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发动机拆装课程有效教学探讨

2018-07-27叶凯祥

科技视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叶凯祥

【摘 要】本文分析了现有发动机拆装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的原因,以两节课为例通过采取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信息化技术等教学策略,转换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活课堂学习氛围。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发动机拆装课程的教学效果,建立高效课堂。

【关键词】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改革;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9-0163-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09.078

Discussion on Effective Teaching of Automobile Engin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Course

——Take the replacement of the engine timing belt as an example

YE Kai-xiang

(Panyu District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Guangzhou Guangdong 5114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ef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classroom teaching of engin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It uses two lessons as an example to adopt the task-driven approach,group coop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teaching strategies to transform the subject of learn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passively.To actively study and activate the classroom learning atmosphere.Through teaching reform,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engine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course will be improved and an effective classroom will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Engine Disassembly Course;Teaching Reform;Efficient Classroom

1 发动机拆装课程在中职汽车人才培养方案的地位

发动机拆装课程是中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发动机拆装是汽车专业一年级新生首次接触的实训课程。汽车学生对于机械部件拆装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的欲望帮助我们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汽车专业的喜爱,塑造汽车专业文化。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极多以及要使用相配套的拆装工具和工量具也是非常庞大的数字。良好有序的管理能奠定学生6S管理行为习惯基础。发动机拆装体现了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中技能与素质并重,理论与实训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汽修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知识的迁移与思维发散普遍较弱。虽然学生对与专业实训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动手操作之后往往会有知其然不知其所然的现象,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 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教学效果低下的原因分析

2.1 只为拆装而拆装

“见螺丝就拆”,这是在发动机拆装课程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学生很习惯性的依照自己的习惯或者按葫芦画瓢依照任务工单很机械式的操作。对于发动机当中的重要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一知半解。学生在丰田8Afe发动机附件拆装中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比如说发电机与排气管拆装先后顺序错误,未经过观察和思考就动手等习惯大大降低课堂的有效性。

2.2 维修手册使用率低成为摆设

学生在课堂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在课堂中所备用的维修手册往往会被学生忽略。在拆装过程中遇到问题趋向性地寻求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未能独立的通过查询维修手册去解决问题。

2.3 实训设备和设施不足且损坏严重

我校发动机拆装课程以小班教学为主,学生规模在25-30人,一名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巡查指导6个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并更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导致发动机损坏,甚至有些发动机损坏难以修复。比如学生未放正螺栓就使用工具旋紧,导致螺纹的崩坏滑牙甚至螺栓断裂。

2.4 教师演示可见性差

在发动机拆装实训过程中,重难点的讲解一般由老师做演示。但是由于学生的数量和零部件的位置、大小,学生无法全面的觀察到教师的示范过程。教师演示效果差会对整个学生任务的完成度造成很大的影响。

2.5 教学信息化资源不足

发动机拆装课程发动机的类型比较多,没有跟实训设备相配套的教材,缺乏相对应的拆装动画和视频。

从以上五点原因分析,可以看出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课堂,要更新教学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不管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训实践都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建立一个6S管理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 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保障有序高效课堂

基于上述的分析,要让专业核心课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助力,必须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那么更新教学理念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以《更换发动机正时皮带》为例。

3.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一节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的学习主导性。学生对于生活中所常见的汽车实用性故障案例普遍感兴趣,因此根据学生的这一切入点,设计一个实际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最终通过这一任务达到我们教学所预期的教学内容和操作技能、技巧。

学习情景设置:一辆丰田威驰轿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突然熄火后不能启动。车主描述该车油箱内有足够燃油,蓄电池电量充足,但马达启动多次均没有着车迹象。经检查该车的正时皮带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突然断裂,从而导致气门无法正常开关,汽车无法启动。

那么如何跟换汽车正时皮带?

1.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以符合学生学习特点

整个教学任务学习过程分为情景导入、提出任务、任务确认、任务实施、总结评价、课后拓展六个环节。通过层层替进,由浅入深让学生易学易做教学过程如图1。

2.借鉴solo理论建立点线面知识联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任务实施环节中需要将一个个子任务进行逐一的解决,但是往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主动的将这些任务独立化,这样会使学生在构建自己的认知规律的时候无形之中增加难度。可以在子任务之间以提题的形式建立联系例如图2。

3.量化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习目标更清晰

学生在实训過程中,学习目标不清晰。很多时候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这样使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会有很大的随意性。为达到这一目标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将教学任务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学习内容量化成表格进行对比。

3.2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激活高效课堂

现在的教学技术已经有很大的进步,而且现在的学生学情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那么充分的利用的多媒体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可为教学课堂增色添彩。

1.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实现师生操作实时投影

在发动机对正时这一任务时,需要去找正时标记。当中正时齿轮的正时标记很难直观的很大范围的指出给学生。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学生可以更直观的看到老师所需要指的部位。老师在实训巡查的时候发现学生的错误也可以很直观的进行实时投影,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学生犯通性错误的次数,当然也降低了发动机实训台架的损耗,最为重要的是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2.拍摄动画微视频,教学贯穿课堂内外

在实训过程过程中,学生对于维修手册的信息归纳汇总能力较弱,甚至是忽略了维修手册。将维修手册的拆装步骤通过拍微视频具象化,这样学生更易接受。在更换正时皮带任务中,拍摄一个简单的更换示范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出拆装的步骤,轻松明了的铭记拆装的技巧,以突破教学当中的重点。同时这些课堂微视频可以共享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视频,回顾复习本节课的拆装步骤。

3.利用微信等社交工具分享学习成果

充分利用手机等工具让学生拍摄同伴的操作过程进行网络分享,这样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在分享美的过程中会很自觉的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不想将自己的糗照或者操作不当的动作分享出去。在这个过程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当然这更是对学校的一种宣传。

以上三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同伴教学、小组合作促进高效课堂

学习是认知是过程之一。小组的前提是伙伴一个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群体。小组合作学习更是有助于青少年认知学习理论的构建。

1.分组

学生更愿意听取知识背景、年龄相近、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我们把班级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兴趣爱好、性别比例、学习水平、交际水平、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让每个有亮点的学生成为“小老师”建立自信,起到同伴教学的作用。通过塑造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促进高效有趣课堂。

小组分工

组长1人:组长进行轮换制度,每一项任务选定一组张。主要统筹教学任务的实施,协调组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对小组成员表现进行评价

操作员:3对,只要对任务实施进行操作,2人一起搭档,组内轮流操作,达到人人有动手。

记录员1人:只要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填写,记录组员操作的错误点和优点,同时对操作过程进行拍照和录像方便进行分享。

2.学生总结发言

现在的中职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往往出现只会做不会说的这种情况。这远远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技能与素质并重,理论与实训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交流方式要多样化,可以是指定发言、组内议论或两两配合等。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本课例采用的学生总结发言是:在发动机更换实训过程中小组成员出现的三个优点和一个犯的错误。

3.合作学习评价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相互协作。而评价体系至关重要的是评价的量化可操作性。采用模糊性的评价学生无从入手重视程度也大打折扣,这样反而适得其反。本次采用的是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多元评价。评价中采用量化评价,同时将本课中的教学目标融入评价体系当中,可操作性强,学生能起到自我检查作用如图3。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3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改革,实训教学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从而打造高效有趣课堂,使学生从单一的能力培养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型。技能与素质并重,理论与实训结合让发动机拆装课程真正的成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白佳峰.浅谈中职汽修发动机拆装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职业,2017(10):78.

[2]孙凤华,朱珍珏.SOLO理念与实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09):84-87.

[3]于志海.探析任务驱动法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4):86-87.

[4]张东燕.信息化技术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14(04):31-33.

[5]张萍.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09(S1):288.

[6]游专.现代信息技术与《汽车底盘拆装与调整》课程多元评价整合的研究与应用[J].汽车实用技术,2017(24):173-175.

[7]华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优化高中英语课堂[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5(06):47.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