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草原生态文化建设草原生态文明
2018-07-27尹照涵
尹照涵
摘 要:针对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我们面对的草原文化已经岌岌可危,我们要在加快社会生产的同时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能有效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也要保证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草原生态文明,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草原生态文化;草原生态文明;环境
中图分类号:G122;S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5-0072-03
一、草原生态文化的内涵及价值
自从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要用科学发展观来践行,生态文明的概念就日渐被人们关注。发挥好的草原生态文化内涵和传承其优势,必将对建设和发展生态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草原文化的研究表明,其主要依托的是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需要融入各族人群的复合文化。其次需要的是人们的协同性影响,亦是结合两者的共同产物,在客观上能够反映草原生态环境,还能够体现出相关族群的内涵。受到上述环境和人文影响,进而形成草原生态文化。具体内容包括思想领域的多样性观念,以及对外部事物的相关宗教信仰,以及相关人文情怀等等。基于此,笔者认为草原文化的主要优势,则着重体现在比较融入复合的、多样化的文化特点上,还有其传播深度上,在整个文化发展史中,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我国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的数量占到了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二,即380万平方公里,在地理形态上形成了一道巨大的绿色保护屏障。中西部的草原面积占到了全国草原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仅东三省的草原面积就达到了将近0.17亿公顷。而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和甘肃6省(区)由于地理地势的独特优势,适宜大范围的牧草生长,从而也就成了我国的主要牧区。
自有人类文明开始以来,草原生态系统就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草原儿女,依靠草原来进行狩猎、生活。如今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漫无目的、盲目开发,导致了草原可使用面积的急剧退化。而作为笔者生活北方也是如此,因为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环境问题也层出不穷,对人们生活影响也很大,比如沙尘暴天气,水资源供求不足等都是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受到可持续发展观的相关政策理念的提出,进而关注的草原生态文化,两者之间有比较高的相关性。在1983年的联合国大会后正式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份比较有代表性意义的报告其中的内容,我们可以详细区分持续发展的相关内涵,主要是在发展中要兼具到后代的利益。通过对其核心内涵的理解,进而树立比较全面性的发展意识,还能认识到环境和发展的高度相关性。其核心思想及指导意义就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比较跨越式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其兼顾了自然和人文资源的整体性视角,在发展中,侧重于当前内部机构,并将主要目的定位为谋求速度和质量的同步结合。还兼具了环境的保护意识。坚持维护好自然和发展的和谐关系,强调双方的相互促进。并且在发展中,能够客观看待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是该理念的产生的核心因素。笔者认为,当前人类意识的逐步升级,无法脱离的是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反过来,人类也必须兼顾自然和发展的协调性。
在当前大环境下,自然环境与人类是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参与者。草原生态文化,其重要实现途径就是首先要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生态意识,其次是将责任意识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相结合。在此综合影响下,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在草原游牧活动的关注上,尤其是对于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强调综合性视角。客观而言,人类在今后的生活中,除了不断提高自身行为水平之外,还需要坚持树立环境意识。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一种平等认识,不再将自己置身于高高在上的状态。因为有了生态文明这个基础,增强草原生态文明的责任意识也随着而来。依靠草原生活的草原儿女也在不断探索中寻求与草原和谐相处的最佳方式。
在目前的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草原文化已经不断丰富发展,散发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特点。而且由于文化多样性的逐渐累积,草原文化的发展给北方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已增添了新的动力。例如乳制品加工、牛肉干等畜牧业特色产品销路良好,推动了内蒙古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利用内蒙古在地理位置上与俄罗斯和蒙古向毗邻的优势,再结合东三省共同推进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项目的建设,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一个纪念性的里程碑。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渐实施,新丝绸文化精神产生也是有效地促进了草原文化甚至是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
二、新时代视域下建设草原生态文明的观点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时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指出务必要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为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可以进行一些生态工程建设,在思想上要有草原生态文明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共赢的理想状态。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不止一次提上国家大事议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经济建设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仅局限于草原,湿地和林木面积的缩减都在警示人们要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针对草原问题的出现,我们在实际生产工作中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保护草原,保护生态环境,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有效的开发草原,从而检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北方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当然,时代发展也为草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赋予新的因素:充分重视政府主导、市场机制、參与主体、科学技术等因素,从而建立草原地区政府部门的生态行政制度。生态行政制度建设的提出源于中国行政体制与考核制度的弊端。由于其获利远远大于惩罚的代价,所以为追求高额利益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态行政制度缺失,对草原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非常惨重。所以,生态行政制度建设是草原地区生态文明事业发展的引领力量,也亟待发展建设。
其次,草原地区的市场化机制尚处于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完善的过程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除了通过制度建设对人类活动加以限制外,更要动员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生态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人类过度活动所导致的,对于问题的治理也需要归结到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参与其中。因此,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治理也需要人的积极参与。现阶段,草原地区的生态文明事业发展缺少公众参与,公众义务不明确也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出现。长期以来人们将阳光、空气、水等看作是自然恩赐,当做无主体自有财产而肆意使用。在草原地区,生态文明参与不仅仅是发挥人民群众对倡导者的配合,还要发挥公众的主动性。草原地区生态事业的发展难以脱离人民群众的参与,只有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步伐,实现草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
最后,草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中国现阶段草原生态建设也要解决改造传统产业弊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转变投资方式与模式;改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或生产方式。例如:内蒙古的草原地区作为农牧业交错地带,也有部分耕地,农业发展也离不开肥料使用。因此绿肥使用和研发显得尤为重要。以国外先进水稻种植技术为例对土地肥力培养进行分析,利用绿肥技术实现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受到农业与现代经济发展,在可预见时期内,绿肥难以有效普及。受到土壤与水文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的产量会受到影响,因此,绿肥使用会有极大发展空间。然而近代以来工业进步使农药、化肥使用更加普及,用于提高土壤肥力、消灭虫害、提高产量等。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绿肥技术,使绿肥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料和保持环境平衡发展。
党的十九大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就是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完善该方面建设操作:要有一个明确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能够促使工作更有条理地进行。为了解决人类物质文化与现有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而加快社会大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能有效缓和矛盾。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也要保证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草原生态文明,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具体措施及建议
首当其冲就是要推进绿色发展。补充和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引导社会绿色行动的风向,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形成。在技术发展上,国家要鼓励绿色技术创新,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扶持绿色产业的企业发展,带动节能环保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令其发展壮大,实现经济发展新风貌。其中,对新能源进行开发的方面能够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更加清洁,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同时,要重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到物尽其用,逐渐使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退出历史舞台,将一些资源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着重发展,并开发相应的技术能够成为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替代品。
其次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出现相应的问题就要找到发生问题的根源,例如北方的环境日益恶劣,沙尘暴等天气是由于防护林的缺少和草原荒漠化带来的,因此要大量种植防护林,同时杜绝草原无计划的开发,打击一些不利于环境的放牧行为;对于水资源的缺乏,要开展相应的节水行动,同时杜绝围湖造田的行为;在废弃垃圾处理方面,比如锂电池随手抛弃,会影响土壤土质从而影响水质和作物生长,对人的健康也会有一定影响,因此要提高人们垃圾归类的意识。
再次要重视生态系统保护。为了使已有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和避免新的生态环境被破坏问题,要建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项目工程,使生态安全问题得到一定的保障。在环境建设过程中维持原有的生态链接和生物稳定性。比如在进行绿化工作时,注意治理较为严重的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为防止地理灾害状况的发生,从而提供给人类生产生活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
最后要推进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前文我们所提到的要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增设自然资源资产开发监管的组织机构,从而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对于自然资源开发的问题,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旦发现有不利于自然环境不利于生态文明的行为,就要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
当下,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尤为重要,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及经济促进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草原生态系统下的少数民族儿女更是需要我们积极与之相处,并合理利用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生态文明的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当下各种活动项目一步一步慢慢积累,眼下可能看不出什么明显的进展和益处,但是就长远来看是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紧紧跟随习总书记的教导,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草原生态文明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金辉.草原生态文明系统的价值协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
〔2〕李艳平.习近平合作共赢思想探究[J].中国市场,2016,(30):112-113.
〔3〕邓启明,黄祖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01):22-28.
〔4〕孙蕾,张荣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生态文化的作用及发展战略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14,(03):175-178.
〔5〕毕曼.生态文明建设语境下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禀赋及其资源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06):50-54.
〔6〕伊武军.从“人类中心观”到“生态文明观”——生态文化的环境生态学视角[J].东南学术,2001,(05):38-42.
〔7〕陳光林.论草原文化的现代文明意义(代序)[A].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包头市委宣传部、包头市社会科学院.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包头市委宣传部、包头市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2005.10.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