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华谈多王群之二:意蜂多王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2018-07-27
浙江平湖市梅园北村,314200
意蜂多王群的饲养管理与单王群、双王群的饲养管理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养蜂员只要掌握基本要点,就能灵活地根据季节、气候、蜜粉源与多王群内部情况以及蜂场实时需要(繁殖与生产)等变化,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充分挖掘和发挥多王群的优势,获得优质、高产、高效。
一、组建初期的饲养管理
意蜂多王群组建初期,蜂群群势还比较弱小,蜂王因“生物诱导”处理和多只蜂王之间相互“磨合”,受到刺激,处于应急状态,腹部会收缩变小,产卵下降甚至停产。蜂王恢复至正常产卵大约需要1周时间。在蜂王恢复产卵阶段,多王群饲养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千方百计地扶持多王群及时达到蜂脾相称的群势,为多王同时产卵创造条件。
在这一阶段的管理中,可采用从大群中抽出中间少量出房、外围大量临出房的子脾加到多王群,密集护脾工蜂,以满足多只蜂王同时产卵的需要。群势大小以5~6框足蜂为宜。这种补充幼蜂的措施有双重好处:一方面新蜂刚出房的巢脾,能刺激蜂王恢复正常产卵;另一方面,多王产下的卵有足够的工蜂哺育。
图1 多王群在蜂场的摆放位置
二、组建后的饲养管理
意蜂多王群结构特殊,对蜂箱内、外环境敏感,日常管理上要求勤查勤看,要保证花粉饲料充足,蜜糖饲料适量,恰到好处;及时清理王台,防止分蜂;注意保温,防止盗蜂等。
另外,多王群的日常管理还应该特别注意蜜蜂的偏集现象。多王群在蜂场内的摆放位置应尽量靠后,如图1所示。蜂场应根据小区域气候的特点,因地制宜设置防风屏障和便于蜜蜂辨认的标记物,防蜜蜂偏集。如果多王群内偏入一定数量的蜜蜂,会打乱已建立的蜂王与蜂王、蜂王与工蜂的相互关系,引起工蜂围王、蜂王斗杀,造成组织多王群工作前功尽弃。所以,多王群宁可偏出,绝不能偏入蜜蜂。
三、转地饲养管理
意蜂多王群的转地饲养管理与大群转地差别很大,需要处处小心,保持已建立的多王共处环境,否则将前功尽弃,其管理要点有:
1.放弃老蜂
在转地前2~3天,把意蜂多王群每天移动3~4m或转移到蜂场一角(偏僻处),放弃群内老蜂。原因:(1)老蜂已习惯于出勤,飞翔采集,在运输途中会“噪闹”、“发热”。(2)老蜂对蜂王信息素敏感。以上两个方面很容易引起多只蜂王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出现工蜂围王、蜂王斗杀现象。这与前面谈到的意蜂多王群宁可偏出,绝对不要偏入工蜂,其道理是一样的。
2.关门运输
老蜂放弃后,把巢门钉牢,防止冷风进入,破坏稳定。同时,防止子脾受损。
3.补足幼蜂
蜂群运到目的地后,要从大群中抽调临出房子脾补足幼蜂,以满足其产卵与哺育需要。
4.蜂群摆放
把意蜂多王群放在蜂场的偏僻处,宁可偏出,绝不要偏入工蜂。
四、越冬饲养管理
意蜂多王群的越冬管理与单王群一样,多王群安全越冬应具备以下四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以适龄越冬蜂为主体组成的强群;二是越冬饲料充足,质量优良;三是蜂群健康无病;四是越冬环境适宜。
此外,越冬还应特别注意下列三项:
第一,越冬开始前,多王群管理工作应由利用多王产卵并抽取虫卵为蜂场生产服务为主,转到多王群自身繁殖为主。如果多王群群势弱,蜂脾不相称,要从大群中抽取老熟的封盖子脾补之,达到蜂脾相称,有新的越冬蜂过冬。
第二,多王群越冬饲料必须充足,进入越冬场地后要检查一次,若饲料不足,视情况补充1~2张封盖蜜脾,以免因饲料短缺而饿死,同时撤尽粉脾及蜜粉脾;在检查的同时,注意适当扩大蜂路,迫使蜜蜂结团,蜂王停产,减少工蜂活动和饲料消耗。
图2 平箱式多王群(一)
图3 平箱式多王群(二)
图4 箱内单王,继箱内多王的多王群
图5 巢箱内双王,继箱内多王的多王群
第三,多王群越冬不可关王,应保持蜂王已经养成的活动习惯,否则会产生失王等严重后果。
五、多王群的饲养管理模式
意蜂多王群的饲养管理模式有平箱式多王群和继箱式多王群两种:
1.平箱式多王群
它是最基础的饲养管理模式,可分为两种:
(1)意蜂多王群内置5~6张脾,供几只蜂王自由活动、产卵,如图2。该模式特点是操作简便、适合于老养蜂员,缺点是多王群内容易起王台,必须每10天仔细检查1次,及时清理王台,以免产生新蜂王、斗死老蜂王,前功尽弃。
(2)用框式隔王栅将意蜂多王群分割成孵化区和多王产卵区,如图3,该模式特点是多王群内没有大幼虫和封盖子脾,养蜂者必须熟悉多王群的内部情况,群内所需的哺育工蜂,要及时从大群中抽取临出房子脾、集中幼蜂加以补充。
2.继箱式多王群
分为巢箱内单王和巢箱内双王而继箱内均为多王的多王群两种,其饲养管理方式与平箱式多王群基本一致。
(1)巢箱内单王、继箱内多王的多王群,如图4。
(2)巢箱内双王,继箱内多王的多王群,如图5。
意蜂多王群的饲养管理模式有很多种,养蜂者应根据蜂场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