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供销一体 助群众增收
2018-07-27韩克超
文_韩克超
5月,在道真自治县玉溪镇桑木坝村的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工地,10余幢大型钢架厂房整齐排列,施工车辆来来往往,工人们或搬运建材、或完善设施、或安装设备,忙而有序。
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行工厂化生产,将建设全国一流、行业领先的杏鲍菇生产线,日产杏鲍菇120吨,年产菌棒1亿棒,可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
与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距仅5公里的巴渔工业园内,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同样一派繁忙。该公司实行“企业+合作社+产业园+贫困户”的模式,采取集中制棒、订单种植、保底回收,确保菇农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种植、零距离就业,年制菌棒6000万棒,可带动1800余户7000余人稳定脱贫。
近年来,道真按照“外地引、本地育、回乡创”的思路,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先后从上海、福建、湖北、广州等地引进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33家,自建商品蔬菜基地11个、食用菌基地18个,建成7条蔬菜产业带、60个产业基地,带动农户9186户33070人进行商品蔬菜和食用菌种植,其中贫困户4087户15450人。
产业扶贫关键要对接好市场。近年来,道真通过“外引内培”,引进东部地区市场主体前来建基地、兴企业,再借助其成熟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打开市场、带动销售。同时,全面组建专业合作社,培育本土经营主体对接市场,积极开展农超、农企、农校对接,建立直供直销渠道,有效解决了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关联性不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不强、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
道真自治县目前有商品蔬菜基地11个、食用菌基地18个,带动农户9186户33070人进行商品蔬菜和食用菌种植。图为道真自治县忠信镇水石脚村村民在采摘成熟的香菇。(邓鹏 / 摄)
“原本担心的一是没技术种不出来,二是没市场种出来卖不掉。现在技术有合作社统一指导,产品有企业订单回收,相当于上了‘双保险’。”道真自治县阳溪镇阳溪社区村民高国权一脸笑容。
高国权口中的阳溪镇利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村社合一”的专业合作社,自去年5月组建以来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目前已向重庆永辉超市、上海终端市场销售蔬菜1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余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00余人增收。
如今在道真,像这样的专业合作社共有207个,入社农户近2.6万户,通过发展商品蔬菜(食用菌)、辣椒等产业,实现户均增收6000余元。
2017年以来,道真自治县按照“产销对接、以销定产”思路,积极与重庆永辉、上海食行生鲜、家乐宝等新业态终端开展农超、农企对接,建立直供渠道,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累计销售农产品1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600余万元,带动贫困群众增收300余万元。今年,全县计划种植商品蔬菜30万亩、投放食用菌1.5亿棒,蔬菜(食用菌)综合产值达30亿元以上,实现1.32万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