳的舞就是死的舞,而不是活的舞。”

用“态度”释放自由——全新赛制颠覆传统节目模式

《这!就是街舞》选用“明星队长+专业舞者真人秀”的全新赛制,颠覆传统舞蹈节目模式,通过“大海选”吸纳优秀街舞舞者,设置“舞者近身斗舞”“世界街舞大师及国内明星带队PK”“国际街舞大师为参赛者定制个人街舞秀”等环节,为观众带来了更为刺激的街舞竞技体验,选手惊呼“节目组太会玩了”“整个神经都是紧绷的”。青春就是要无所畏惧,街舞就是要随性肆意。街舞本身是非常自由、非常有态度的表达。韩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觉得街舞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肢体的表现,包括内心一些想表达的东西用肢体去表现。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舞者,在不同的地方释放自己的一些情感。我觉得可以用‘态度去释放自由,我可以去这么解释。所以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态度,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平台都能绽放出自己的特点。”

以展现舞者晋级场景为主线,中间大量穿插了四位队长、上场选手和非上场选手的采访独白,运用更丰富、更密集、更快速的镜头剪辑方式,架设起众人竞技街舞这一宏观架构,从而传递出细腻且饱满的人文信息和文化价值。这种丰富的镜头剪辑表达,是以庞大的拍摄素材为基础的。为了让视觉效果达到最完美的状态,制作团队和出演的舞者都用尽了全力。据制作人朱宇峰透露:“节目组精心挑选了几处最接地气的跳舞场景,包括废墟、旧工厂、破旧的教堂和街道,只为让舞者找到走上街头的真实感觉。”

对话 总导演陆伟

我们希望看到一个个独立而自由的灵魂在街舞里表达

Q:能否介绍一下节目的舞美设计?

A:对于现在的这个舞台,我们自己内部有一个名称,称之为“自由之地”。这个舞美的搭建是第一次尝试实景类的舞美搭建,这也是我们有史以来做节目用的最大的一个场地。我们在室内空间搭建了4条街道,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域和文化:一条街道是有很多极限运动的元素,一条街道代表了北京的文化,一条是代表着广州的文化,还一条街道是代表上海的文化,4条街道指向的是中心广场和舞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元素传递的是在街头去寻找所有的舞者的感觉——所有的舞者不是在一个装修华丽的演播室内,而是在街头跳舞。这个舞台对所有的舞者来讲是同一条起跑线,不管是世界冠军还是刚刚开始学街舞的人,你们都是在街头开始跳,然后被队长看到。未来我们还会把他们带入到一个比较适合演出的小酒吧里面去,从一个小舞台,到一个中等类型的舞台,最后是一个大舞台,这是我们舞美的进阶。这次室内搭建实景类的场所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搭建很复杂,既要还原出真实的街头感,同时还要考虑到二层楼、阳台,比如上海会有一些晾衣架,北京会有一些灯笼,广州的棋楼也要全部搭建出来。包括极限运动场我们会有篮球架,会有一些各种各样涂鸦的东西,全部要还原到街头最真实的场景,甚至在街道的下水道井盖里会不断地冒出蒸汽出来。这是我们一次比较大胆的尝试。这个“自由之地”采用的风格元素有一种科幻风格,这种风格是时下年轻人非常喜欢的,代表着对未来都市的想象,代表着一定的自由,有一些小小的叛逆,当然最重要的是态度、独立性。我们希望通过舞美传递给第一次看我们节目的观众和网友——我们是一个有态度、有观点的节目。

Q:今年出现了好多街舞类的节目,《这!就是街舞》在模式等各方面有哪些差异化的地方?

A:《这!就是街舞》的模式是我们全新研发的模式,研发的过程非常痛苦。我们采取了所谓全纪实真人秀的方式来展示街舞节目。我们这档节目和其他的街舞节目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在开始的阶段就聚焦于一个个个体的舞者,这和我们节目主旨是相关的,我们要看到每一个舞者的态度、创意和自由表达。在节目开始是每一个独立的舞者一个个在队长面前接受考核,经过考核的舞者能够进入队长的战队,这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独立的个体是我们这个节目最重要的元素,我们希望看到一个个独立而自由的灵魂在街舞里表达。但要捕捉到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展现街头考核的氛围,在制作上有很多困难。在街上出现任何的摄像机、灯光、舞美效果,都会让观众觉得虚假。所以既要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的街头考核,同时又尽可能避免所有镜头的穿帮,就要精细化到研究每一个机位的布置。每一条单一的街道差不多8米宽、19米长,面积在126平方米左右,我们有将近100个机位,每平方米大概有1个机位,天上还有大炮和飞猫不停地在飞,在这种情况下要隐藏住这近100个机位让大家看不到,这是一个难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得让每一个舞者非常享受在街头进行考核的感觉——我是在街头舞蹈,不是在综艺节目的舞台上秀自己。营造出街头感,让他们非常放松地表达自己,这也是我们模式需要克服的一个难题。

至于说到差异化,每一个节目的立场和节目所表达的文化是有所差异的,模式本身就是为这种差异化而服务的。这个节目所要传递的主旨就是每一個街舞舞者的个性可以自由表达,不管他们将来进入哪个战队,战队之间如何互相较量。从最初的独立个体出发的,哪怕他拿冠军或者中途被淘汰,他向观众展示的是:我作为一个独立的舞者,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我的态度、我的想法是什么。

Q:强大的嘉宾资源是既定的,关于舞者这方面会怎么去筛选?

A:我们做过这么多年舞蹈类真人秀节目,在舞者资源上还是有一定基础的。最后锁定这4位明星队长他们分别是70后、80后、90后、00后,我认为他们是在这个年代跳舞跳得最好的明星,成为战队队长之后,对舞者的吸引力也非常强。我们节目会有一轮最初的筛选,有很多舞者来报名,导演也会搜寻优秀的舞者。看过所有的视频之后,首先导演组来做一番判断,什么样的舞者他的能力、表达、状态更适合我们的节目。这批人选目前来看得有400多人,400多人逐一让明星队长们进行选拔,看有多少人能进入比赛的下一轮。

Q:初期筛选的标准是什么?

A:选手本身必须得有一定的街舞能力和实力,这是最基础的标准。第二点是跳街舞时候的热情。你能看到这个舞者的热情,他心里面真实的东西是通过这个舞蹈爆发出来的,这样的舞者是我们最喜欢的。

对话投资方、出品人之一胡海泉

《这就是街舞》不仅是一档娱乐节目,更担负着将街舞文化推广到更大众领域的使命

Q:开始决定投资《这就是街舞》,主要看中了这个节目的什么特质?

A:我个人对潮流文化特别感兴趣,而且我认为未来很大的商业价值都在九五后的消费生态里,潮流文化无论是音乐、视觉,还是街舞,都是未来年轻人的主流文化。通过一档节目能够让原来的子文化成为普及的大众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参与和关注,是这档节目的使命。

Q:如何看待罗志祥、易烊千玺、黄子韬、韩庚“四代同堂”导师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

A:所谓的“四代同堂”,这个说法我觉得不准确,只不过是因为这4位队长的年龄有差距。我觉得小猪(罗志祥)坐镇节目是一个定海神针,首先(街舞)行业对他认可,而他对于综艺节目的理解和经验帮到我们很多。韩庚和(黄)子韬都是练习生出身,他们非常懂得在一个节目里如何短时间内去磨炼、发掘这些舞者。(易烊)千玺因为太年轻,所以他不会把自己当成导师,他用很谦逊的态度去判断,我觉得这个人设也非常成功。这4位队长是非常好的差异化的一种默契。

Q:节目播出之后,看到成片满意吗?

A:我们对这档节目的期望首先不仅仅是娱乐性,而是专业性,我们要回归到尊重这个(街舞)行业的本质。所以在节目的初始创意阶段,邀请了不少专业顾问,包括行业里资深的专家。我个人觉得成片非常不错,我经常一个人看的时候会为那些精彩的表演鼓掌。这档节目的口碑也非常好,一方面保留了我们希望的专业性,一方面也充分展示了几位队长和很多优质舞者的个性。我尤其喜欢黄子韬,他在这个节目里呈现的性格是非常可爱的。

Q:现在是否有跟《这就是街舞》中的舞蹈达人或是舞社签约?与已有的明星红人相比,舞者和舞团的商业化运营的区别和重点是什么?

A:这种合作要看各自的意愿,也取决于他们对我们的信赖度,不会强求。我们不会让这些舞蹈达人跟节目的结果去捆绑。与传统的歌手、演员,包括网红艺人相比,舞者和舞团的商业化运营有比较大的差别,是很专业性的事情。比如说舞剧、短视频节目、线下的素人培训,都是可以开发和运营的地方,包括他们所引领的潮流消费理念变成的衍生品。

Q:《这就是街舞》之后,对于街舞文化是否有进一步的投资计划,如何将产业链其他环节与节目做结合?

A:我们是本着对街舞这个潮流文化产业整体去考量的,节目是切入点。节目播出后的市场,比如说知名的达人、大众对街舞的喜好、年轻朋友对街舞学习的热情,都跟这个产业链相关。街舞除了是一种专业的能力之外,它更是一种大众消费。比如街舞代表的精神,这些精神融汇到潮流的产品当中,包括舞蹈的培训、全民的健身、街舞为主题的网剧、舞台剧和电影,都是这个产业里未来一定会出现的产品。

Q:对这些舞者,人气粉丝的商业转化、持续性运营,会给出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吗?

A:一个产业的商业化是有周期的,我们不可能要求它在一个初始的市场阶段就变得非常商业化,不能急功近利。但是从最初的设计来讲,我们要有这样的商业思考。比如说这些舞蹈达人,他们的表达方式其实是肢体语言,他们要借助音乐和场景的烘托去表达,相对来讲是一种含蓄的艺术,这种含蓄的艺术就不能像说唱那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所以需要一个综合的包装或产品的打造。比如这些人去做巡回演出,绝不简单就是把几个舞者凑到一块、每个人上去跳一段舞那么简单,这需要用产品的思维重新打造,但是我觉得前景巨大。

(文章部份资料整理源于网络)

猜你喜欢

街舞舞者队长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轮椅上的舞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大学生将传统“五禽戏”改编成街舞
Captain Marvel 惊奇队长
这就是街舞
昆虫运动会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