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奇特的军事行动代号战死or笑死?
2018-07-27
诺兰新片《敦刻尔克》把观众带回了二战腥风血雨的战场,考究的道具和高度还原的剧情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二战初期英法联军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为了保密,当然不能直白地到处说“我要撤退”,而是以“发电机计划”为代号。
军事行动代号是己方交流中使用的指代性称谓,大多是为了防止情报泄露。现在我们就来“扒一扒”历史上那些内有乾坤的战役代号吧。
高雅有內涵,到哪儿都吃香。那些为战争起代号的人为了体现战争的底蕴深厚,不少都借鉴了史诗、歌剧等高雅艺术的元素。除此之外,战争中的名人效应也相当普遍。
高雅组的代表可追溯到二战期间,那时德军发动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代号也千奇百怪,比如“乞讨棍”“黑山鸡”“球状蛋糕”“晚秋葡萄”……
其中一个叫“阿依达”的代号别有意味。《阿依达》是意大利歌剧大师威尔第创作的四幕歌剧,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古埃及法老时期的爱情悲剧,剧中的一首乐曲《荣耀归于埃及》非常有名。
德军1942年进攻埃及的行动就叫“阿依达”,如果此时响起《荣耀归于埃及》,德军战士会做何感想?
二战期间德军侵入苏联的军事行动代号“巴巴罗萨”,则是抱了一把历史名人的大腿。
“巴巴罗萨”是德意志历史上著名的皇帝腓特烈一世,又称“红胡子”,在他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中世纪欧洲最强盛的国家。
再比如“9.11”事件后美国猎杀本·拉登的行动“杰罗尼莫”,也是蹭了名人的热度。
杰罗尼莫是19世纪的一名印第安酋长,曾领导印第安人与美军作战,且来无影去无踪,很难查到他的下落。本·拉登也善于隐藏,不知为行动起名的指挥官是否也想到了这一点。
还有2011年,以法、英、美为首的多国联军针对利比亚发动的军事行动代号为“奥德赛黎明”。
奥德赛是谁?《荷马史诗》里历经艰辛回故乡的英雄人物。联军这个代号想必取了让英雄带领利比亚人民走向光明的寓意。
在给军事行动起代号这件事情上,要论“王婆卖瓜”的功夫,美军当仁不让。无论大炮轰起来有理没理,先取个高尚正义的代号再说,说不定就能迷惑人心呢。
1944年6月6日,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攻势,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底登陆”。当然,它还有一个代号叫“霸王行动”,相当有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
1989年12月,美國为保住自己在巴拿马运河的既得利益,部署军队秘密行动、从天而降,抓住了巴拿马的领导人,解散了巴拿马的军队,代号“正义事业行动”。
“9.11”事件过后,美国发起反恐战争,先是代号“无限正义行动”,后又改成“持久自由行动”,始终让“正义自由”的大旗在沙场猎猎作响。
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行动暗号“虎虎虎”广为流传。日本空军飞行员在空袭成功后发出了一条“Tora Tora Tora”的密电,翻译过来就是“虎虎虎”。
1970年,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拍摄了电影《虎虎虎》,讲述的正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第43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日本在二战期间颁布了许多隐语,比如:
“西风紧”——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方晴”——与苏联关系缓和;“东南有雨”——中国战场遭遇挫败;“东风,雨”——与美国开战;“女儿回娘家”——撤侨。
但从来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偷袭珍珠港事件有单独的代号。因此,代号“虎虎虎”有点儿“在野不在朝”的意思。
相比较战役代号,各国武器装备的代号就显得较为随意,多用动物名、将领名、国名等。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坦克和装甲车基本都以动物代称,比如“虎”“豹”“貂”“象”“老鼠”“黄鼠狼”等,被盟军戏称为“希特勒的动物园”。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幅画面:盟军战友间相互提醒,“注意!前方老鼠来袭!”“快,3点钟方向,瞄准那头虎开炮!”画风实在清奇,让人想“笑场”。
与德国类似,日本钟情于用不同的国家名称变体为战舰命名,比如“扶桑号”“敷岛号”“大和号”“三笠号”等。
“扶桑”“敷岛”“三笠”都是古代日本的雅称,“大和”来源于日本的一个古国名,也用作日本的代称。
看起来,这两个曾在人类历史上兴风作浪的国家都非常喜欢“一条道走到黑”。
武器代号界有一个特殊的存在,这就是北约系列代号。冷战时期,北约国家喜欢给中苏两国武器装备取一些莫名其妙的代号,“脑回路”简直清奇!
比如苏联米格15战斗机代号“柴捆”,米格21战斗机代号“鱼窝”,道尔防空导弹代号“长手套”,安24运输机代号“焦炭”——总之都不是什么好词。
北约给中国装备取的代号也不遑多让,比如给各种海警船取名“硕士”级、“树杈”级、“书屋”级,给新一代大型驱逐舰取名“人海”级,也是非常“奇葩”,不晓得内心打的什么算盘。
不过,我们局外人看着这些代号“热闹”,起代号的一方却对自己的代号来源三缄其口。
美军司令部宣称,他们的军事行动命名都是随机挑选的,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你信吗?反正我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