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退化与恢复演替机理的探讨
2018-07-28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草原工作站,内蒙古赤峰 025450)
根据相关资料对内蒙古草原的研究调查,对其进行退序列和恢复演替的轨迹进行研究分析,对内蒙古草原的退化和恢复的相关生态机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认识,通过相关的研究得出:内蒙古草原在退化的过程中,使得相关的物质和能量流程出现平衡性的失调,使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的相对稳定受到了破坏,也就是说,草原退化的实质就是草原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后,下降到低一级的能量固定和相关的转化效率两者的系统状态。
1 草原退化演替序列的相关模式
1.1 典型草原退化演替
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以及杨草原等,是内蒙古典型草原中的主要类型。这些典型的草原由于高强度放牧原因,不同类型的典型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退化演替序列,但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和冷蒿优势草原的转型,变换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述三个图像的叙述,可以清晰地发现,典型草原如果进行高强度的放牧,就会使得冷蒿群落变型朝着更严重的退化方向上进行演变。
1.2 荒漠草原的退化演替
小针茅草原、短花针茅草原是荒漠草原的主要类型。荒漠类型下的草原,持续性放牧的状况下,所产生演变的方向如下图所示:
如果进行更高强度的放牧利用,就会使得小亚菊群落向着阿氏旋化群落变型。
1.3 草甸草原退化演替
草甸草原主要包括的群落类型有着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和杂类草草原。由于过度放牧退化的演替序列如下图:
通过,对多种退化演变序列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草原类型在过度放牧的状况下,都会发生路径上的不同退化现象,这一点体现了退化演替中的趋同性。而且,冷蒿这种植物是一种广泛适用于草原的地上芽植株,有着非常好的耐牧性。
2 退化草原恢复演替轨迹
恢复演替阶段和优势种更替:
在草原的植物群落中,相关的群落结构和外貌在一般的情况下就是以优势种类和种类组成作为相关的特征。因此,植物群落中优势种更替是作为群落演替阶段的标志。如图1
图1 退化草原恢复演替中主要优势种的更替
通过表格,可以清晰地发现,植物群落的低谷年中,植物并没有完全的占用资源空间。植物总群的拓植率在次年开始增高,群落密度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大,导致资源空间拥挤,使得各植物群落之间的竞争更加的激烈。随后,就出现种群的拓植率下降的现象,群落的密度降低,资源空间有余,进入新的低谷年。如此进行轮回演替。
3 草原退化和恢复机制的基本认识
(1)草原植被或是植物群落的不合理管理以及共度放牧的现象就是草原植被退化的主要因素。这是由于植被的过度利用,出现生态演替的逆向进行的现象,使得草原的植被生产力降低,相关的生物组成更替,以及相应的土壤退化等等的演替过程出现。所以,草原植被退化是做种因素作用下的相互作用,导致草原生态系统进行逆向演替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2)对于草原的植物群落来说,过度的放牧压力和对植被的超负荷收割,就会使得草原上一些植被的生长能力难以进行实际供应,收支平衡的状态被破坏,就使得相关植被的生物量减少。同时,植被的退化,就会使得动物种群进行悄然的增长。
(3)对草原进行不合理的利用,是必定会使得草原的生态系统中的自我调节功能和机制受到破坏。过度的放牧会使得家畜所喜食的植被种类和比例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逆向发展就是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一种反馈和响应。所以,草原在退化中的某一演替阶段,应是处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界限之内,并且,随着退化成都的加剧会使得圣体系统中相应的结构和功能出现对内部系统相应的适应能力迅速降低。不仅如此,一旦草原生态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出现功能和机制上的受损状况出现,就会更强烈的干扰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甚至会使得生态系统发生崩溃。
4 结语
群落退化的相关资源有余,以及植物种群的相关拓植能力两者的相互结合才是推进群落演替回复的主要动力。草原所具有的压力和群落恢复的驱动能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得群落退化成了相对稳定的群落状态。总的来说,草原在退化的过程就是在一个低能量水平的状态下进行自我的调控以及群落状态的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