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符号论下《解忧杂货店》的主题思想研究
2018-07-27马雪姣
摘 要:本文以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为理论基础,从不同层次对《解忧杂货店》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得出以下结论:追梦、感恩、生命等关键词是其主题思想的外化表现;爱,即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是其主题思想的中心环节;而追求和提倡人性之善则是其主题思想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艺术符号论;主题思想;苏珊·朗格
作者简介:马雪姣(1993-),女,汉族,河南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3
东野圭吾作为日本推理小说家,创造了大量富有逻辑性的推理小说,为广大读者带来一场场紧张刺激、直击心灵的推理盛宴。他擅长透过作品揭露社会现实,直指人性的本质,尤其是剖析人性之恶。总的来说,东野圭吾的创作风格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前期主要是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本格派小说,创作重点集中在对犯罪手法的分析上,代表作有《放学后》、《白马山庄杀人事件》及《学生街里的杀人事件》等。后期则以写实本格派为主,不再一味地追求传统的逻辑推理,而是着眼于社会现实,将小说创作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尝试运用巧妙的叙事手法,直接或间接地指出人性的本源,以求获得读者共鸣。《解忧杂货店》可以说是其后期创作风格转变的一大尝试,一经问世就备受瞩目。学术界对于该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独特的叙事特色,即巧妙而富有逻辑的时间安排上,鲜有人对其主题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在当前的学术界,美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常被运用于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研究,在实际研究中它也被证明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该理论将艺术创作分为虚象、幻象和抽象三个层次,认为其分别对应着作品的表层、中介层和深层,且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1][2]。有鉴于此,本文拟从虚像、幻象和抽象三个层次出发,进一步探究《解忧杂货店》的主题思想,并由此探明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虚象表层下的直观性主题思想
苏珊·朗格指出,虚像层次是作品中的直观意象,具有非物质性和非模仿性,而艺术虚象的功能在于艺术符号具备直观形象性以及审美知觉的真实性[1][2]。《解忧杂货店》中的很多情节安排都体现了虚像层次,如月兔参加的奥运会即是1980年日本抵制的那届莫斯科奥运会;浩介所经历的披头士来日演出、宣告解散以及大阪世博会;敦也告诉晴美的八十年代后期是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还有“阪神大地震”和“东日本大地震”等历史事件的出现使叙述时间更加完整,作品更具真实性和直观性。
首先,因男友病重,危在旦夕,自己是否应该放弃参加奥运会的梦想陪伴在爱人身边而纠结的月兔,向浪矢杂货店写信咨询,面对爱情与理想的抉择,敦也等人一致建议咨询者放弃理想,陪伴爱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但是,咨询者将此当作是考验,最终打败了内心的怯懦,勇于追逐自己的梦想,也为爱人带去了安慰。这样的结局,给读者的直观感觉就是,无论任何情况下,人们都应该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能轻易放弃。亦如书中月兔所言“……希望坚持我的梦想。因为一直以来追寻着梦想,我才活出了自我……[5]”告诉我们要有一颗追梦之心。
其次,一心想成为职业歌手的克朗,为了自己的梦想放弃学业,背井离乡,却迟迟没有收获,面临着父母的年迈,需要有人继承家业,他陷入了亲情和理想的两难抉择,故而向浪矢杂货店咨询。敦也等人最初劝他果断放弃没有希望的梦想,乖乖继承家业,为父母分忧;后来得知克朗是当红歌曲《重生》的作曲者,又支持其继续追寻自己的理想,在回信中说到:“你对音乐的执着追求,绝不是白白付出。我相信,将会有人因为你的歌而得到救赎……[5]”。正如克朗父亲所言:“……你不要想这些有的没的,再去全力打拼一次,在东京奋战一场,就算最后打了败仗也无所谓,至少你留下了自己的足迹[5]”最终,克朗用生命拯救了他人,给予他人未来,同时自己的梦想也间接地得到了实现。在这里,作者借助敦也三人以及克朗父亲之口,再一次告诉我们,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只要勇于付出,梦想是不会辜负你的,揭示了该作品的主题之一即为“梦想(追梦)”。李景在分析该作品的主题时,提出的一个关键词便是“梦想”,与笔者的意见不谋而合。
另外,川边绿和浩介的咨询,总的来说都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川边绿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在浪矢爷爷的建议下,毅然决然生下孩子,后来死于交通事故,警察怀疑是携子自杀,然她的女儿幸运得救,成为孤儿;浩介的父母因为生意破产,计划连夜潜逃,在父母与自己的未来的两难抉择之间犹豫不决,后遵循浪矢爷爷的建议,和父母一起逃跑共渡难关,但后来因为对父亲失望透顶,选择独自离开,隐姓埋名,成为孤儿。川边绿的女儿听闻母亲当年的事故,一味埋怨并一度寻死,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母亲当年并非自杀,而是贫血加过度劳累才惨遭不幸。“你妈妈因为有一切为你幸福着想的决心,才会生下了你。”“在惊慌失措中,她打开了车窗,首先把孩子推出窗外,希望她能安全获救[5]。”通过朋友的陈述,使她懂得了母爱的伟大以及生命的可贵。长大后的浩介从酒吧老板那里得知当年自己逃跑后,父母为了保护他而自杀了。亦如浩介母亲所言:“我就不用说了,你爸爸也是一切为你着想,只要能让你幸福,他什么都愿意,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5]。”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父母之爱的内涵,“父母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付出,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6]”。正是这样一份爱,向我们发出了感恩父母,尊重生命的呼唤。
最后,晴美的咨询本身就是为了感恩,感谢帮助自己的人们,经过敦也他们的幫助与自己的努力,她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在回报他人,回馈社会,时刻践行着感恩之心。
总的来说,怀有一颗追梦之心、感恩之心、尊重生命,是该小说最直观的主题思想,也是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共鸣之所在。
二、艺术幻象下的“人与人的感情羁绊”
幻象层是特殊的艺术经验领域,具有双重特征,是联系艺术审美主体和客体、艺术虚象和抽象层的中介环节。幻象既带有虚象的直观性又具有抽象的概念性,这一层面使艺术具有了多样性和独特性[1][2]。在小说创作中,作者和读者分别承担着创作主体和审美客体的角色,作者以怎样的创作手法,带给读者怎样的审美体验,是一部小说的亮点所在。《解忧杂货店》中,作者采用独特的叙事手法,灵活运用和变换叙事时间,将看似没有联系的五个故事连为一体,环环相扣,创造出一段穿越时空的感情羁绊的奇幻之旅。情节的适当重复和插入,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时空转换产生的不可思议,从而伴随着作者设计的时间线条,一步步探索故事真相和人物关系,最终看到一幅完整的感情羁绊图。
小说中的叙事时间之所以能够在2012年到1970年左右之间自由转换,首先与作者常年来精于推理小说的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采用书信来往的方式,以插入叙述的手段,将原本交错混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连为一体。例如第一章的叙述时间是从2012年开始的,因为月兔的咨询信而回到了1979年,在月兔和敦也三人相互回信的过程中,时间实现了在2012年到1979年的穿梭。接下来的几章亦是如此,作者运用书信的方式,以故事情节的重复、插叙、倒序等叙事手段,将时间自由收放于现在与过去之间,为现在与过去的交流织就了完整的时间网。
在这样的叙事时间下,读者体会到的审美体验又是什么?细细品读,不难发现,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或多或少都与浪矢杂货店或丸光园有着某种联系。首先敦也、翔太、幸平三人长于丸光园,他们在偷盗后隐匿于浪矢杂货店,他们偷盗的对象是曾向自己咨询的武藤晴美;其次,月兔(静子)、松岗克朗、川边绿、浩介(藤川博)、武藤晴美等人都是向浪矢杂货店写信咨询的人,而松岗克朗多次在丸光园慰问演出,并于最后一次为救人死于丸光园的大火中;川边绿的女儿是在丸光园长大的,同时又是克朗所救小孩(小辰)的姐姐(小芹)的经纪人;浩介最终以藤川博的身份生活在丸光园,且浩介的母亲曾是克朗父亲鱼松店的常客;武藤晴美是丸光园的孤儿又与月兔(静子)是好友;所有的出场人物都与浪矢杂货店和丸光园有着不解之缘,故事的结尾,敦也也说过:“一定有什么东西……”、“就是把浪矢杂货店和丸光园联结起来的东西。也许该说是看不见的细线吧,觉得有人在天上操纵着这根线[5]。”没错,“这根线”就是院长皆月晓子和店主浪矢雄治的爱,他们两人是彼此的初恋,并且一直爱着对方,并未忘记彼此。这样一来,所有的人物以及故事都连上了,被一种叫做“爱”的无形的“羁绊”所联结,织就成一张完整的时间及故事网。这张网里含有无数的线,即人与人之间的羁绊,这种羁绊是爱的羁绊、是心与心的相互交织,是永远剪不断又理不清的感情羁绊。
综上所述,作者以复杂的叙事时间和不可思议的故事情节,带给读者的审美体验就是人与人之间剪不断的、与生俱来的羁绊亦或是纽带,以此来告诉我们,人活着,并不是独立的一个人,我们总是在与他人的相互羁绊中,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情况下成长的。这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三、艺术深层次的主题思想――人性之善
抽象层即艺术作品的最深层次,它是蕴含着情感意味有机整体的逻辑形式,这一层次是作品深层抽象意蕴的表现,是艺术作品的核心。抽象层使艺术具有了情感性、有机性和一元性[1][2]。朗格认为,艺术的抽象是包含情感的抽象,文学的本质在于情感的符号化和连贯化[3]。《解忧杂货店》之所以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与其情感的注入有一定的关系,一部没有情感性的作品,读来只会索然无味,就如没有血肉的躯干一般。而东野圭吾在创作该作品时,除了创作技巧的巧妙运用,更多是关注社会现实,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解读人生,解决烦恼,借助浪矢杂货店,向我们讲述着一段段人情故事,阐述着一个个人生哲理。
小说中,月兔在理想与身患绝症的恋人之间徘徊,最终选择了理想,虽未能如愿,但恋人临终前的“谢谢你带给我的梦想[5]”让月兔“得到了比金牌更有价值的东西[5]”,即无论未来怎样,都不要怀疑自我、厌弃人生,而应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和理想,坚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克朗在理想与家人之家纠结,最终选择了理想,并追逐到了生命的尽头,虽然他未能如愿,但他用生命留下了足迹,挽救了新的希望,也因此间接地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川边绿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选择生下孩子独自抚养,最终因为过度劳累,留下幼女撒手人寰。但是她的选择没有错,因为她尽到了为人母的责任和义务,她用自己的生命向女儿诠释了母爱的含义,让女儿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浩介面临家庭剧变,在父母和未来之间游移不定,最终独自逃跑,隐姓埋名重新生活,他并没有因此而怨恨社会,而是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活出新的姿态。晴美为了报恩,不断付出努力,奋斗一生,不仅救了自己,也救赎了他人。
此外,甚至于敦也三人,也是为了丸光园的恩情,才去偷盗,后来被浪矢爷爷以及咨询者的回信所打动,而意识到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从而选择改过自新,重新绘制自己的未来。他们虽然在人生的最初阶段,经历和面临着事业危机、家庭剧变、梦想破灭、亦或是生活困境等问题和困难,都没有选择自暴自弃、随波逐流,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开创新的未来。
作者在这里,是要借助故事主人公的行动,向我们发出号召,面对东日本大地震后的振兴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应该秉持着一颗向善之心,在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彼此的羁绊,共同努力,创建新的未来。亦如浪矢爷爷在最后的回信中所言,“地图是一张白纸,……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5]”而这样的未来,是需要人们团结一致,相互扶持才能建立的,是对人性之善的讴歌和呼唤。
四、结语
《解忧杂货店》的创作时间和东日本大地震的时间相近,都在2011年,而且该年的年度汉字是“绊”,即“羁绊(纽带)”;作品中贯穿全文的关键亦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可以说,该小说创作是对震中及震后的总结和反思,经历了残酷的自然灾害,人们更多的是相互帮助和关怀,作者希望这份“羁绊”能够持久下去。在作品中从表象至深层,无不贯穿着爱、信任、感恩、帮助等主题,这是对人性和人心的呼唤,作者极力宣扬人性之善,以求获得人们的共鸣,共创美好未来,相信这也是现代人们的共同追求和共识。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2]文德培.艺术的虚象、幻象和抽象三维结构――论苏珊·朗格艺术符号的结构特征[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4期, P166 -169.
[3]文德培.苏珊·朗格艺术符号论美学概论[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4]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5]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M].李盈春译.南海出版公司,2014年.
[6]李景.《解憂杂货店》的主题解析[J].戏剧之家,2017年第21期.
[7]奥田秀巳.「絆」再考―シュティルナーの「絆」概念を手がかりに―[J].HABITUS,2013年3月20日17巻,P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