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孝文化的融合与实践

2018-07-26白涌

关键词:孝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要】将中国传统孝文化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同时,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而促进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共建文明富强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孝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208-01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高素质人才团体,虽然整体的道德水平较好,但是由大学生引发的社会事件仍层出不穷。比如大学生借贷等问题引人深思。归根结底是由于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三观。其中家庭教育中的孝道教育的缺乏就像大树没有了根基,价值观的树立是不完整的。孝道文化作为道德培养的重要来源,孝道文化的培育与传承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有中流砥柱的作用。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环境,有责任将孝道文化贯穿到培养大学生的工作中,并在实践中践行。

一、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1.清晰的自我定位,树立正确价值观

百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基性道德基础。是培育人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沃土。生活在学校环境的保护圈中,学生往往经历较少,认识世界仅仅处于管中窥豹方式。这样的环境促使学生更多注重自我感受和自己的利益,对于其他的人和事不敏感。变得脆弱,遇到挫折容易自暴自弃。现代大学生却成为社会疾病的重灾区。比如抑郁症等。他们大多数采用极端的方式处理,不仅有害自己的身体健康,对精神健康的损害。所以正确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调节是关键。对中华孝文化的理解与实践有助于我们队自我角色的认知。首先,我们作为大学生,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与责任。作为子女我们有责任不让父母失望的责任。而尤其作为高素质群体的我们应当用于承担社会的责任。在孝文化的内容中,不仅仅对父母,长辈的尊敬。更重要的是认识我们作为不同角色所承担所履行的责任。同时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逐渐认清自己。

2.勇担责任,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孝文化中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感恩。教导大学生学会感恩,成为培养集体主义的重要环节。很难想象不懂感恩的人,怎样为集体做贡献。我们要学会感恩养育、教导自己的父母。学会感恩传道受业的老师,感恩学习生活相伴的同窗。当心中对周围的人充满感恩时,推己及人,渐渐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孝文化中的感恩力量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人与人间多了一份尊重,使得人与人间的关系融洽,营造一种良好和谐的集体氛围。心怀感恩,较少彼此间的矛盾,对于个体来说,更加注重自我的成长,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抱怨周遭的环境,才能勇于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凸显集体中个体的力量。

3.敢于奉献,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社会环境中,学生作为高素质、高学历的社会精英。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孝道文化提倡忠孝精神,强调奉献。这种精神教导学生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在社会进步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其实,它旨在要求我们做好自己,想到别人。在学习上我们刻苦努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了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方向,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制定自己今后为之奋斗的事业。

二、孝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

1.將孝文化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思想政治课堂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将孝文化灌输到课堂上,采用课堂教学的理论说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对孝文化的理论理解与实践切身体会孝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他人事迹,写下读后感的方式。学生通过不同的诠释孝文化的事迹,见贤思齐,逐渐向榜样靠拢。学习他们对待亲人,集体与国家的态度,培养自我情感。同时列举出让同学们引以为戒的反例,认识到不守孝不仅仅在道德层面上受到谴责,严重时将突破法律的红线。此外,学校要充分利用非正式的教育资源,比如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广播站等宣传平台,举办有关孝文化的知识竞赛,孝文化的主题艺术节。在让学生寓教于乐的同时感受中华民主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文化与道德氛围。对思想先进的学生提出表扬,同学们在身边榜样的感染下,逐渐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家庭与社会协作,共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个人孝文化的积淀是需要多方面综合作用的集合,它不仅需要个人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去积极吸收与学习孝文化,外在的环境因素也是培养孝文化的沃土。而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部分。作为最好老师的父母通过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教导子女要遵守孝道。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家庭教育中积淀文化氛围。父母应该学习老吾老及人之老的精神,不仅对待自己的父母,推己及人,对待自己大的长辈也该尊敬谦让。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待人的态度。同时,家长要尽可能营造锻炼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与体会践行孝道,奉献自己的快乐。在这个良性循环过程中,激发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有关孝行文化的活动,营造和谐积极良好的道德氛围。引导大众向正确的社会价值道路上靠拢。将自己的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统一。在家庭与社会共同的协作下,为孩子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孝文化的环境,在积极充满正能量的因素反馈下,自身内在价值观的形成会逐渐得到巩固,不断形成厚重而有力的价值观。

3.在行孝中践行自身的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各因素经过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不断巩固不断吸收的过程。所以,在外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大学生该如何汲取正能量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培养自身修养为目的,将提倡的道德规范践行在自我的行动中。因此,当代大学生该认清自己的责任,并树立振兴民族的伟大理想。为实现理想而不断提升自己,在实践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要求,加强自身修养。在自律中学会成长,在锻炼自我的同时,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将自身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为社会进步尽自己之力。

三、结语

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孝文化的教育时,需要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外在力量,为孝文化的培养创造肥沃的土壤,让大学生在这片沃土中汲取丰富的道德营养,吸收有利于自己价值观形成的元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营养的积累不断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最终在道德文化贫瘠的社会沙漠中,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阴凉,点缀属于自己的一片绿色。

参考文献:

[1]乔万敏,邢亮.论大学内涵式发展[J].教育研究,2009,(11):97-100.

[2]张永强.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的教育蕴意[J].高等农业教育,2013,(06):38-41.

作者简介:

白涌(1958—),男,湖南省长沙市,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孝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