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合四逆汤治疗雷诺病的疗效观察
2018-07-28王海亮阿米娜哈布力木尼热阿卡马里景瑛
王海亮,阿米娜·哈布力,木尼热阿·卡马里,景瑛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吉林 长春 130021;2.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皮肤科,新疆 阿勒泰 836500)
雷诺病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为肢端小血管阵发性痉挛性疾病,是由于周围血管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肢端小动脉痉挛,导致局部缺血的疾病。病因不明,寒冷或情绪激动是主要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四肢远端对称性间歇发白、青紫和潮红等彩色变化,局部温度低,伴有疼痛、麻木等症状,变暖后恢复正常。常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女男比例5∶1[1]。中医辨证治疗雷诺病有明显的优势。笔者认为脾肾阳虚为本病之根本、营卫不和为病机关键,扶阳固本、调和营卫为治疗的根本原则。本研究在2014年7月~2016年10月以桂枝汤合四逆汤治疗雷诺病3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本科在2014年7月~2016年10月治疗的60例雷诺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5例,女25例,平均年龄(23.8±6.7)岁,病程1个月~10年;对照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平均年龄(24.3±7.2)岁,病程2个月~10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病、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1]:①肢端皮肤颜色改变间歇性发作;②缺乏器质性周围动脉闭塞的证据;③对称即两侧分布;④无免疫异常;⑤女性、发病年龄在25岁以下、自儿童起有对冷不耐受史;⑥甲皱壁毛细血管正常。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合并症者;②不按规定用药者;③因药物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者;④不能定期随访者。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炮附片15 g(先煎)、干姜10 g、炙甘草10 g、桂枝15 g、白芍15 g、生姜15 g、大枣15 g。注:上述药材饮片均来自本院中药房。服用方法:将上述中药按标准的方法煎煮,每剂400 ml,分2次口服,服药后口服热稀粥约200 ml,1剂/d。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对照组:硝苯地平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986)口服,每次10 mg,3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并在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病情评估,判定疗效、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发生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外界刺激不再诱发雷诺现象;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外界刺激偶尔引起指(趾)发凉,但无颜色改变;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外界刺激偶有雷诺现象发作,但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愈显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个疗程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用药疗效比较4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27,P=0.029),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n,%)
2.2 半年后两组痊愈患者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634,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复发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recurrence rate in the two groups[n(%)]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雷诺病属中医学“脉痹”、“寒痹”范畴。有学者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肾、脉,涉及心、肝,病因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血不足、脾肾阳虚,标实多为寒凝、血瘀、气滞、热毒,提出了益气温经,散寒通脉法等五种治疗方法[3]。雷诺病病因不明,但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涉及血管α2交感神经受体活性增加,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含降钙素基因相关多肽感觉运动神经缺乏和一些中枢热调节缺陷等。治疗上主要采取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西医用钙通道阻断剂、α受体阻滞剂、血栓烷合成抑制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前列环素等,严重者手术治疗。但都疗效不明确,尤其是远期疗效差,且有一定不良反应,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差[1]。
《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指出了温阳法是治疗寒凝血瘀的大法。肾阳为全身阳气之根本,对全身起着温煦的作用,对血液的运行有推动作用。肾阳虚衰则有形寒肢冷、血液运行不畅等表现。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所运化的水谷精气是营气的重要来源。卫气、营气皆生于水谷,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脾阳虚衰,水谷精微化生不足,故出现营卫化源不足,肌肤失养。笔者认为,脾肾阳虚是本病之根,营卫失和是发病关键,寒邪外袭是重要致病因素,病位在肢端肌腠,苍白、青紫、潮红为外在表现,扶阳固本、调和营卫为根本治疗原则,故治疗上采用桂枝汤合四逆汤治疗本病。四逆汤是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虚寒症的主方,亦被中国药典收载。该方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的功效,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4]。方中附子辛甘大热,走而不守,能破阴回阳,通达内外,宣通上下,并能通行十二经,振奋一身之阳,驱寒外出。研究发现附子有抗炎作用,能缓解外周性疼痛,但不影响中枢性疼痛[5]。干姜辛温,守而不救逆,并能通行十二经,振奋一身之阳,附子与干姜相配伍,两阳相得,犹如火上添薪,气势威猛,可使其回阳救逆之功大振,故戴元礼有“附子无干姜不热”之说。二者大补脾肾之阳,驱寒外出,扶正祛邪,温通血脉,为方中主药。研究发现四逆汤对改善硬皮病症状、提高抗缺氧及抗寒能力、镇痛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作用[6]。
营卫失和,是本病的病机关键。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相互协调,内则洒尘五脏六腑,外则布散筋骨肌肤。卫气具有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的作用,寒邪伤阳,卫外失司,寒性收引,脉络痹阻,肌肤失养,故肌肤苍白不温,甚则麻木、疼痛。寒气外袭,正气奋起抗邪,营卫充斥于肌表,故寒去后皮肤红斑青紫。邪去正复,故皮肤恢复正常。桂枝汤,又名小阳旦汤、阳旦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辛温解表,调和营卫的功效。桂枝辛温,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之功效,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阳,鼓动阳气,既有助于卫气卫外散寒的功能,又能通络止痛;芍药味苦、酸,除血痹、通经络而内敛,配甘草用可酸甘化阴和营,同时芍药和甘草具有很好的缓急止痛作用。药理实验证明了芍药甘草汤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其作用优于芍药和甘草单方水煎液[7]。生姜配大枣可以鼓动胃气,使气血营卫生化之源旺盛,气血足,经络畅通,从而抵抗外邪能力加强,同时生姜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桂枝汤对体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桂枝汤用药后可使动物疼痛阈值增加从而具有镇痛作用[8]。调和营卫是桂枝汤的基础功效,通过调和营卫,即能达到解肌发表、温通经脉等功效。桂枝汤合四逆汤具有温阳固本、调和营卫、通络止痛的功效,恰中本病的病机。现代研究其具有抗寒、抗炎镇痛、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全方多靶点联合用药,标本兼顾,驱邪且不伤正。作者在选方用药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脾肾阳虚、营卫失和的本质特点,扶阳固本,调和营卫,治病求本,并未采取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法。在服药方法上借鉴桂枝汤服用方法,服药后服用热粥,鼓舞正气,加强扶正驱邪效力。
对研究的结果数据进行探讨,在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疗法可以快速缓解病情,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对照着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片,短期效果尚可,长期效果较差。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结果说明桂枝汤合四逆汤治疗雷诺病,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为治疗本病提供了参考思路。由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没有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对患者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