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科常见感染病例及预防效果分析

2018-07-28刘斌胡燕付飞轮

当代医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预防措施感染率消化

刘斌,胡燕,付飞轮

(绥宁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南 邵阳 422600)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目前,院内感染已经受到临床医疗的广泛关注,医院感染率的高低是评价一所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院内感染一方面是通过病原体入侵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排出代谢产物来损害宿主;另一方面是通过减弱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机制来增加感染率[2]。消化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由于其患者年龄普遍偏大且病程较长,一直以来都是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3]。因此,探讨分析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的总体情况,对于制定实施抗感染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住院的4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消化内科住院的46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均按计划给予严格的抗感染预防措施。以上所有消化内科患者经检查均排除患有其他疾病。患者在出现感染症状后按照全国医院感染检测的统一标准进行排查,并严格根据相关检查结果来判定感染的发生。同时通过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类型等基本信息。

1.2 抗感染预防措施

1.2.1 室内空气清洁、消毒 保持环境卫生,加强病房通风并保持与室外空气的对流。自然通风不良时,应安装排风扇进行通风。室内空气清洁度严格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执行。空气洁净区域建议采用正压同期;特殊污染区域采取负压通气;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层流系统。

1.2.2 室内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室内常规清洁旨在通过清洁剂清除灰尘、液体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清洁时应尽量减少消毒剂清洁地面、墙面,若出现肉眼可见污染物,应先消毒再清洁。常用消毒剂有84消毒液、过氧乙酸等。

1.2.3 常用物品消毒 医疗物品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包括高压蒸汽灭菌以及浸泡灭菌等。过期物品如需使用,应再次进行消毒。患者私人物品包括衣物、被褥等也应该定期按要求进行消毒、灭菌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1.2.4 灭菌效果监测 手术室、重症监护病室等严格无菌区域应该按卫生部相关规定定期检查,对灭菌后的物品进行监测时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剂、紫外灯应定期检查更换。监测过程应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完成,或按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规定,确定人员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患者基本信息 全部916例消化内科患者中,年龄<60岁、60~70岁、>70岁患者的感染率依次为5.05%、6.98%、9.19%,年龄越大越易发生感染(p<0.05)。而男女患者感染率分别为7.33%、6.53%,见表1。

表1 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n,%)Table 1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n,%)

2.2 发生感染患者原发病情况 发生感染的64例病人中,原发病为消化道肿瘤的21例(32.82%),胃肠疾病18例(28.12%),肝硬化13例(20.31%),胰腺炎12例(18.75%),见表2。

表2 感染患者原发病情况(n,%)Table 2 The original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patients(n,%)

2.3 感染预防效果分析 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人数40例,感染率8.77%。实施了预防措施的实验组感染人数24例,感染率5.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感染预防效果分析(n,%)Table 3 Infection prevention effect analysis(n,%)

2.4 患者感染部位分布 所有64例感染中上呼吸道感染23例(35.94%),下呼吸道感染18例(28.12%),胃肠道感染13例(20.31%),泌尿系统感染10例(15.63%)。感染部位以上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见表4。

表4 感染部位分布情况(n,%)Table 4 The distribution of infection sites(n,%)

3 讨论

医院是患者最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比较复杂,因而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并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不仅能够上升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务人员工作量,降低病床周转率,同时还会给患者及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院内感染污染环节较多,控制难度大,感染流行后将会给临床治疗带来相当大的困难[4-5]。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消化内科感染患者基本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预防措施,显著降低了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医院内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其免疫防御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缺陷。同时,患者住院期间,由于接受各种诊断和治疗措施,如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内窥镜、大手术及放射治疗、化疗等,又不同程度的损伤并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此外,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自身抵抗力和免疫系统都出现衰退,这也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可能[4]。本研究中年龄大于70岁患者感染发生率出现显著上升也与之有直接关系。医院感染的传播主要有3个过程,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因此,降低院内感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消灭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消除易感人群[6]。本研究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了加强物品消毒杀灭感染源,空气环境通风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对症治疗提高患者抵抗力消除易感人群。统计结果显示,经过抗感染预防措施处理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消化道肿瘤、胃肠疾病、肝硬化、胰腺炎均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之所以容易发生感染主要是因为消化内科疾病多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程较长且容易迁延不愈,对患者自身损伤较大。因此容易使患者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机会[7]。此外,长期的药物治疗与化学治疗同样也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各种感染发生。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在感染发生部位上,以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最为频繁,这也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相符[8-9]。考虑到消化内科患者年龄普遍偏大,病程较长,且大部分存在长期卧床、活动较少的问题,因此这也大大提升了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病人的院内感染不仅会严重干扰其原发病的治疗,同时在治疗新发感染时也将更加困难。本研究显示,消化内科的院内感染一般出现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且发生呼吸道感染居多。因此,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源头上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对于治疗患者基础疾病,促进其快速恢复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预防措施感染率消化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