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影中身体奇观现象出现的原因与运用
2018-07-27齐燕敏
摘 要:电影作为展现生活的“万花筒”,其能够表现的内容有很多,从宏观的社会变迁到当下的热点事件;从宏大的历史叙事到个人的青春成长,而完成这些叙事的影像元素中,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即银幕上的身体。身体作为人存在的一种载体和表征自我的有形资产,更是消费社会中感性而生动的能够被消费的形象和价值。但身体的这份价值在有些电影商业化的运作中走向其反面,仅仅呈现身体生理层面的狂欢,而忽视和躲避身体所承载的生命意义,只是为奇观而奇观,所以身体这种自由财产,如何在电影中体现一种主体性而不是工具性,如何完成从奇观向叙事的转变是较为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身體奇观;消费形象;影像传达;身体叙事
作者简介:齐燕敏(1987.5-),女,山东滨州人,菏泽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美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2
2017年11月20日上海维密大秀开始,国内外维密天使登场,性感的视觉盛宴引发热议。这些模特本身就是被看的客体和消费的对象,穿上各式各样带有商业符号的衣服更是呈现了一种身体的奇观化。那么,该如何界定身体的奇观化?在本文中,笔者将身体奇观界定为借助各种手段(技术手段或者非技术手段)来展示和再现男女身体的各种形态,以此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情绪感染力或者陌生化效果的影像。
身体奇观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即不同时代身体奇观的含义不同,比如1905年电影刚刚引入中国时,由戏曲演员谭鑫培表演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现在或者是外国的观众看来就是一种身体奇观。在30、40年代的战争影片中,人物的身体动作和服饰的造型等那个年代看来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现在观众看来则感到是种陌生化的奇观效应,所以中国电影中的身体奇观是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带有时代性的身体奇观在今天更会成为电影内容和叙事的主体。下面本文将围绕电影中的身体奇观出现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等角度展开论述。
一、身体奇观出现的原因
(一)身体在文化领域的地位
身体在文化领域的地位和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东西方文化中有重视身体这样的文化传统。西方古希腊文化中的裸体雕塑、中世纪的裸体圣母像、中国古代的仕女图等,都表明对身体的崇拜。并且西方哲学在发展到尼采时期出现了重要的转折,“尼采的口号是,一切从身体出发”[1]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将人提升到一个重要位置,身体作为人的载体也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在此之后的许多哲学家延续尼采对身体的观照,比如福柯,所以身体作为与理性相对的一种感性体验在文化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其二是理性文化向感性文化的转化。在后现代社会来临之际,一切与中心主义相关的理念都悄悄地退到了历史舞台背后,在文化领域也不例外。而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国的集体主义本位观念也在90年开始转向个人主义,今天的我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感受。中国文化中一统天下的集体主义本位渐渐的退下来,其支撑它的理性文化也逐渐地转向重视感性体验。而身体作为我们感受生活和文化的直接所在,其本身也在接受着熏染与变化,我们更注重身体在生活中的存在,比如女性的减肥,比如整容等等。一方面这些和身体相关的做法是民众开始认识到身体的重要地位和变化,另一方面是身体被作为了一种商品,人们要进行精心的装扮,就像装扮一个房间那样,来提供欣赏的机会和被观看的机会。这种身体转向正好是现在中国社会的情况,身体作为一种感性体验的感性文化部分,势必要走进电影的创作。
(二)消费形象与情感体验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人们消费的已经不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其形象。身体虽然是一种人物外在,但是就像《消费社会》中指出的“最美的消费品:身体”[2]一样,赤裸裸的身体和依靠造型精心装扮的身体都成为像商品一样的物品。比较明显的事例就是那些走T台的服装模特,她们的身体被服装包裹的较为严密,甚至她们的脸上基本没有表情,看上去像一幅幅冰冷无力的面具一样等待着被凝视和检阅。她们的身体在此具有衣服架子的功能,这种身体奇观看的就不是赤裸身体的状态了,而是一种被遮蔽的想象性的身体奇观和造型装扮的奇观,越是被遮蔽就越能引起观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对于自己和他人身体的欲望,本质上就是一种想知道那到底是什么的好奇心”[3]观众通过观看这些身体奇观,来实现一种情感体验,比如满足欲望。
身体奇观在电影中出现的原因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原因外,还有下面两个原因:其一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因为生活中的身体不仅是代表我们存在的物体,更有各种各样的形态。电影要对其进行现实的复原,必定要展现身体的各种形态,有冲击力的身体呈现便成为了身体奇观。这也是电影中很多时尚化女性身体的重要原因。因为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很多女性在生活中就是这样的,所以这势必影响到电影的创作。其二是文学创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国兴起了以陈染这批作家为代表的身体写作和感性体验写作热潮,文学创作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电影创作,重视身体在电影中的地位便无可厚非。
二、中国电影中身体奇观运用存在的不足与发展策略
(一)身体奇观运用存在的不足
第一,为奇观而奇观,缺乏思想深度。“身体,这是个人最后一份私有财产。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仍旧拥有自己的身体,并能对自己的身体完全支配。身体是自我的一个标志性特征”[4]这句话的意思是身体应该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地位,转换到电影中来就是能够担任起肉体和灵魂两份责任,人物只有具有了灵魂才能够感染和打动人,但是有些电影中仅仅为了展现身体而展现身体,它完全失去了其应该有的主体性地位。影片中只有堆满肉体的行尸走肉而没有灵魂,这就形成了类似鲁迅先生所说的铁屋子原型,电影中的人物只是昏昏沉沉地存在着,展现着动人的身体,但没有一点生活气息或者现实意义,这样的电影只是为奇观而奇观,缺乏一种深度。比如电影台湾《台北晚九朝五》中一群同性恋和乱性的男女,导演展现的是她们没有生活目的,整日生活在男欢女爱之中,好像都食人间烟火,但是做的都是和动物性相类似的兽性的事情。导演为观众展现的是一堆充满兽性的身体,这确实是奇观,但是却丢失了人的意义和电影塑造人物的初衷。
第二,身体的工具性与消费性。在有些电影中,身体变成了福柯所言的被规训的工具,缺少了海德格尔所言的生命的诗意。比如《天边一朵云》中赤裸的三级片的拍摄场景成为电影的重头戏,剧中男主角小康的身体只有在拍摄三级片时才能发挥作用,而面对自己的女朋友却不听使唤。蔡明亮为观众带来的这种身体奇观,探讨的是身体像思想一样成为了被驯服的工具,性只是拍摄影片的一个元素,无关生命更无关情感,这种冰冷的身体配上夸张的人物造型和歌舞段落,嫣然是一幅能够勾起观众欲望的视觉奇观,但是身体奇观的意义何在,到底身体在这部电影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导演好像在说这是一个灵魂与肉体分离的故事,但是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只有赤裸裸的肉体,灵魂跑到哪里去了呢?“生命和身体紧密相关,身体是生命的根基。”[5]这种只有身体没有生命的人物塑造,变成了一个阿甘本所言的动物性的“赤裸生命”。“赤裸生命就是剥去了意义的身体,是一个拔去了人性的身体,拔去了生命形式和价值的身体,是一个纯粹的动物一般的身体。”[6]
此外,中国电影中对身体奇观的利用和挖掘不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男性的身体奇观展现的少。二是只利用了身体的外形和外在。对身体的精神挖掘不够,人物塑造上缺乏力度。应该如何改善中国电影中对身体元素的运用呢?身体在电影中出现仅仅是只能作为一种奇观而出现么?为什么不能实现一种身体叙事呢?这就涉及到身体奇观的发展策略问题。
(二)身体奇观的发展策略
第一,从身体奇观到身体叙事。身体奇观如果只是作为电影形式而存在的话,迟早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所以让身体参与叙事,才会不断有新的故事出来,从而完成身体在电影中的持续性作用。比如外国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身体成为影响影片发展的重要情节,女主人公的美丽和身体奇观参与了叙事。再比如电影《饥饿》中身体,因为饥饿而产生的身体奇观变化也是影片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中国电影《爱情的牙齿》中以展现女性受伤的后背,以及把女主人公疼痛的牙齿比作曾经受过伤的爱情来完成叙事,此时的身体成为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情节,影响了叙事。
使身体参与叙事更直白地说,就是身体在电影中不仅仅是一种浅显的元素或者是道具,而是能够借助身体来塑造人物,借助身体来表意,借助身体来完成导演情感的传达,以及借助身体实现一种思想的升华。身体能和剧中的事件一起为观众创造一个影像的世界。所以这就要求在利用身体时,要体现它的主体性,要把身体当做是生命的根基,不仅仅把身体作为一种形式元素,而是能通过肉体展现灵魂。
第二,提升想象力。中国电影不仅是在身体奇观方面缺乏想象力,在电影的其它奇观方面也缺少想象思维,这也与中国的电影技术还不够发达相关。中国电影人的想象力只停留在过去和现实,对于未来时空的把握显然不足,这也是中国电影中难以出现科幻片类型的重要原因。所以提升中国电影人的想象力至关重要。不仅要有真实的身体奇观,还需要创造出虚拟的身體奇观。王家卫《2046》中的王菲饰演的机器人形象,虽然她是一个机器人,但是她慢慢有了情感,也会哭泣,成为一种奇观,但是这种虚拟的身体奇观在中国电影中还少之又少。外国电影中多出现这种虚拟的身体奇观。
第三,多角度挖掘身体奇观。一是使身体奇观的形态更加多样化。比如展现男性奇观,对身体进行深度挖掘,从外在到精神。二是身体奇观展现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比如有些影片以运动为主,展现男性的阳刚之美。电影《愤怒的公牛》中以拳击为主展现了身体奇观。《百万宝贝》中以女性的身体变化为叙事的线索,从健康到打拳击再到最终的残疾,很好地完成了叙事,所以应该对身体进行多角度挖掘。
虽然银幕上身体的不同形态为观众塑造了想象和接近现实的机会,但是仅有停留在生理层面的赤裸裸的身体奇观,而缺乏文明层面的身体奇观显然是不够的。笔者认为中国电影在身体奇观方面出现的问题,比如借助爱情的名义来完成身体的狂欢,从而吸引观众色情的眼光达到商业化目的的行为主要是出在表现形式上。所以,怎样利用好身体这个元素,实现中国电影从身体奇观向身体叙事的转变,完成身体在电影中的多角度挖掘以及使之成为一种生命意义的表征问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注释:
[1]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2][法]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9页。
[3]康正果,《身体和情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版,第4页。
[4]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5]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
[6]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
参考文献:
[1][英]布莱恩·特纳著,马海良、赵国新译:《身体与社会》[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法]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美]马歇尔·伯曼著,徐大建、张辑译:《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康正果,《身体和情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版。
[6]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陈旭光:《电影文化之维》[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9]赵丹燕:《从女性主义角度看电影<杜拉拉升职记>的视觉奇观》[J].《艺术探索》,2010年第4期。
[10]王贤波、朱卫东、石晶:《电视艺术身体展示与重塑的美学思考》[J].《现代传播》,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