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慢行交通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8-07-26潘晨月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安全对策

潘晨月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城市建设速度日益加速,环境污染问题也尤为突出,如何控制空气污染,还人们一个舒适健康的宜居环境值得我们思考。交通问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机动车数量的剧增不仅给环境造成一定负担,通行难、停车难的问题也十分严峻。随着人们对“节能减排”观念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绿色出行理念逐渐被大家接受,提倡城市慢行交通是一项环保且健康的出行方式,慢行交通的推广首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打造一个安全的慢行交通系统可为慢行交通保驾护航。

关键词:慢行交通 安全 对策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2(a)-0168-02

城市交通是多元化的,一个完整的交通系统离不开慢行交通。慢行交通的概念是相对快速交通而言,顾名思义就是以步行、自行车等速度较慢的出行方式为主的一种交通形势,为了改善城市拥堵和大气污染等问题,倡导人们以步行结合公交车或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作为出行方式,打造一个舒适、便捷、干净且安全的宜居城市环境。然而随着慢行交通的不断推广,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尤为重要的则是安全问题,只有做到保障行人的安全问题,才可以说是成功的慢行交通系统。本文从慢行交通特点出发,就城市慢行交通安全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作出如下探讨。

1 城市慢行交通的特点

通常意义上来讲,慢行交通是指时速低于15km的出行方式,一般作为近距离交通的主要形式,慢行交通也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我国目前多数城市慢行交通以步行、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为主,且电动自行车的数目与日俱增[1]。首先是步行,这是人类交通中最为基础的一种形式,无论辅助任何一种交通工具,其起始和终止都离不开步行,并且步行最为突出的特点则在于几乎不受路况的影响,可以到达任何交通不便的地方,其灵活性是其他交通工具所不能及的。其次是以自行车和电动车为代表的非机动车,自行车由于价格较低,是多数居民能够接受的出行工具,但长时间骑行人们会感觉疲劳,尤其是城市地形起伏落差较大的地区。电动车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点,但电动车过快的车速是交通安全一大隐患。

2 慢行交通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慢行交通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在机动车与行人或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慢行交通者往往是受害比较严重的一方,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行人、自行车等交通事故多发地段为行人聚集处、道路交通状况复杂的地方以及路口交叉处。

2.1 人们交通安全意识的缺乏

我国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普法虽然一直在进行,但效果却不十分显著,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和处罚力度。首先,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缺乏的交通安全意识十分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随意变道、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等不文明交通行为时有发生,且不注意观察交通标志,而多数地区的法律法规缺乏对其的约束性,监管较为困难。另外,非机动车驾驶员注意力多不够集中,打电话、玩手机易分散其注意力,导致事故的发生。机动车驾驶员缺乏礼让行人的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车与人抢道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2 混合交通流及交通障碍的存在

我国城市交通显著特点在于混合交通流的存在,很多道路较窄,没有区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界限,导致行人、自行车、机动车等混合在一起,再加上路边占道及乱停乱放等现象的存在,使得彼此互相影响和干扰,事故率也由此上升。

2.3 缺乏配套的交通安全措施

交通配套设施中安全设施是主要方面,主要包括交通标志、路面标线、安全隔离设施以及信号灯等。这一系列的设施都是从安全角度出发,也称作是马路上的无声语言。很多道路缺乏明显的安全标志和隔离设施,因此无法传递相关的交通信息,使得交通相对混乱,意外事故从而发生。

2.4 交通规划、设计不完善

城市为了缓解机动车道路拥堵,往往大力扩建机动车道,忽视了人行道、自行车道等设施的建设,慢行交通没有专用通道,隔离设施不够完善,过街设施缺乏,使得其危险系数进一步提高。另外则是管理方面的不足,许多较大的交叉路口存在很多冲突点,传统交通组织的不足日益显现,许多路段缺少停车场,使得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停车现象也十分突出。

3 改善城市慢行交通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对慢行交通群体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普及

改善慢行交通安全问题首先要让人们意识到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及道路安全法,使人们对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上升到一定水平。做到这些离不开大力的宣传,宣传教育是改善慢行交通安全问题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一種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2-3]。因此,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联合社会各机构,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普法宣传活动,可以通过发放资料卡片、播放交通事故视频等方式进行最直接的讲解。交通宣传也需要进驻到校园中,通过对少年儿童的宣传,从而影响到家长。让慢行交通参与者了解自己在道路交通中的义务和职责,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3.2 对慢行交通群体不安全交通行为的管理

以往对行人或非机动车道路违法行为缺乏相应的管理和处罚,使得人们交通意识十分淡薄,随意闯红灯的行为时有发生。目前许多城市已经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作出了相应的管理和处罚方式,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4]。但很多中小城市还没有相应的管理方案,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起到规范其交通守法行为的作用。

3.3 对慢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慢行交通的安全问题不仅在于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意识的淡薄,更多时候是在于道路安全设施的缺乏。对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不能仅从方便机动车的角度出发,同样要为慢行交通人群提供一个良好、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对于交通基础安全设施的建设也在逐步完善。如增加道路交通警示标志、道路交通标线等城市路面安全设施,行人和非机动较多的路口设置安全信号、交通隔离栏等,有效区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行驶范围[5]。另外,对于交通较为混乱和路况复杂的路段,设置天桥、地下通道等安全隔离设施,为行人创造一个便捷、安全的通行条件。随着绿色出行人群的增多,以往的非机动车道不能满足现有车辆数目的要求,可适当增加非机动车道的路面宽度,以减少非机动车之间的干扰和碰撞。最后,对于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行为也要加以管理,为慢行交通者营造一个安全的道路环境。

3.4 改善道路冲突点

在道路交通冲突较多的地方,可设置辅助制动设施,降低机动车车速,减少碰撞的发生。车速的降低同时有利于机动车驾驶员很好地观察与发现行人和非机动车,增加交通安全性。

综上所述,目前慢行交通的安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需要我们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改善慢行交通安全问题的方法。要做到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完善,道路设计合理,一方面方便机动车行驶,另外也要充分考虑慢行交通者的安全问题。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理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过种种措施打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慢行交通环境,为慢行交通者的出行创造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朱胜雪.城市慢行交通安全现状分析及改善对策[J].山东交通科技,2014(5):6-8,27.

[2] 赵龙,张东旭.慢行交通系统实践与设施规划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4(4):58-62.

[3] 张东明,李友文.国内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J].价值工程,2016,35(23):43-46.

[4] 周良德,夏巍,刘升洲.城市慢行交通的规划布局及影响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26):36-37.

[5] 于姗姗,陈峻.城市行人-非机动车共享道慢行交通特性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1-6.

猜你喜欢

安全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