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河流域洪水预报方案研究
2018-07-27李晓峰
李晓峰
(阳泉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的太行山中段西麓,东、南面与平定县相连,西面与寿阳县毗邻,北面与盂县交界,总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分布。桃河作为阳泉市的“母亲河”,自西向东穿越市区而过,夏季洪水暴涨暴落,对阳泉市区的防洪减灾影响很大。因此,做好桃河市区段洪水预报工作极为紧迫。
1 桃河流域概况
1.1 自然地理
桃河发源于寿阳县东部的土陉岭,从郊区旧街乡新店村进入阳泉市境内,由西向东流经郊区的旧街乡、平坦镇、矿区、城区以及郊区的李家庄乡、义井镇,在平定县娘子关镇与温河汇合后称为绵河。流域总面积1 313 km2,河长96 km。
桃河流域位于太行山区,呈东西向梯形状,南北宽25 km,东西长52 km余,西高东低,主流偏于流域之北侧,主要支流均偏于流域之南侧。乱流以上为主要支流汇集区,地貌类型属砂页岩土石山区,剥蚀严重。森林覆盖率仅为13%,水土流失严重,年土壤侵蚀模数2 820 t/km2。该区域为阳泉市主要工矿区,因采煤造成地貌的人为破坏严重。乱流以下无较大支流汇入,属石灰岩土石山区,河道横割太行山屋脊,切割深达数十米到百余米,两岸岩石裸露,绝壁悬崖,河流弯曲湍急。
阳泉水文站以上流域地质,大体为砂页岩区占55%,壤土区占45%;地貌多为丘陵山地,丘陵占63%,山地占22%,丘陵坡地占15%;土壤植被情况为,农作物和灌木林占72%,裸露岩石占28%。阳泉水文站建站以来,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2 200 m3/s,发生于1959年;最大调查洪峰流量为2 810 m3/s,发生于1945年。阳泉水文站控制流域水系见图1。
阳泉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490 km2,从发源地到阳泉断面河长44 km,主要支流有太平沟、库仓河、泉寺河、保安沟、芦湖沟、桑掌沟、蒙村河等。河道平均纵坡11.5‰,河床糙率0.03。洪水主要由上游山区暴雨形成,洪水暴涨暴落,持续时间较短,挟沙能力强,具有典型的山溪河流特性。
1.2 水文气象
阳泉水文站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比较明显,春季多风少雨,夏秋降雨集中,冬季干燥寒冷。据阳泉市气象局近30年的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0.8℃;1月最冷,月均气温-4.2℃;7月最热,月均气温24℃。相对湿度54%,最大冻土深度68 cm(1968年2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60.1 mm,最大年降水量866.4 mm(1964年),最小年降水量240.4 mm(1972年),最大日降水量为261.5 mm;降水量年内变化较大,多集中在每年的6-10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75%。
1.3 水利工程
阳泉市桃河流域现有小(1)型水库1处,即山南水库,位于桃河上游支流泉寺河上,属寿阳县辖区。水库控制流域面积89 km2,总库容535万m3,坝体为土坝,1973年建成投入运行。由于地处桃河源头区,建成后基本未泄水,对下游水文站洪水计算影响甚微。
1.4 水文站网
阳泉水文站控制流域现有水文站2处(旧街、阳泉),雨量站13处(见图1)。
图1 阳泉水文站控制流域水系图
1.4.1 水文站
阳泉水文站始建于1955年6月,位于阳泉市桃南东街55号,集水面积503 km2。1980年1月,断面上迁2 km至桃南中街简子沟,集水面积490 km2,更名为阳泉(二)站,观测至今。测验河段两岸均为块石浆砌护岸,主槽宽71.0 m,左岸滩槽57.4 m,右岸滩槽26.0 m。滩槽为桃河公园景区,种有各种花草树木。主河道每隔70m有一道人工蓄水坝,坝高0.9 m,且部分硬化,常年蓄水,高中水水流顺直,河床为沙砾卵石与黏土碾压而成,冲淤变化不大。测验断面横断面图见图2。
图2 阳泉水文站测流横断面图
1.4.2 雨量站
阳泉水文站控制流域内现有雨量站共13处,皆为自记雨量站,具体位置与建设年份详见表1。
表1 阳泉水文站控制流域雨量站统计表
2 洪水预报方案研究
2.1 洪水单元划分
综合考虑流域特性相近、水系完整、暴雨特性差异不大等因素,进行洪水单元划分。充分运用流域内现有的水文雨量站网资料,通过水文比拟、暴雨面积加权等方法,尽可能的使每个单元都有代表性雨量资料。根据洪水预报方案研究需要,将阳泉水文站控制流域共划分为9个单元。
(1)芦湖沟单元(A1)。面积58.4 km2,水文下垫面以砂页岩灌丛山地为主,单元雨量由东西畛雨量站控制。
(2)马家坡沟单元(A2)。面积33.2 km2,水文下垫面以砂页岩灌丛山地为主,单元雨量由吴家掌雨量站控制。
(3)蒙村沟单元(A3)。面积58.01 km2,水文下垫面以砂页岩灌丛山地为主,单元雨量由阳泉雨量站控制。
(4)保安沟单元(A4)。面积53.58 km2,水文下垫面为砂页岩灌丛山地,单元相关区间雨量由新窑、保安2处雨量站控制。
(5)库仓沟单元(A5)。面积39.51 km2,水文下垫面主要为黄土丘陵阶地,单元相关区间雨量由芹泉、库仓2处雨量站控制。
(6)太平沟单元(A6)。面积68.18 km2,水文下垫面由砂页岩灌丛山地和黄土丘陵阶地组成,单元相关区间雨量由太平、界石2处雨量站控制。
(7)桃河干流单元(A7)。面积23.62 km2,水文下垫面主要由砂页岩灌丛山地和黄土丘陵阶地组成,单元相关区间没有雨量站,借用旧街雨量站资料。
(8)泉寺河单元(A8)。面积90.15 km2,水文下垫面主要由砂页岩灌丛山地和黄土丘陵阶地组成,单元相关区间雨量由落磨寺、山南水库2处雨量站控制。
(9)桑掌沟单元(A9)。面积64.37 km2,为桃河的一级支流,水文下垫面以砂页岩灌丛山地为主,单元雨量由后峪雨量站控制。
2.2 洪水节点确定
为了反映流域洪水的连通性,更好地为防洪减灾提供服务,在洪水单元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出5个洪水节点,用以在洪水预报系统中显示其洪水信息。
流域单元分区及节点位置见图3。
图3 桃河流域上游洪水预报单元划分示意图
2.3 洪水预报方案说明
阳泉市桃河流域洪水预报方案,共分9个单元和5个节点。第5、第6单元产汇流计算结果,作为1001节点的控制流量;第8单元产汇流计算结果,作为1002节点的流量控制;1002节点、1001节点的流量,通过河道演算与第4、第7单元产汇流计算结果叠加,作为1003节点的控制流量;1003节点的流量,通过河道演算与第1、第9单元产汇流计算结果叠加,作为1004节点的控制流量;1004节点的流量,通过河道演算与第2单元产汇流计算结果叠加,作为1005节点的控制流量;1005节点与第3单元产汇流计算结果叠加,作为阳泉水文站出站口的控制流量。
3 洪水预报方案评价
3.1 洪水预报参数确定
洪水预报方案精度评定,按《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 22482-2008)进行。洪水预报方案或模型的确定性系数,是洪水预报过程与实测过程之间的吻合程度指标。
阳泉水文站雨洪配套资料较少,本方案选用了4次 洪 水 过 程 (20160720、20150717、20120731、20110702)进行预报演算。经过对各组参数反复调试后,最后确定了洪水预报参数(详见表2)。
表2 阳泉水文站洪水预报方案率定结果场次洪峰与洪量确定系数统计表
3.2 洪水预报成果分析
20160720洪水和20110702洪水的预报情况与实测情况比较,详见图4和图5。从图4可以看出,20160720洪水:达到洪峰前的洪量,预报基本准确;预报的洪量峰值偏大,洪峰形成时间偏后;峰值后的洪量,预报偏大。从图5可以看出,20110702洪水:达到洪峰前的洪量,预报较为准确;预报的洪量峰值偏小,洪峰形成时间偏后;峰值后的洪量,预报偏小。
图4 阳泉水文站20160720洪水参数率定过程线比较
图5 阳泉水文站20110702洪水参数率定过程线比较
3.3 洪水预报成果评价
对4场次历史洪水过程模拟的评定结果,见表3、表4。由表3可以看出,对4次洪水的洪峰和洪量预报成果合格率均为50%。由表4可以看出,对4次洪水的峰现时间预报合格率达75%。
表3 阳泉水文站洪水预报方案率定结果(洪峰和洪量)
表4 阳泉水文站洪水预报方案率定结果(场次峰现时间)
4 有关问题讨论
从上述洪水预报看,结果不是十分理想,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资料问题。
4.1 雨洪配套资料少
根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规定,一个洪水预报方案编制时,分析的洪水场次不低于25次。在本次洪水预报方案研究编制过程中,由于雨洪配套资料太少(20世纪80年代以前,洪水比较多,但当时雨量站数过少,观测段制太粗;80年代以后,雨量资料虽然逐渐增加,但雨量站自记化程度不高,可选用的洪水资料也相对较少),参数率定仅选用阳泉水文站的4场次洪水,不满足规范要求,给综合分析带来困难的同时,直接影响了洪峰、峰量参数的率定精度。
4.2 流域情况了解不全
由于对水文站控制流域内的地形地貌、产流特性和洪水特性等了解不够全面,率定洪水参数时依据条件太少,故造成了预报不准确。今后应对控制流域内的水文状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由于阳泉水文站控制流域2003年进行了河道改造,水文下垫面发生变化,加之分析洪水场次较少,洪水预报参数与预报结果均存在偏离实际情况。
4.3 洪水预报时段选取
目前,洪水预报演算的时段为1 h,对于陡涨陡落洪水过程不足1 h的洪水,预报结果与实测值相差较大,洪量差值更为突出。今后,应对洪水预报时段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不同流域情况,分析选取合适的洪水预报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