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的产生原因
2018-07-27范磊
摘 要:在宋代的时候,文人是相当有地位的,这也是由于宋太祖趙匡胤在建立宋朝时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规矩。相比较于其他朝代的文人来说,宋代的文人对考取功名,为朝廷效力的积极性。人生的目标就是追求人格的修养,然而,追求建功立业就是追求人格修养的其中一部分。宋代文人脚踏实地积极承担起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笔者从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合一,内忧外患的国情和理学方面对宋代作家们的责任感进行分析。下面,我就通过这三方面对这种责任感的产生进行分析。
关键词:三教合一;积贫积弱;理学
作者简介:范磊,重庆市忠县人,在校大学生,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01
一、三教合一已经是趋势
在五代的时候,统治者对待佛教的政策与唐朝截然不同。在唐朝有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前者是去日本传授佛教文化,后者是去西方积极学习先进的佛教文化。然而到了五代,佛教受到排斥,佛教文化面临凋敝。到了北宋建立,宋朝的统治者对佛教的政策是保护和鼓励。佛教的再次兴起体现在很多方面,僧人的数量大大增加,佛经等佛学文化又对民众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在宋代尤其是像禅宗和净土宗特别地盛行。佛教积极主动地向中国传统的道教和儒教学习吸收优秀的思想观念。正是因为佛教在某些方面进行了本土化,所以当时的文人并不排斥佛教的思想。佛教,道教和儒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从注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部修养的转变。因此,这三个教在思想的领域有利于融合。在北宋的中期,三教合一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了。朱熹自称“理会得个昭昭灵底禅”[1]不仅仅是像朱熹这样的理学家会接受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甚至是王安石这些非理学人士都会在朝堂之上跟皇帝讨论有关佛教的思想文化。正是三教的思想融合对宋代文人的文化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思想的变化随之产生的文人们对传统的行为处事行为也发生很大的改变。宋代之前的文人的人生观就是两种,一种是进入朝廷为天下的百姓解决难题,另一种是过自己自给自足的生活,求一个清净舒适的生活。这两种人生观就像“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2]在宋代,大多数的人都愿意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从政的道路。一旦他们考上之后进入仕途,就会将自己的精力都献在政务上。就拿苏轼来说,当苏轼进入仕途之后,他将自己的精力都用在自己的工作上,为老百姓解决难题,虽然遭到朝廷的多次贬谪,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仍然是心系朝廷和天下百姓,最后到了荒凉的海南。所以,宋代文人比唐代的文人承担的社会责任多得多。他们认为,个人的努力仅仅是整个社会的一小份,应该把自己的所有贡献都献给天下。自己的仕途平坦的时候并不像李白那样“仰天大笑出门去”命运不幸时,也不悲伤。
二、内忧外患的形势
1、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
大宋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首先,我们可以从宋代的版图这一角度就可以得出,宋代的军事比较弱。跟唐代相比,宋朝有大片的领土都在少数民族管辖范围内。自从北宋建立到南宋灭亡,大宋都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宋代的软弱真的是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宋朝建立过后,在与北方的少数民族进行战斗中,很少获胜,宋代朝廷经济繁荣,国家每年的财政相当可观,于是,政府就选择了用钱买平安的方式,和北方的西夏、辽国和金国签订合约,并定期定量给对方丝绸和金银。影响最大的一次盟约就是北宋和辽国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争过后,两方缔结的盟约。宋代文人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文人抗不起大刀与盾牌,只能通过笔和纸来高声呼喊。在抗元和抗金的战争中涌现了一大批民族诗人。代表人物有陆游、辛弃疾等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3]在岳飞的《满江红 写怀》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抬头仰望天空,禁不住长叹,抒发自己的一片报国之心。还有《过零丁洋》等作品中都可以感受到宋代作家的极大责任感。
2、内部矛盾激烈
自从宋朝建立过后,农民起义就没有间断过,从北宋建立时的四川暴乱到南宋末期影响力比较到的方腊政权。农民起义当然是因为统治内部出现了问题。从宋初的“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口号中,就可以看出当时矛盾集中在哪些方面。最著名的口号就是“均贫富”。宋朝的徭役沉重,广大的劳动人民免费为朝廷劳动,这对贫苦大众来说,是比较残酷的。宋代对官员的腐败缺乏严厉地监督,官员和地主将自己获得的财物用于买田置地,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百姓生活困难。宋朝主动向西夏等国出兵,这样频繁地征兵。形成了“冗兵”的现象。面对积贫积弱的宋朝文人们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北宋官员范仲淹在文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并进行了改革。
三、理学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宋代二程学说出现,朱熹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理学中,强调对“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全体国民都要忠君,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有不少外戚专权,叛乱者对朝廷发起攻击。就如唐朝的大权就落到了武则天的手中。陆游在睡梦中醒来就写的诗句体现出自己的忠君,报效朝廷之情。由于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文人的地位又大大提高,文人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希望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业。
四、结语
宋代文人注重理智轻化情感,十分重视个人对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贡献,而不是索取,并且抑制自己的个性。可以得出,宋代文人产生这种责任感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方面是佛教、道教和儒教三教合一的影响,第二方面是当时宋朝的社会环境即内忧外患所致,第三方面是宋代理学的兴起对文人的思想行为的约束。
注释:
[1]黎靖德.朱子语类(全八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图书,1999.
[2]陕西人民出版社.孟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3]郁贤皓.古代文学作品选第四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范国祥.范文正公全集[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