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星人, 你好吗?

2018-07-27本刊编辑部

奇闻怪事 2018年8期
关键词:外星外星人人类

本刊编辑部

现在,我们仍然无法确定,究竟有没有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如果存在,它长得好看吗,发展到什么程度,在茫茫宇宙中发现生命会给我们带来意外之喜还是灭顶之灾?

带着对外星生命复杂的心态,本期我们将对“外星人”这个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探索外星生命,不仅仅是天文学家的事情,关于外星人的思考,更像是关乎人类发展,思考生命存在形式并带有强烈心理认知的过程。存在与否,见或不见,更像是一种饱含艺术命题的哲学问题。

打开那扇被禁锢的窗,让我们站在制高点,或许此刻,我们会说:“外星人,你好吗?”

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别的智慧生物生存繁衍,它们甚至也在万里之外眺望着我们?从月宫里的嫦娥到火星上的“运河”,人类从古到今都不缺仰望星空、神游于凡俗之外的幻想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能源自人类内心一种特别的孤独感。

我们习惯生活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喜欢那种“鸡犬之声相闻”、“海内存知己”的感觉。伴随着地理大发现和信息的全球流通,开始慢慢成为一个整体的地球人当然也希望有自己的邻居和知己。1968年,“阿波罗”8号飞船离开地球,在飞向月球的航程中,几位宇航员第一次目睹了我们这颗蓝色星球的全貌。于是在天文尺度上,全人类瞬间连接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那种孤独感可能也在同时达到顶峰:在这茫茫星海里,是否还有我们的同类,是否还有我们的朋友?

真的很难想象人类会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要知道,我们所处的太阳系,不过是直径10万光年的银河系边缘的一个暗淡的小小恒星系(银河系里类似太阳的恒星就有上千亿颗)。而银河系本身,也只是它所在的室女座超星系团里上千个“银河系”中的一个。即便是已经远超我们想象空间的室女座超星系团其实也微不足道,因为在半径达460亿光年的整个可观测宇宙中,它同样显得平淡无奇。

在这样一个年龄超过百亿年、恒星如恒河沙数(一种估计是1022到1024颗恒星)的宇宙中,哪怕生命产生的概率只有亿万分之一,智慧之花也应该早已盛开在“天涯海角”。

但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方法估算,马上会碰到一个逻辑上的难题。1950年,著名的物理学家、原子反应堆之父恩里克·费米(Enrico Fermi)在一次关于外星人和UFO话题的闲聊中,提出了一个直白简单的问题:“(如果确实存在外星人的话)它们在哪里?”

这个问题的背后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思想:如果我们的宇宙确实存在如此大量的智慧生命,又由于宇宙的年龄是如此古老,足以允许它们驾驶着各自的交通工具往来穿梭,那么它们是否已经造访过(或是正在造访)地球呢?若是,我们又为何一个也没有看到?既然条件具备,我们却没能每天都看得到E.T.的来访,那么是不是能够反推,其实外星生命(或者至少是智慧生命)并不存在,地球人实实在在就是浩瀚宇宙里的生命奇迹呢?

此后,费米悖论又陆续衍生出了许多很有趣的科学和哲学思考,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搜索外星智慧生命,甚至试图与它们进行交流的努力。近几十年来,全球成千上万的科學家参与了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地球人将会有能力同时和持续监听千万颗量级的恒星信号,这势必将极大地提高人类发现外星智慧生命的可能性。

当然,整个SETI计划都基于一个简单但并不必然的假设:那些外星智慧生命(如果真的存在的话)必须积极且持续地向全宇宙发射一些容易被破译的无线电信号。显然,这个假设是存在诸多问题的:如果它们还没有能力发射高功率的无线电信号呢?如果它们的信号,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呢?因此把找寻地外智慧生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SETI或者类似的项目上是不明智的。

于是在2009年,围绕太阳运行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升空了。它将专注于寻找太阳系之外类似于地球的所谓“宜居”行星,这与之前的探索思路完全不同——我们应先抛开外星人是否会发来信息的猜测,而是先致力于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之后再有针对性地探测外星智慧生命。开普勒的工作任务硕果累累,几年间已经发现了上千颗新行星。不过,这些发现似乎更加强化了费米悖论:开普勒一出手就发现了如此多的行星和类地行星,不就更加说明地球和地球人在宇宙中其实并不特别,也应该并不孤单么?

如果我们把开普勒任务的逻辑推演到极致,就不得不引出另一个概念——“戴森球”(Dyson sphere)。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在一篇学术论文中提出了这么一个想法:如果外星智慧生命进化到一定程度,那么行星本身的能量很有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那么它们必然会试图利用整个恒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人类已经在做了:在地球和太阳轨道运行的各种人造航天器都或多或少地利用地球之外的能量——太阳能。

那么当外星文明发达和扩张到一定程度,吸收和利用恒星能源的各种“人”造物体将会以极高的密度存在在恒星周围,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像“球”一样包裹住整个恒星。这样的所谓戴森球,可能会像行星那样足以遮挡恒星的光线。此外,由于人造物体的温度大大低于恒星,因此在吸收恒星能量后会产生波长长得多的红外辐射。因此在戴森看来,利用这两点寻找戴森球,可以帮助我们定位那些遥远的高度文明的外星生命。怎么样,是不是听起来特别科幻?事实上,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正是依靠这两个指标来寻找和分析行星的!

其实就在2015年,已经有科学家从浩若烟海的开普勒数据中找到了这么一个极其类似的戴森球!这颗被命名为KIC 8462852、距离我们1480光年的恒星,似乎总是被形状不规则、轨道高低不同、周期也不固定的许多物体环绕和遮挡着,这一现象看起来无法用任何已知的天文现象来解释。

当然,如此重大的结论需要极端严谨和丰富的数据支持,在这之前我们至多只能把它当成一个假设。但是发现KIC 8462852的故事至少说明,戴森球已经不完全是个科幻概念。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我们寻找外星智慧生命的视野将会极大地拓展——我们可以抛开解码无线电信号,以及寻找类地行星的局限,直接通过观测恒星光谱来尝试寻找一个高度先进的外星文明了。

除了被动寻找外,人类更激进的尝试是干脆直接向太空广播,让“别人”听到、看到我们的存在。当然,主动出击永远存在着比被动等待更多的问题。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没办法对着全宇宙广播,我们需要挑选出极少一部分星体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发送,那么我们该冲着哪些星星打招呼呢?我们又该对它们说什么呢?远隔千万光年、所处环境截然不同的文明之间肯定有着巨大的交流障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动广播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与其说这是在严肃地和外星智慧生命尝试建立联系,倒不如说给了地球人一个简要的总结和反省的机会。举例来说吧,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于1974年向2.5万光年以外的M13星系团发射了著名的“阿雷西博信息”,这条长约210比特、功率1000千瓦的信息,描述了十进制、DNA的化学构成、人类的外貌、太阳系的结构以及阿雷西博望远镜的样貌——这些信息可以说浓缩了当时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

即便这微弱的信号真的能跨越2.5万光年,而M13星系团上也真的有智慧生命解读了这条信息,并当真充满善意地回复了地球人的呼叫,我们也还需要等待5万年才能听到他们的答复!

5万年前,人类的先祖们还在源源不断地走出非洲,现代中国人的祖先还在漫漫迁徙路上。时时刻刻都面临着猛兽、疾病和自然灾害威胁的先祖们,应该还没有什么闲情逸致仰望星空或者钻研数字。那么如今的人又有谁能够估计,五万年后的人类相比今天会有怎样的变化?当5万年后的他们真的接收到了来自M13星系团的回答,又会是一番怎样的心情呢?我们需要担心还是高兴?我们真的可以找到同类、真的可以被其他文明所理解么?

我们直到今天也没见到一个真正的外星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外星人的探索与猜测总是保持着高涨的热情。从外貌、行为到思维方式、文明程度,都是我们热衷猜测的内容。这其中,外貌形象当然是人类最喜欢八卦的对象,毕竟,大多数人都喜欢“以貌取人”嘛。

外星人外貌大探索

虚构的外星人形貌描述

我们绝大多数人对外星人的形象认知,其实主要来源于电影和电视节目等媒体,这些媒体大多将外星人描述为类人形的外貌,并具有某种神秘力量。这些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信息来源对外星人的描绘构成了我们对外星人的认知体系。

外星人大多被想象或描述成形体与人类似的样子。他们的身高和人类的平均高度相差无几。与人类一样,外星人有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和一双脚。当然,总有一些跟人类不一样的地方,例如一些外星人还长有翅膀,或者以轮子代脚行走等一些异常特性。另外,人们认为,外星人的皮肤可能就像蜥蜴一样的粗糙,而且皮肤颜色还各不相同,有灰色的、白色的、金色的、粉红的等等。此外,人们认为他们的皮肤在黑暗中还能发光。他们的眼睛普遍被人们视为类似于人类、蜥蜴或昆虫的眼睛。

据一些自称与外星人接触过的人说,某些外星人有蹼状的手指或类似爪子的手,而且外星人有不同的体态大小和形状,例如,有些记录显示他们不到1米高,而有些记录则说他们有4、5米高,众说纷纭。在一些地方,外星人被记录为像是光球一般的物体;而在其他地方,他们被记录为像机器人或金属物体的样子。有些人认为,外星人看起来像动物或大型昆虫,而又有人认为外星人像人类一样穿着制服。除此之外,许多人相信外星人可以穿墙行走,而且还能漂浮。

这样看来,外星人的形态体貌真的是变化万千。但是,这些形象其实有很多是人们丰富想象力的成果,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

外星人的类型

从积累多年的相关资料来看,一些声称与外星人有过密切接触的人,他们口中所描述的外星人有几种典型类型。这几种类型如下:

灰色外星人(Zeta):灰色外星人是科学家根据接触者描述的外星人共同特点而命名的,根据他们的个性和行为,他们可以细分成各种各样的类型。之所以会称呼为“灰色”,是根据1961年遭到他们绑架的贝蒂和巴尼山的描述而来的。据被绑架者称,这些外星人是两栖动物,却像是克隆一般,几乎长得一模一样,身高1.3米左右,跟人类相比,可谓是“小矮人”,浑身皮肤都是深灰色的。他们有一个大尺寸的头,由纤细的脖子支撑着,而且没有头发。他们有巨大的黑色“环形”眼睛,有些鼻子能显露出来,有些则像没有鼻子一般。他们还有着能够着膝盖的手,但是,相对于他们的腿来说,却显得比较短。除此之外,他们的身体结构相对人类来说,少了一些明显的器官。许多被绑架者称,他们没有感情,给人类和动物喂食一种不可名状的液体。

爬虫外星人(reptoids):据称,爬虫外星人与地球上的爬行动物相似,却是非常先进的生物。据很多报道称,爬虫外星人的个性残忍,对人类而言是很危险的生物。他们具有相似的身材大小,与灰色外星人一样有颜色相近的肤色,但是他们却比灰色外星人更加可怕。他们的头呈圆锥形,其中有一部分的爬虫外星人有头发,有一部分的身上则有鳞片,而且还有一条小尾巴。他们的领袖被称为“德拉科”,而且据说他们身上还长有特殊的翅膀。根据被绑架的人所述,爬虫外星人妄图控制人类和整个地球,是一种凶残暴戾的物种,人类应该小心他们。

人形外星人(Nordics):人形外星人是高度进化的生物,其体貌特征与人类相似,但是他们有超大的椭圆形眼睛以及一些基本的差异。他們身高也跟人类差不多,有白皙的皮肤和金色的头发,而且他们与人类一样具有两性特征特性,女性具有小乳房和浅色的长发,而男性则没有。人类男性被绑架者称,他们被迫与女性人形外星人交配,完成再生产的过程。而实际上,这类外星人被科学家假定为被绑架人的后代,他们是灰色外星人绑架人类并与之交配产生的结果,而且被灰色外星人训练成仆人,以服侍灰色外星人。

迄今为止,虽然有很多关于外星人的报道,但是所有报道都缺乏实质性证据,因此,关于外星人是否来过地球仍然是一个谜。有些人甚至不相信这些生物的存在,他们认为这是很荒谬的;而有些人则认为,外星人是真实的,相信外星人的神秘面纱迟早会被揭开的。也许我们得等到外星人光明正大的访问地球,我们才能知道他们长得怎样了!

“外星人”恐慌事件

1968年,美国WWKB广播公司再度准备在纽约州布法罗市播放《世界大战》广播剧,为了提高收听率,广播公司专门安排在万圣节夜晚播出。尽管有着30年前首播时的前车之鉴,相当一部分布法罗人还是对“火星人入侵”大为恐惧,他们担心住在家里不安全,于是自发集合到广场上过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早上,这些人的情绪才渐渐平静下来。事后,WWKB广播公司向公众道歉说。他们并非有意制造恐怖气氛。要知道当时美国已经进入电视时代,“火星人入侵”的巨大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1991年2月16日,爱沙尼亚一个著名的电视讽刺节目突然宣布“我们中断这一节目”,接着电视画面上出现“外星生物”降临爱沙尼亚,一名演员模仿苏联领导人要求大家保持冷静。尽管电视节目在最后宣称这只是个玩笑,但很多爱沙尼亚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恐慌顿时在各地蔓延开来。社会秩序一片混乱,最终靠着苏联驻军才得以使各行各业恢复正常运转。

1991年12月22日,一个学生组织运营的电视节目在保加利亚国家电视一台报道称,“外星人”突袭摧毁了科兹洛杜伊核电站,该节目使用电视新闻报道的形式进行播出。由于这一报道内容过于轰动,观众大多没有注意到“本故事纯属虚构”的声明。于是,得到消息的保加利亚人纷纷寻找碘丸,以防止核电站辐射侵害甲状腺。真相大白之后,这个学生电视节目被政府强制取消,导演、编剧和制片人都受到法院起诉,后来靠着总统特赦令才逃过一劫。

2005年,丹麦P2广播站正按预定计划广播之时,突然,播音员插进一条公告称:“‘外星人出现在西西兰州,准备袭击哥本哈根。”这条广播在西西兰州造成一些人惊慌失措,焦急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打电话给广播站。30分钟后,广播站站长亲自在广播中宣布这一公告是虚构的。数位丹麦政治家均谴责这个公告“不负责任”,众多丹麦人愤怒地表示:“这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开玩笑的话题。”

2010年4月1日,约旦报纸《阿尔·格哈德报》在头版头条中报道称,身高3米的“外星生物”驾驶着飞碟降临在位于约旦东部的沙漠小镇贾法。飞碟照亮了贾法的上空,“外星人”的体形比人类要大得多。该报道宣称贾法的通讯系统已经中断,受到惊吓的镇民都跑到了街上。

贾法镇长穆罕默德·马雷汉一开始也被这条新闻给吓住了,他表示镇上的父母们都很担心,他们不敢再送孩子去学校学习。马雷汉对美联社记者这样说道:“学生们不再去学校上学,他们的家长都吓得要命,我打算撤离全镇13000名居民。人们现在在‘外星人即将发起攻击的阴影下惶惶不可终日。”马雷汉还联系上了约旦安全部队,他们已经出动,前去寻找“外星人”,但他们什么都没有找到。

由于事情闹得过大,《阿尔·格哈德报》不得不公开承认“外星人入侵”报道是个弥天大谎。该报总编辑穆萨·巴霍梅赫表示,报社只想在4月1日愚人节开个玩笑,他为由此带来的不便向公众道歉。据悉,马雷汉镇长表示他可能会起诉《阿尔·格哈德报》。巴霍梅赫极力向镇长道歉,他认为这件事“可大可小”。

外星人来了不用怕

当我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时,总会升起一股莫名的恐惧感:要是碰到外星人,怎么办?大多数情况下,人类会很害怕外星人的造访,并臆想出了许多可怕的场景:人类被外星人圈养,然后就像牛羊为人类提供肉食来源一样,人类也会成为外星人的“肉食来源”;外星人还会掠夺地球的资源,偷走地球的海洋,偷走地球上的铁矿……

大部分科学家和科幻小说家对人类遭遇外星人时的命运也不乐观。最著名的科学家是霍金,他一再警告人类不要试图寻找外星人,如果发现外星人,千万别联系!他认为如果我们遇到高等外星文明,就像美洲土著居民遭遇哥伦布,不会有好结果。

总之,在人类眼中,遇上外星人最终的命运会非常悲惨。那么,果真如此吗?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是比较解剖学的奠基人,对古生物学也很有研究。一天,他的学生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当时,居维叶正在工作室里忙于实验。突然,门被两只犄角顶了开来。一个怪兽随后冲了进来,张着血盆大口,獠牙又尖又长。居维叶听到声响,抬头看了一眼,又低头做事了。事后,学生们好奇地问道:“先生,您怎么一点也不害怕?”他笑笑说:“这很简单,因为所有带蹄子的动物都是食草动物。”

外星人就像這只怪兽,当人们见到自己从未见过的事物时,就会不由得心生恐惧,但万物都有规律性,人类的许多恐惧是没有根据的。现在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外星人这种“怪兽”突然造访地球,传说中的人类遭遇的可怕命运是否会成立。

人类会变成奴隶?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当发达的文明遇到了不那么先进的文明时,很快就会将落后地区变为殖民地,人口贸易也随之兴起,就像西方殖民者曾贩卖黑人和印第安人那样。所以,许多人会害怕外星人占领地球后,人类会变成奴隶。

不过,外星人可能不会这么做。因为如果先进的文明可以穿越太空,到达地球,就不需要人类做奴隶了,它们有更有效的劳动形式——机器人。

今天,人类自以为科技很发达了,但只有能力艰难地登陆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球,而十几光年远的地方是什么样我们都搞不清楚,真有外星人居住的星球,恐怕需要花费二十多万年才能到达,所以也没有能力殖民任何一个星球,可以说人类现有技术相当落后。即便如此,人类依旧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比如通用汽车工厂自动化已经达到了97%,组装、焊接、喷漆全部由机器人完成。而在人类自以为不可战胜的围棋领域,阿法狗也轻而易举地取代人类。

如果一个外星文明能从遥远的星系到达地球,那么,它们的科技发展程度不知比地球人先进多少,应该已经进入了高度自动化阶段,所有的工作可以由机器人完成,完全没必要将人类作为自己的奴隶。就像我们大城市生活的人有微波炉、电炉和液化气炉等,不会去抢农村烧柴的土灶和柴草一样。

更重要的是,相较于机器人,人类不仅需要大量的食物和资源维生,而且非常脆弱,一旦身体衰老或者疾病侵袭,很难像机器人那样可以“返厂修理”。

人类沦为生殖工具?

《来自星星的你》是一部很火的韩剧,在剧中,来自外星球的都教授和韩国明星千颂伊坠入爱河。在描述人类和外星人的关系上,这部电视剧算得上是比较浪漫的。现实生活中,跟外星人打过交道的人都曾抱怨有过非常糟糕的经历。比如,曾经有一个意大利女性声称自己在4岁时被外星人绑架,而且还遭遇外星人强奸怀孕,最终生下一个“外星婴儿”。 那么,让我们顺着这个故事,想象一个可怕的场景,如果外星人殖民地球,它们会将人类沦为生殖机器吗?

实际上,外星人压根都不会看上地球人。在基因层面上,有性繁殖涉及到两个个体的遗传信息相互结合。所以如果外星人想让人类成为它们的生育工具,它们的身体构造需要与我们是“兼容”的。

这就意味着外星人不仅需要使用跟我们一样的聚合物、脱氧核糖核酸,作为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而且还需要使用A、C、G、T四个基因字母,因为人类遗传密码仅仅依赖于这四个核苷酸。它们还需要与人类有相同的编码系统,能将这些基因字母序列翻译成蛋白质,以及相同的染色体组织结构等等。

现在,人类甚至不能与地球上的近亲交配,比如黑猩猩,与人类基因相似度最高,达到了约98.5%,但依然不能跨物种交配。所以从完全不同的进化谱系进化过来的外星人,能和人类生殖结构兼容是不太可能的。

被外星人吃掉?

如果外星人不愿意奴役人类或与人类交配,它们是否来这儿,只是为了获取食物来源?因为它们爱吃人肉?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转换成另外一个问题:外星人在吃掉人类后,能否消化掉。这就需要考虑人体细胞的一些基本组成物质。

人类的生长发育、繁殖、身体自我修养等等,都需要细胞来完成,细胞又由各种各样的有机分子组成:蛋白质(氨基酸的聚合物)、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磷脂膜等。

细胞每天都会死亡,为了制造更多的细胞,我们需要获取上述的各种有机分子。所以,我们需要吃掉其他的动物或者植物,消化系统随后将它们分解成氨基酸、糖类和脂肪酸,为细胞提供“构造材料”。因此,为了从人肉中获得有用的营养,一个外星怪物需要与人类有非常相似的生物化学,还要有酶能消化掉人体各种有机分子。

在某些陨石中,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许多氨基酸、糖类和脂肪分子,它们是由外太空的天体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的,因此,外星生命也可能拥有与人类非常相同的细胞基础物质。这意味着人类可能会成为外星人的“盘中餐”吗?

这也不一定。我们知道,简单的有机分子,如氨基酸和糖,可以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存在:彼此镜像,就像你的左右手一般。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只使用左旋型氨基酸和右旋糖,但在宇宙中左旋型氨基酸和右旋型都存在。

在火星上,科学家们曾经发现了古细菌的残留物,检测发现它们使用的是与人类相反的有机分子形式:右旋氨基酸和左旋糖。所以,即便外星生命的基础结构与人类完全相同,都包含氨基酸、糖类等有机分子,但是它们仍然不能从吃人肉中获得任何营养。

因为在分子层面上,外星人可能与人类是镜像关系。虽然分子具有同样的结构,却有两种空间形式,彼此成为镜像,就像左手右手很像,但依然没法重合一样,外星人与人类的分子也没法通过旋转而重合,所以它们可能无法消化人类。

外星人会是个小偷?

如果外星人不是奔着地球人来的,那么它们会是奔着地球上的资源来的吗?这个假设也很符合逻辑,毕竟当欧洲人去美洲开辟殖民地时,是受着黄金的吸引。

那么,地球上什么资源会最宝贵呢?许多人想到的会是水资源。地球水资源储量惊人,地表四分之三的地方被水覆盖,所有的地球生命都是水基的,细胞分子需要在水溶液里才能正常运转。也许,外星生命也是水基的,因而它们想来到地球,用巨大的机器吸走地球上的所有水资源?

实际上,在太空中,外星人其实有更好的选择。比如,木卫二是环绕木星运行的卫星之一,它的地表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冰层下面就是巨大的液态海洋,水量比地球水量还多。所以,比起地球,木卫二才是太阳系中的“水星球”。

而放眼宇宙,在冰卫星上以及太阳系外的彗星上都有储量惊人的水资源。并且地球是以铁为核心的岩石星球,质量大,引力也大,所以外星人如果想在地球上偷走水資源的话,还得克服强大的地球引力,相较而言,在这些引力小的天体上偷东西更容易。

类似的,也有人怀疑如果外星人不是奔着水来的,那么就是奔着其他资源来的。它们想摧毁地球城市,开采地球矿物,提炼金属,建造更多的宇宙飞船,将地球变作它们的军事基地!

事实上,地球上这点资源,外星人压根不放在眼里。早期的地球处于熔融状态,较重的元素会下沉到核心,因此,地表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重金属元素。现在所拥有的埋藏在地表的所有金子,无一例外都是由小行星的撞击带来的。就像水一样,很难想象外星人会克服重力,钻穿地心,这么费劲地偷走矿藏。

更重要的是,由于许多小行星曾经是原行星的核心,随后因太阳系早期的巨大碰撞而脱离原行星,它们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金属。比如,一颗叫做2011 UW-158的小行星,形状像颗去壳的花生,科学家们认为它含有一亿吨白金,价值高达33万亿元人民币。像这样的黄金、钻石组成的小行星在宇宙内比比皆是,为什么外星人会掠夺“贫穷”的地球呢?地球人还想去别的星球上开采资源呢。

外星人想来地球居住?

在银河系中,如果外星人考虑移民的话,有相当多的岩石星球可以作为候选者。但是地球确实有它独特的地方。

一些微生物可以依赖无机能量生存,在任何环境里都可以活下来。但是生活在地表的复杂的生命则需要更好的生存环境。而地球的许多特征,使得它是复杂生命的“幸福天堂”。比如地球的板块运动有助于调节气候;一个大的月亮防止了地球自转轴偏离得太严重;地球有一个大磁场,使太阳风发生偏转,防止了地球大气层被吹到太空中。这些独特的条件,使得地球在宇宙中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外星人想殖民的话,地球实际上是非常理想的殖民目标。

不过,外星人还是不太可能搬来地球住。如果外星人要在地球上建立自己的生物圈,势必会首先开展“种族大屠杀”,将与自己生命化学特征不同的地球生物清除,但这一工作并不容易。地球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物圈,其中大部分是顽强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展现出了惊人的適应性,在高温、强酸、高盐、高辐射、低温等环境中都能存活,它们会是阻挡外星殖民的一道屏障。

而一旦一个智能物种在技术上发展到可以穿越成千上万光年来到地球,自然能够在恒星之间任意穿梭,它也一定有能力改造一个星球的环境。相比之下,寻找到一个就近的、尚未孕育出生命的星球,让其环境变得宜居,最终在上面播撒外星生命,可能比清除地球生物圈更容易实现。

所以,外星人根本没有必要拖家带口跨越这么远的路来地球上来居住。

外星人会轰炸地球?

如果外星人既不想掠夺地球资源,也不愿意占领地球,或许他们只是单纯的好战,想毁灭地球?

在《三体》中,三体人居住在一个有三颗恒星的星系里,三颗恒星无规律运转,造成行星生命被毁灭,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三体文明高度进化,三体人可以脱水后生存,可以心灵感应交流,它们知道地球文明后,一心想毁灭地球。

现实生活中,可以肯定的是,假如技术更发达的外星人飞船登陆地球,人类几乎没有准备时间,也几乎没有反击的能力,外星人想侵略地球的话,几乎必胜。

然而,《三体》假设的是宇宙物质总量保持不变,所以不同文明之间注定是要相互“开抢”。实际上,宇宙太过浩瀚,宇宙中包含了超过1000亿个星系,我们的银河系本身就有大约3000亿颗恒星,宇宙现在还在不断膨胀,所以,所有的文明都拥有足够大空间,对于一个技术比人类更发达的外星文明,它们可能并不需要多此一举地去摧毁一个不起眼的小行星。

除此之外,外星人到临地球的方式,或许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样恐怖。

在科幻小说中,外星人的出场往往伴随着一艘艘巨大的飞船,它们体积庞大,有的甚至相当于一座城市大小。随后外星人军队持着枪,从飞船走下,劫持各国元首,开始殖民之旅。

这可能吗?

从效率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开场秀并不现实。为了从一个星系,到达另外一个相距遥远的星际,宇宙飞船的速度,就必须接近光速。

由于宇宙飞船的质量越大,越不容易提高速度,因为在把它加速到光速的量级之后(比方说光速的十分之一),在此基础上再提高一点点,也需要引擎提供非常多的能量;再说,质量越大,惯性越大,飞船减速和拐弯也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为了节省能量,以及确保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不会被太空尘埃毁灭,星际飞船得尽可能地小巧。当然,曲速引擎(超光速推进系统)和虫洞,这两种弯曲时空的技术,可以超过光速,让飞船的大小不受限制,但这两种技术都打破了人类目前所了解的物理定律,因为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光速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所以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不可能超越光速。

即便更先进的系外文明已经掌握了这些技术,但让庞大的飞船前往未知的星球,相当于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而如果飞船设计得更小巧轻便,则可以分散损失,外星人也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建造更多的飞船,让它们去更多的地方探险。

另外,在许多科幻小说中,许多飞船是表面光滑的气动船,有的样子像是一架喷气式飞机,有驾驶舱、机翼,机头呈子弹头形状。总的来说,科幻小说倾向于从现在的飞机或汽车上获取设计灵感,来设计线条流畅,表面平滑的宇宙飞船。但是如果太空里没有空气,为什么要让宇宙飞船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设计呢?

所以,当外星人的技术超过了光速,它们可以不用携带大型的驱动器,宇宙飞船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它们也许现在就在地球附近遨游,只是因为它们实在太小,人类的望远镜检测不到,或者将它们误认为是星际空间灰尘、微流星体或小型小行星,甚至是悬在我们面前能够90度扭转头部的小昆虫……

那么,假如外星人飞船非常小,它们怎么携带外星人呢?

实际上,外星人也许不会亲自光临地球。现在,在没有重力环境中长期生活后,人体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生活在狭窄的区间内,也会让人心理出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像人类这样的智能生命形式,实际上体积还是非常庞大,再想想假如外星人带着一支军队,那么,它们就不得不携带更多的生命维持系统和再生系统,来应付枯燥的太空旅行。

所以,更好的选择是它们也许会派小型智能机器人来弄清楚宇宙中有什么。

猜你喜欢

外星外星人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外星许愿机 10
外星许愿机6
外星许愿机5 外星许愿机
外星许愿机(11)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外星人来了,谁当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