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效果对比
2018-07-28周新洪邓微娜
周新洪,邓微娜
(江西新视界眼科医院青光眼专科,江西 南昌 330000)
白内障是眼科的常见疾病,它是由于人体机能老化、免疫与代谢功能异常、局部营养障碍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晶状体浑浊透明度较低而形成的[1-2]。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老年人群是白内障疾病的高发群体[3-4]。白内障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性的视力减退,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视物愈加模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6]。老年性白内障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临床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目前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术式[7]。其中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已得到临床一致认可,但是治疗费用较高,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多,而且对医师的操作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临床应用受限。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属于改良式的囊外摘除术,操作简单,切口小,手术挽核,安全性比较高,同时费用也较低[8]。为了进一步比较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眼科收治的15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进行临床对比,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数表法原则的方式将本院眼科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52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均76例),即研究组和参照组,详细情况如下:研究组:男40例,女36例;年龄57~81岁,平均(68.87±6.67)岁;晶状体核硬度LOCSⅡ系统分级情况为14例Ⅱ级患者、35例Ⅲ级患者、24例Ⅳ级患者、3例Ⅴ级患者。参照组:男41例,女35例;年龄56~80岁,平均(68.24±6.14)岁。晶状体核硬度LOCSⅡ系统分级比例为:Ⅱ级、Ⅲ级、Ⅳ级、Ⅴ级:15例、36例、23例、2例。两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性别数据对比、年龄数据对比以及LOCSⅡ系统分级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单眼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接受手术治疗,已排除患有高度近视、精神疾病、严重脏器系统器质性病变以及合并有视网膜、眼膜及玻璃体等基础病变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检查,在术前使用林格平衡液500 ml冲洗眼结膜,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两组患者均采用表面局部麻醉和结膜下局部侵润麻醉相结合的麻醉方式。
1.3.1 参照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 使用开睑器开睑,在巩膜上方11点位置的角膜作3 mm左右的切口进入前房,并在2点位置的角膜边缘制备1 mm的辅助切口,先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充盈前房以保护角膜内皮,并行连续环形撕囊处理,直径约在5 mm。然后行水分离,使用二分裂法粉碎病变的晶状体,再使用超声乳化仪器将碎核乳化吸出。接着再次注入黏弹剂,并将人工晶体移植入囊袋内,清除前房的黏弹剂,并在切口处注入平衡盐溶液闭合切口,确保已达水密状态。最后使用复方妥布霉素眼膏包封患者的术眼。
1.3.2 研究组患者则采取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 开睑器开睑后,先在巩膜角膜边缘上方作5 mm的横巩膜隧道切口,分离板层巩膜,然后穿刺进入前房,放出房水后注入黏弹剂,并实施连续环形撕囊以及水分离。接着抬起晶状体核的上部,使之松动或使用旋转法使其进至前房,扩大切口再次注入黏弹剂保护角膜内层皮,然后使用注水圈套器取出晶体核,抽吸剩余皮质,在角膜切口植入折叠的人工晶体并密封,检查切口的水密状态。最后使用复方妥布霉素包扎覆盖。两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手术前后的眼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 19.0版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在术后3 d、1个月、3月的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研究组患者术后3 d的视力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Table 1 The recovery of visual acuity i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Table 1 The recovery of visual acuity in the two group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比较,bp<0.05
组别参照组研究组术后3个月0.83±0.15a 0.86±0.17a例数76 76术前0.15±0.05 0.16±0.07术后3 d 0.45±0.06a 0.57±0.08ab术后1个月0.77±0.16a 0.79±0.15a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散光度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在术后3 d、1月的散光度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 d、1个月、3个月各时间点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散光度变化情况Table 2 Changes of astigmatism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散光度变化情况Table 2 Changes of astigmatism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
术后3个月0.81±0.29 0.84±0.28组别参照组研究组例数76 76术前0.83±0.35 0.85±0.37术后3 d 1.35±0.56a 1.37±0.54a术后1个月1.21±0.48a 1.23±0.46a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角膜水肿、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5%(p<0.05),见表3。
3 讨论
因为年龄增长,机体代谢功能异常导致眼睛晶状体透明度下降而逐渐浑浊,最终发展成为白内障症状[9-10]。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上升,致使白内障的患病人数也逐渐增加。当患有白内障后,患者的视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临床上对于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进行手术治疗[11-12]。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应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等白内障显微手术在临床上逐渐普及[13]。不少研究证实超声乳化技术结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治疗方法切口小,术后恢复较快,对于白内障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超声乳化技术可能存在角膜内皮潜在震荡、能量转换热灼伤、器械及核碎片创伤等损伤因素,因此术后并发症几率较高。另外超声乳化术对于医师的操作熟练度有较高的要求,并且手术费用昂贵,给患者带来的经济压力较大[14]。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是在传统的囊外切除术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术中创伤较小,手术操作简单,易于医师掌握和操作,治疗的安全性比较高,而且治疗费用比较低,不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15]。在本次研究的临床对比中发现,两组患者在术后3 d、1个月、3个月的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研究组患者术后3 d的视力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而术后1个月、3个月视力比较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的角膜水肿、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术后3 d时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视力恢复要优于超声乳化手术,这可能是由于医师对于超声乳化技术掌握的熟练度不够,导致术后瞳孔、前房和角膜反应比较明显造成的。另外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患者的角膜水肿、眼压升高、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也明显低于超声乳化治疗,这可能与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中高龄患者居多,核硬度较高有关,对于核硬度高的晶状体超声乳化时往往需要更高的能量和更长的乳化时间,难免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影响,因此术后相关并发症相对较多。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综上所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的患者相对而言术后视力恢复更快,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