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7-26张晓燕张良
张晓燕 张良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院校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有效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地方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对我国同类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经管类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2(a)-0242-03
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a serious situation. It is an urgent problem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manag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how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target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administration,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put forward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administration strategy,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administration for the similar education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 Cultivation of talents
隨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迫切需要加快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工作部署和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地方高校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的战略方针,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契合国家战略,实现转型发展,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地方本科院校扎根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转型定位,更好的促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融合发展之路,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来说,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有效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地方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而成的知识、能力、素质组成的结构,体现了学校的人才特征、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地方本科院校多数是地处省会城市之外的城市,建校时间短,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地域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既涵盖了理工类专业的技术性,又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同时还综合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特点。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既要注重理论基础的培养,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备经济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等社会组织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应用型”为核心,这就决定了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建设要与地方社会经济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具有地方技术与技术培训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要有地方性、应用性特色,要牢牢抓住地方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地方经济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发展需要三个方面,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当是紧密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教育、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以本科教学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导,坚持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各有所异。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属于综合应用性学科,注重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实践教学要求也比较高。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的经管类专业教育教学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理论概念讲得多,实际方法、亲身体验研讨得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高知识、低能力”的现象。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考虑客观条件和实际困难,缺乏前瞻性和开拓精神,难以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2 实践教学十分薄弱
相对于理工类专业来说,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办学时间较短,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落后,实践环节缺乏科学指导和考核标准,实践教学处于整个教学体系中最弱的环节;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按照各专业课程进行实验、实践教学的现象很普遍,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2.3 实践教学应用性、实用性不强
经管类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除过认知实习、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外,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仍然是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主体,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对接存在差距,学生毕业后适应新岗位的能力尚待提高。
2.4 师资队伍亟待加强
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人员主要由授课教师组成,教师外出培训和参加学术交流机会较少,导致实践教学人员数量少,专业素质达不到要求等,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3.1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长期发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转变观念,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融于教学实践中来,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和企业标准,引进新知识、新技能,使学生突破书本、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在以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基础上,积极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着重加强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1],可以从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认证四个方面着手,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将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合理配置,将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科学性、系统性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要改变“重学术轻技术、重分数轻素质”的评价标准,把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形成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3.3 加强校企结合,增强实践教学应用性、实用性
校企结合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的实习、就业等事项,是高等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实践创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场所,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地之一。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要坚持以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要有地方、企业意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设置紧密围绕地方、企业发展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增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实用性,培养出更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经管类专业学生。
以地方、企业为基础,搭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平台,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上进行实习实践,实际动手参加、参与企业活动,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既兼顾了学校课程教学的特点,又兼顾了地方企业的实际需要,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各种专业知识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和实践、创新能力[2],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协调发展,推进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及专业技能应用的全面发展。
3.4 加强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科学构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优势,系统搭建实践教学软硬件平台,建设具有经管类专业特色的,与企业、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模拟实践教学平台,推进把企业搬进校园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推动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以校内实验实训为主要形式,以模拟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为主要内容,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训练[3]。通过综合仿真模拟实践教学平台,将多个专业的课程实验、实训项目进行整合,为学生进行跨专业综合学习提供平台。跨专业综合仿真模拟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对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中企业的系统模拟,营造一个虚拟的企业运作环境,让学生在了解、认识企业经营流程的基础上,身临其境的体验并模拟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与管理,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强化学生的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协调沟通、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增强实践教学平台为学校教学、科研的服务能力,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师生从事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平台。
3.5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对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应重点加强对现有实践教师的实践技能的培训,鼓励教师通过多渠道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学术交流、专业技能培训、指導学科竞赛等手段,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实践教学能力;其次加强校企结合,与企业机构合作,可以通过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承担学院的部分实践教学、鼓励教师走进企业挂职锻炼、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一对一”结对等手段,打造理论功底深厚、实际操作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从理论研究向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双师型”转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与服务社会、创新创业相结合,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是地方本科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外在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自身健康发展,走特色办学之路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赵陈粟.试析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职业时空,2011,7(10):114-115.
[2] 刘美玲.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大学金融实训教学体系建设[J].经济导刊,2012(6):56-57.
[3] 郭旭华.高职院校管理类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3):45-47.
[4] 陈小辉.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4(6):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