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周“变风变雅”看社会变化对文学及思想的影响

2018-07-27徐佩琦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7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

徐佩琦

摘 要:在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文学都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而令这面镜子能够完整清晰照出现实的则是这些文学背后体现的思想。“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毛诗序》开篇即指出这一横贯中国文学史的通用原则。本文从两周“变风变雅”的现象探索社会的变化对于文学、思想的影响,以及这种转变代表的精神在后世的体现。

关键词:变风变雅;两周;社会现象;文学创作;社会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1

一.从两周“变风变雅”看社会变化对文学及思想的影响

1.何谓“变风变雅”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最初由《诗·大序》提出,指的是《风》、《雅》中周朝衰乱时期的作品,以与“正风”、“正雅”相对。“正”、“变”的划分,不是以时间为界,是以“政教得失”来分的。

2.两周时期“变风变雅”出现的社会背景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以一种可以被广泛传播的方式——诗歌来传递统治阶级想要达到的社会氛围,巩固自己的统治。纵览《诗经》的全三百首诗,大致上可以分出所谓“变风变雅”出现的时间,即西周末年。在公元前九世纪到公元前八世纪之间,国事纷乱、社会原有秩序受到冲击,“国人”的生活也动荡不安,于是激发起他们借诗歌来怨刺、讽谏的热情,这就形成了“变风”的勃兴。这与两周之交贵族阶层的社会地位受到冲击,不少贵族沦为平民,从而导致“变雅”之作的兴盛是同样的道理。

首先是西周末期礼崩乐坏现象的出现。春秋时代,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称霸局面的形成,造成下级僭用上级礼仪现象。霸主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的独尊地位不再保有,诸侯、士大夫阶层权力膨胀的同时,对礼仪的遵守便不再“克己复礼”,开始追求自己能享受到属于更高统治阶级的礼制。

其次,便是当时的人们对礼仪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与上层阶级有了权力之后的膨胀心理不同的是,下层百姓长期受礼制的影响已经对这个习以为常,以尊礼为自己的本分,并未出现反对之声。反观权贵之辈,虽然他们一心想要突破礼制,但这个突破仅限于他们对上级的追赶,并不等同于他们同意平民之辈也破坏他们目前享有的礼仪待遇。

西周末期,循规守礼和僭越坏礼的现象同时存在。正是这种历史环境下,有人在真切感受到了社会的变化带给他们的不安、痛苦之后,开始寻求排解、发声的途径,也正是由此,变风变雅之音打破了以政教为唯一手段的文学形式。

3.“变风变雅”的创作者

首先是无辜上战场、思念故乡的行役之人。西周末年,社会动乱产生,一批百姓被迫放下农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在行役过程中他们对国家的怨念日益深重,他们急需将自己的这种愤怒之情传递给上层统治阶级。最著名的表达战士对苦役的厌恶莫过于《采薇》,前三章主要是写远征的士卒久别家室,多年不归,思念家乡,饥渴劳苦。往昔出征时的亲人送别“杨柳依依”和今日归来的孤独无依“雨雪霏霏”形成鲜明对照,诗人痛定思痛,既有对玁狁入侵的仇恨,也有對统治者无力抗边的不满,更有对自己命运悲惨的哀叹,表达出戍卒思乡厌战的复杂情怀。

其次,是行役之人家中的思妇。因为寂寞与空虚无处填满,只能通过随口吟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诗经》中,这一类思妇诗篇有《卫风有孤》。一个女子看见一只狐狸,就关切起了没有衣服穿、远行在外的丈夫。以主人公看见有狐开篇,以狐之绥绥,来比久役于外的丈夫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貌。只见有一只身材单薄的狐狸,孤独 地散漫地出没在淇河水落石出的地方。见此情景,女主人公心里对丈夫的担忧油然而生,他想到那久役于外的丈夫还没有御寒的下裳。

再来,便是对国家的征收徭役之苦难以忍受的百姓发出的混杂着血和泪的呐喊。《唐风·鸨羽》也反映了征夫“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的愤慨。诗歌通过对自己常年征战服役在外,不能种庄稼,以致田地荒芜,没有粮食收成,担忧年老体弱的父母如何生存。诗人借助于鸨鸟因缺后趾,在树上站立不稳,说明了当时下层民众生存的不易,揭示出了战争的频繁和徭役的繁重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4.“变风变雅”体现出的文学创作方式的变化

相较于之前雍容典雅、赞颂周朝统治者和礼制的和谐之音,“变法变雅”体现出来的则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未来的期待。从创作方式上看,不同于西周初年的《诗经》体现出的浪漫主义,“变化”之后是更接近现实主义的风格。 这里的现实主义,是指不仅有自上至下,由下层人民发出的声音也可以被听见。以日常入诗体现的精神,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唐朝时期杜甫和白居易两位诗人。他们针砭时弊,以最赤裸的文字和最真实的情感道出了内心的真实看法。

二、结语

从两周的“变风变雅”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分析,仿佛和古人的文字重走了一遍历史。就像第一个“发出声音”的平民百姓一样,诗是感伤和言志的工具。当勇于突破过去设置好的桎梏后,这种变化就会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蔓延开来。同样的,也许有人会被影响,也许有人不会被影响,我只想用季业的一段话作结: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参考文献:

[1]《变风变雅与礼崩乐坏》 刘东颖。

[2]《论毛、郑诗、学及正变说之合理性》 李春青。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