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8-07-26黄玉洁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高职

黄玉洁

【摘要】随着室内装饰行业迅猛发展,对室内设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社会所需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以及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考核方式实用性不强等弊端。优化教学环境,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构建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新时代下探索“一高多能”人才培养模式而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出适合于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 室内设计专业 课程教学改革 思路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TU23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36-02

一、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为满足建筑装修市场的人才需求,课程教学改革上要培养“一高多能”的室内设计人才为目标。“一高”,是指室内设计人才要精通一项技能,即除了装饰施工工艺和管理知识以及技能之外,还要掌握计算机设计软件,在此基础上精通一项专业技能。“多能”,即是指室内设计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审美力、公共交往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敬业精神。

室内设计课程中,要针对“一高多能”的培养目标实施教学改革,就要将专业教学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根据社会对于室内设计人员的专业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并实施校企结合的培养防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時,还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素养,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就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要培养室内设计技能型人才,就要确保仪器满足教学实践需求,除了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室内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这就需要建立起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机制,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中学习专业技能,通过锻炼提高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此外,建立起产学研结合,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二、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要以社会需求“对接”为根本切入点,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全面构建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鉴于室内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就要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室内设计中注入艺术理论,堪为是将设计提升到审美层次,并实现艺术与设计的完美融合。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为:在培养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把学生、教师、实训、学院、教学质量五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市场需要什么就让学生学什么,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适应社会需要,顺利上岗。在教学设施方面,数量上应该满足学生需要,质量上应该最大限度地反映室内设计专业的最新技术。在师资队伍方面,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最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应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机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设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提供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训场所供学生实践操作。另外,室内设计专业教育必须打破学科界限,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实践的原则,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培养一高多能的专业性人才。

三、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1.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培养具备美术设计基础、设计创作与研究的能力,能够从事相关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平面设计与制作、装饰工程监理与舱室内设计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是:在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室内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基础上,重点培养具有独立进行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课程体系方面,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一整套的具体的实施方案。首先,安排好专业课科目和课程顺序。其次,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应多介绍美学、建筑学、力学、民俗学等相关知识,注重突出重点。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只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达到一高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三,在完成理论教学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安排好实践教学科目。对实践教学进行细化分工,清晰地指出实习目的,实习实施过程,并在每个实践科目结束时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

2.优化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经济投入,增大正常教学投入和设备投入的比例,如通过建设模拟工作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活动提供便利。优化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制作形式多样的网络课件上传至学院网站。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给学生提供实践设计的机会,并对学生的实践设计给予指导和纠正。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设计场地,让学生深入实践,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由“教授”转变为“引导”,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消化 要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让学生都能自主学习,自我提升。

3.“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真实项目,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进行主动探索和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设计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信息获取、技能掌握、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通过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与企业评分等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工作态度、项目进度、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判,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室内设计专业由最初的两门课程实施项目化课改到面向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和综合实训类课程全面展开,促进了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逐步建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4.重视现场教学提升学生技能,促进课堂所学的快速“内化”。到小区现场为居民做平面图,通过对外的技术服务,促进专业教学与学生实践的能力结合。由专业课程指导老师带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服务,在新交付小区设摊位,为居民免费提供装修设计咨询服务和设计平面方案。针对这一实践,也是自己的大胆设想,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通过“实战课堂”是最后的综合考验,从接单掌握怎样与业主沟通交流,把业主的喜好和生活习惯融入设计,到设计图的完成与业主的认可,是一项极具挑战的的任务。与此同时,任务虽艰巨但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参考文献:

[1]魏冲.高职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3(1).

[2]潘春亮.浅谈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与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60.8.

[3]何晴.室内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04.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