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军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浅析

2018-07-27赵欣郭丽丽袁源

科技视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数据

赵欣 郭丽丽 袁源

【摘 要】本文介绍了数据素养的含义,阐释了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针对当前军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现状,从馆员意识、课程体系、网络平台、嵌入式教学、道德防范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军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军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52.7;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9-014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09.067

Research about education of data literacy in Military Academy Libarary in background of big data

ZHAO Xin GUO Li-li YUAN Yuan

(Army Military Officer College,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5,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data literacy, explains the main contents of library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 and aims at the current status of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in military academies, from librarian awareness, curriculum system, network platform, embedded In terms of teaching, moral prevention, and other aspects, it proposes ways to improve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in military school libraries.

【Key words】Big data; Military academy library;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1 數据素养的含义

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又称“数据信息素养”,是指人在使用和处理数据时所具备的素养,主要包括对科学数据的采集、组织和管理、处理和分析、共享与协同创新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在数据的产生、管理和发布过程中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数据素养概念是对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等概念的一种延续和扩展,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维度:对数据的敏感性;对数据的收集能力;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对数据的批判性思维。提高读者的数据素养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信息化战争以来,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及网络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加强军校读者的数据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内容

2.1 数据素养的意识教育

数据素养这一概念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数据素养的基本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当前数据素养教育首先应该树立数据素养的意识教育,让大家先了解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在我们日常生活、教育科研等方方面面能干什么,以及大数据是如何产生的,带来的隐私等问题如何保护。只有树立正确的数据素养认识,加强意识教育,才能更好地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利与弊,让其为自己服务。

2.2 数据素养的技能教育

对数据的运用技能掌握情况决定着应用效果。数据素养的技能教育,比如数据的查找、分析、管理等内容的培养是数据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些技能教育需要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知识,不仅需要理论学习,更需要一定阶段的实践才能完成。

2.3 数据素养的应用教育

数据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各类数据科学、便捷、高效地为我所用。在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需在相关数据意识培养与数据分析、管理等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基础上,将数据素养真正嵌入到用户的真实需求环境中,为用户的最终数据应用提供决策参考和运用指导。

2.4 数据素养的道德教育

在大数据时代,无论数据技能和应用能力有多高,只有具备了正确道德观念和个人行为准则的人,才能在信息利用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尊重作者的知识产权意识,尊重正当的个人隐私,规范自己的数据信息行为,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合理使用和开发数据资源。

3 军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现状

3.1 数据素养教育模式受限

军校图书馆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文献信息检索课、邀请数据公司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了对教员、学员的数据素养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都是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一般内容,数据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仍有较大差异。以信息检索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素养教育注重培养用户的基础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而数据素养教育则要求在具有数据操作能力、数据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一定的数据批判意识,因而对用户的要求更高。当前军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模式受限,仅仅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延伸,培养目标单一,不能有效培养数据批判意识等潜在的影响用户数据利用行为的能力。

3.2 缺乏实训教育

军校图书馆进行数据素养教育时,需要授课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图书分类法、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相关的数据库资源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等大量的知识传授给读者,并且多以理论讲授为主,读者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多,缺乏实训教育。同时,图书馆与各系、教研室的教员联系不足,未能通过嵌入式教学服务等方式更好地增强数据素养的实训。即使有时教师也能够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不同的数据软件的应用教学,但还需进一步增加实训教育的内容和比重。

3.3 读者的年龄和学历层次存在较大差异

军校图书馆的读者以教员和学员为主。年龄较大的教授查找资料习惯以图书、纸质期刊为主,年轻教员则以数字资源为主。同时由于军队院校性质不同,培训层次也有差异,不仅有学历教育,还有任职教育,即使是同一所院校的学员学历层次也不尽相同。图书馆进行数据素养教育如何针对不同读者,充分利用本馆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3.4 数据素养教育受时间、设备的限制

由于转型的需要,同一所学校的学员往往也有不同的培训时间,学历教育可以有四年或四年以上,任职教育短的则可能不足一个月,流动性较大。同时,军校学员往往日常作息时间安排紧凑,能够灵活支配的时间较少,这就给学员较长时间、自由地利用本校图书馆资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数据素养的关键是面对网络数据的分析、应用能力,而军队院校由于保密的需要,普通学员除了手机上网外没法随时随地的接受互联网的资源,军网内部有时也受网络限制、安全保密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即时、流畅地查阅外校资源,给数据的查找和更新带了了难度。

3.5 能力拓展教育不足

开展数据素养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对用户数据获取、分析能力的培养,还在于培养用户对数据来源、数据生命周期、价值评估等一系列问题的自主思考和辨别能力,这不仅是数据运用技巧的教育,也是对用户思维方式的引导。当前军校图书馆在进行数据素养教育时,引导用户主动思维不足,没能及时引出对数据的来源、如何存储、谁提出的数据需求、是否涉及道德和法律问题等方面的思维拓展。

3.6 数据道德和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大数据背景下,各类数据资源涉及的道德、法律层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如何维护知识产权,如何合理保护个人隐私,如何加强网络数据的安全防范显得尤为重要。在军队院校,安全保密教育也一直是重要的内容,在对读者的数据素养教育中,数据安全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

4 大数据背景下军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途径

4.1 提高图书馆自身的数据素养教育

首先,图书馆自身应加强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责任意识,既要传承原有的信息素养教育的责任,也要清醒认识到数据素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信息检索上。数据素养教育强调的是对获取信息的进一步处理、分析、存储进而得到相应的结论。军校图书馆应首先应思想上重视,具有数据素养教育的责任担当意识。

同时,要积极培养具有数据素养的馆员。军校图书馆馆员既有军人也有非现役文职人员,馆员学历层次、专业差别较大,部分馆员思想上还停留在信息素质教育的旧有观念,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技术水平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军校图书馆应不断通过培训和外出学习交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数据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数据素养水平,为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和相关支持服务做好准备。

4.2 构建数据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信息素养和信息检索的课程体系在军校图书馆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数据素养教育尚不足。应学习国外及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开展具有数据素养教育内容的培训课程。可以多邀请军内外信息管理专家、数据公司专业培训师等进行數据素养和各类数据库的使用宣传讲座,另外可以通过在线教育、网络慕课、微课等形式,深入浅出地给读者讲授数据的收集、组织、管理和分享经验,构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数据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4.3 开展嵌入式教学服务

大数据环境下军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并不是图书馆能够独立完成的,必须积极地与学校机关、教员、学员及科研人员合作。与机关合作,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数据专题讲座,结合学校文化节、安全教育周等活动开展数据安全防范及道德教育;与专业教员合作,嵌入课程和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合作,通过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嵌入学习环境;与科研人员合作,嵌入科研课题的全过程,协助数据管理。图书馆还可以在现有的实体空间中开辟数据实验室等,建立起由学科专家、学科馆员、数据馆员相互协作的机制,依托具体的科研课题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培训、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

4.4 构建数据管理平台,加强交流合作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现有的数据管理平台,促进用户、学术团体之间的交流与数据共享。例如国外部分高校图书馆建立科研管理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科研工作者的数据管理需求。可以筛选图书馆现有数据平台中优秀的科研教师团队,通过为其提供数据管理和咨询服务,培养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观摩和实践的教员队伍,协助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

4.5 加强信息道德和数据安全教育

军校图书馆应牢固树立信息道德和数据安全教育,在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等环节中,严格约束自己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遵循信息伦理和道德准则。作为军队院校,应该牢固树立数据安全的防线,时刻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过硬的防护能力,主动维护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晶娥.高校图书馆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2):73-77.

[2]张晨.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与数据素养教育[J].图书与情报,2014(4):117-119.

[3]媛玲,沈婷婷.数据素养及其培养机制的构建与策略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1):58-63.

[4]张艳梅.用户数据素养教育视角下的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4):139-141,109.

[5]张进良,李保臻.大数据背景下教师数据素养的内涵、价值与发展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5(7):14-19,34.

猜你喜欢

大数据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