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韩愈《南山诗》中的“援赋入诗”

2018-07-27吴金华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7期
关键词:韩愈

吴金华

摘 要:韩愈的《南山诗》“文备众体”,韩愈将文的各种因素移入诗歌当中,作者将赋的铺排扬厉,纪游诗的纪实,和頌赞的典重融灌于一诗,丰富了诗歌的题材,确定了新的诗歌语言范式,开创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总观诗歌铺排景物,繁复炫博,用字选词取法赋体,另有赋体的夸张扬厉。具有明显的“援赋入诗”的特点,本文将重点从诗歌的“援赋入诗”角度分析《南山诗》。

关键词:韩愈;《南山诗》;“援赋入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1

一、何为“援赋入诗”

韩愈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便是“以赋为诗”,笔者在文中采用“援赋入诗”的说法,原因在于韩愈的《南山诗》对于赋体的借鉴极为全面,除了传统的采用赋体的形式还在诗中大量引用前人赋中的字词句。借助于赋体中的字词来表达诗歌的意义,这是其一大特色。“援”据《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意为引,援赋入诗,即引赋入诗,一是将赋体的体制引入诗歌当中;二是将赋体的艺术风格引入诗中;三是引用前人赋体中的字、词入诗,创造以铺陈描写为特征的新体诗歌。

二、借用文法赋笔

韩愈不仅是著名的诗人,更是散文大家、儒学大家,他饱览儒家经典,精通六经、百家之学。在作诗时,韩愈经常借用文法赋笔,《南山诗》在行文过程中脉络十分清晰,首尾呼应。中间历叙,波澜起伏,体物的细致入微,心情的起伏变化,铺陈的一气呵成,气势的一贯直下,这是文法赋笔表现。再如“极目南山”部分,从开始“或连若相从”至“或碎若锄耨”总体上是四句相对之喻,显出一种沉缓顿挫之气。接下来从“或如贲育伦”至“坟墓包椁柩”用四种景象作比喻。给人以参差变化之感。从“或累若盆罂”至“或后断若姤。”一气滚下,将情绪和节奏推向高潮。诗人既登绝顶,亲眼目睹了千山万壑的变化之态,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展现眼前所见之景。

三、艺术风格上的借鉴

丰富多样的奇变造就了雄肆不羁的艺术风貌。韩诗虽不似李白诗歌那般神韵飘逸,缺乏杜诗中的人文关怀和历史内容,也不同于“元白诗派”平易浅切的诗风。但这正是韩诗风格独特的体现。韩愈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文学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强调“唯陈言之务去”,创作诗歌过程中他吸收其他文体成分,敢于在文体上相互借鉴,而他的高才博学,又能够使他能够横鹜别趋,成功的运用这一特点。通过上文的诗歌分析,明显看到诗歌在艺术风格上对于汉赋的借鉴。对于赋体铺张扬厉的写作方法的吸收。赋体描摹状物时的铺张扬厉在韩愈的诗歌中却体现了出来。在“四时之景”描写部分,为表现四季之景,竟用十六句之多,最后做一收束,阐明哲理。然而这在韩愈诗歌中仅是冰山一角。因为作者写诗重在写实,为了完整地描绘所写对象,写实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笔墨进行精雕细刻,反复铺叙,才能达到毫发毕现的效果,因而篇幅自然加长。

四、引入赋体中的字词

诗歌中大量引用前人赋體中的字、词多达几十处。韩愈将诗歌的“缘情”灌注于赋体的“体物”,开创了新的诗歌范式。如“澒洞”,最初是“虚空混沌;漫无涯际”的意思。出现在《淮南子·精神训》中,在贾谊《旱云赋》中也出现了“澒洞”二字,意思仍是“绵延;弥漫。”的意思。王褒《洞箫赋》中的“鸿洞”二字,李善注为:相连貌。扬雄的《羽猎赋》也是这个意思。从诗歌整体意思来看,《南山诗》中“澒洞”当为“鸿洞”是众山相连的意思。诗歌中的意思当是从赋体中借鉴而来。“簸”意借张衡《西京赋》中的字,薛综注:“荡动也,簸杨也。”。“修眉”来自曹植《洛神赋》。“褰”意取潘岳《射雉赋》在韩愈的其他作品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如其《荐士》:“派别百川导”是借用左思的《吴都赋》中的“百川派别,归海而会。”再如《送惠师》中:“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便是源自潘岳《秋兴赋》等。韩愈对赋体中的字、词意的大量运用,是其诗歌语言创新的表现之一。从他的《等封县尉卢殷墓志》中赞赏卢殷“无书不读,然只用以资为诗。”可以看出,韩愈对与借用百家之词以资为诗是颇为推崇的,饱读经典的他会引其他文体入诗也就不足为怪了。

结语:

当然,《南山诗》的艺术特色远不只如此,韩愈的《南山诗》无论是从语言的运用、篇章结构还是艺术风格上都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入理解和把握韩愈《南山诗》的艺术风格对理解研究韩愈诗歌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韩愈的《南山诗》不仅在韩愈的诗歌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2](清)方世举撰,郝润华、丁俊丽整理《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

[3]屈守元、常思春《韩愈全集校注》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

[5](西汉)刘安著,(东汉)高诱注《淮南子》北京:中华书局。

[6](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贾长沙集》书林书局。

[7](梁)萧统编,(唐)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猜你喜欢

韩愈
晚春
论韩愈奇文《毛颖传》
两个韩愈
跨越千年仍美丽,韩愈从来不“退之”
“两个”韩愈
韩愈:将“段子”刷成成语的古代文青
长嫂如母
韩愈以草写春“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