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接触镜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2018-07-28刘志芳黄金土施光明
刘志芳,黄金土,施光明
(丹阳市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丹阳 212300)
翼状胬肉是睑裂处球结膜肥厚增生,向角膜表面生长的结膜赘生组织,是眼科门诊常见病,该病一般好发于35岁以上人群。胬肉较大时不仅影响患者的美观,甚至会牵拉角膜产生散光导致患者视力下降。大的翼状胬肉甚至会影响眼球运动。目前对较大的翼状胬肉主要采用手术切除,完全清除胬肉组织防止复发[1]。因单纯行胬肉切除复发率高,该术式目前临床基本淘汰,目前临床多采用联合手术以降低复发率。本科门诊现常规应用的联合手术方式为胬肉切除加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植片用10-0缝线间断缝合固定。但是术后患者疼痛、异物感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文章报道,绷带镜在临床应用于角膜上皮损伤起到了阻隔作用、保护角膜的作用,减轻患者症状,促进角膜修复。我们受到启发,尝试在胬肉联合术后即佩戴角膜接触镜以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加快角膜修复,均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翼状胬肉患者46例(52眼),男18例(20眼),女28例(32眼),年龄33~76岁,平均54.8岁。所有患者胬肉已侵入角膜缘内均≥3 mm。术前常规检查患眼无急性感染,术前常规滴0.5%左氧氟沙星眼液(日本参天制药)3次/d,3 d。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3例26眼,对照组23例26眼。
1.2 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高年资医师在蔡司显微镜下单独熟练完成。术前5 min用0.4%倍诺喜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表麻2次,2%利多卡因于胬肉体部边缘进针行浸润麻醉。在显微镜下于胬肉颈部中央处剪开球结膜并向上下方扩展至胬肉两侧,分离鼻侧结膜及下方筋膜组织,剪除胬肉体部至半月皱襞前胬肉及下方纤维组织,反向撕除头部胬肉及下方组织。尖刀片将巩膜缘、角膜表面残留组织清除干净,避免损伤内直肌。暴露区域巩膜表面烧灼止血。于同眼颞上方结膜下注射麻药0.5 ml,将球结膜与其下方的筋膜分开,取稍大于缺损区域结膜瓣移植片,将移植片平铺于受区巩膜表面,上皮面向上,4个角用10-0尼龙线带角巩膜浅层间断缝合固定植片于相应的缺损区。取材区可不予处理,自行修复。实验组术后佩戴角膜接触镜(Bausch&lomb Pure-Vision水分含量比36%,镜片直径14 mm,镜片基弧8.6 mm,连续配戴型),术眼勿需纱布加压包扎,术后处置:术后第1、3、5天复诊,第5天取出角膜接触镜,术后用左氧氟沙星眼水、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交替滴眼,4次/d维持4周,氟米龙眼水4次/d,1周后逐步减量滴用,术后1周左右拆除移植片缝线。对照组术后结膜囊涂典必舒眼膏,术后一天纱布加压包扎,一天后去除遮盖,术后滴眼药水同实验组。所有患者术后5 d内均禁止搓揉术眼,防止影响检查结果。每次复诊时均详细询问患者角膜刺激症状的程度并记录,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记录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角膜刺激症状评分标准参照赵家良等[2]的分级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角膜刺激症状评分参照表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 统计学研究,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2 角膜刺激症状
表2 角膜刺激症状
第5 d 0.10±0.32 0.25±0.48项目角膜刺激症状组别实验组对照组第1 d 0.82±0.36 2.72±0.75第3 d 0.52±0.50 1.76±0.76
2.2 角膜上皮愈合情况 术后1 d,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3 d、第5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 d,两组角膜上皮都愈合,未见感染、植片移位及愈合不良等情况,见表3。
表3 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眼)
2.3 术后并发症 随访观察3~6个月,未见感染、植片移位及愈合不良、复发及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门诊常见的眼表疾病,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单纯切除与联合手术比较后,发现单纯切除术后复发率高[3]。我们采用的胬肉切除加自体球结膜瓣移植可明显降低复发率,但由于术后形成的角膜上皮缺损区使三叉神经末梢和局部巩膜暴露,患者主诉术后术眼有不同程度的雾视感、畏光、眼痛、异物感、流泪等眼部刺激症状,使患者术后的舒适度明显降低,给工作及日常生活带来不便[4]。
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明显缓解眼表角膜疾病引起的刺痛等不适症状,且可保护角膜及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已在欧美国家被广泛应用[5]。但国内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我们所采用的角膜接触镜为博士伦纯视,目前常用于:LASIK/LASEK/飞秒激光术后,以及严重干眼,角膜小的穿通伤等患者。有学者[6]研究显示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能加速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有效缓解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我们在胬肉切除加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手术后加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置于眼球表面,研究结果显示,角膜刺激症状评分:术后1 d(0.82±0.36);术后3 d(0.52±0.50);术后5 d(0.10±0.32),都属于轻度角膜刺激症状,随时间延长症状减轻。因为角膜是人体中最敏感的区域,有丰富的来自于三叉神经的神经末梢。该角膜接触镜的应用使胬肉手术中受损伤的角膜避免了角膜三叉神经感觉支的暴露,发挥了屏障保护作用[7];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术后1 d,愈合率78.3%;术后3 d,愈合率100%,大大加速了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且术后无1例发生角膜感染。另外我们采用的角膜接触镜为月抛式,可连续配戴3周,胬肉术后,患者佩戴角膜接触镜后,术后不需遮盖术眼,可以早期应用滴眼液,方便患者活动,特别是独眼患者和双眼同时手术患者,也便于临床医生进行术后观察。同时我们发现胬肉手术5 d后角膜刺激症状就基本不明显,所以在手术5 d后取出角膜接触镜。
角膜接触镜可以有效缓解胬肉手术患者角膜刺激症状并促进角膜愈合。它能够明显提高胬肉手术患者术后的舒适度,且费用低,一般患者都能接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风险小,易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