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模式优化路径研究

2018-07-26双海军向建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3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优化

双海军 向建

摘要:少数民族预科生教育属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其的教育力度对实现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的国策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培养模式优化进行探究,重点关注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培养特色、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和德育培养问题,旨在为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模式;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3-0196-03

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把预科教育列入高等教育,19、20世纪迅速发展,传到全世界。我国大力举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至关重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进一步办好高校民族预科班”。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适度扩大高校民族班、预科班的招生规模以及东中部高校招收内地西藏、新疆班高中毕业生的规模”。在国内,王军(2002)通过对各类大学的800余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占35%)的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较全面地了解了在社会急剧变革当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对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赖以存在的基础及其主要文化特征做了较系统的探讨。此外,于丽(2005)、杨飞宇(2005)、姜太荣(2006)针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汉语教学与学习方面展开了研究;何爱晶(2008)、黄欢(2008)、付小谧(2010)也对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策略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 我国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的特色

1.录取对象特殊。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招生对象只限于少数民族的考生,其中重点是双少生(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满足双少生的前提下适当招收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预科部学习,使得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和许多优秀的同学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并在不断地锻炼和磨砺中提升自己,学习上温故也有知新,还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全方位逐步改进和完善自身。其中招收层次主要有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和少数民族专科预科两种,这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照顾。

2.录取方式特殊。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录取方式也比较有特殊性,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少数民族本、专科预科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报考院校所在省(市、区)本科相应批次提档分数线以下相应几十分不等,具体按考生所在省(市、区)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这个特殊的降分处理考虑了少数民族教育的实际情况,实现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考生的帮扶。

3.预科学制特殊。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对于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培养学制为一年,一年之后可以参加升科考试,选定专业之后进入普通本、专科,与当年的大一新生一同学习。经过在预科一年的积累和锻炼,对自身、学校乃至大学生涯将有更深的认识。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更加独立的人格,对人生道路将有更清晰的规划,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专业,不断钻研,锐意进取。结合自身的实际,发挥自己的才能,便可厚积薄发。

4.师资队伍特殊。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的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从举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以来,就专门成立了少数民族预科教学部,并由1名副校长分管,同时专职配备预科部主任1名,党总支书记1名,教研室主任若干,教学秘书1名和专职辅导员若干,等等。在管理预科生的过程中,党政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有效合力。比如,位于重庆合川的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该院少数民族预科部有专兼职教师22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15人,硕士以上学位人数9人,能较好地满足现有预科教学的要求。

二、我国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培养体系

1.培养模式。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基础较差、语言能力较弱等特点,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工作的发展定位。在培养模式方面做到:(1)坚持以“预”为主,“预、补”结合的思路,坚持“强化基础,增强能力,拓开视野,提高素质”的教学指导思想,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保证教育质量。(2)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尤其加强过程管理,狠抓养成教育,注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人文关怀。(3)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采用分层次教学、分类别教学、分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4)发挥师资优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5)加大对预科生的教育和服务管理,提高科学化管理能力和水平。(6)丰富学生活动,以团委和学生会为载体,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2.培养目标。民族预科教育是国家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而采取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在阶段上隶属于高等教育,在内容上接近于基础教育,具有“补”和“预”的两重性。民族预科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和大学专业学习需要,文化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知识面较宽,初步了解和适应大学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能力较强,素质较高,富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实干精神,能够适应大学专业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根据民族预科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民族预科教育要坚持把德育工作和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放在首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经过一年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达到:(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理论、观点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有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服务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强自立、艰苦求实、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品质。(2)掌握一定的基礎科学理论和思想方法,掌握专业学习所需较为扎实的语文、数学、英语及其他相关文化基础知识。(3)逐步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知识面扩宽,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设置。按照突出重点,加强基础的原则,预科阶段主要开设大学语文、英语、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物理(理科)等主干课程,还开设了体育、民族理论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

4.考核方式。文科4门主干课程(大学语文、英语、数学、计算机),理科5门主干课程(大学语文、英语、数学、计算机、物理),都要进行考试。其中,大学语文、英语、数学,不仅每个学期要进行考试,而且在学年结束时,还要进行结业考试。体育课也属于考试课程。此外,民族理论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也要进行考查,考查也应该严格要求。

三、我国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德育培养

1.加大民族团结的正面教育。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过程中,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法律和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立足引导,重在教育。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不断完善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体系。(1)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民族理论与政策课、主题班会和党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广泛、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2)在新生入学、敏感时期、毕业离校等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学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3)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教育活动。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为契机,围绕主题,结合实际,创新思路,丰富内容,抓好载体,通过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板报比赛等形式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团日活动、充分利用党团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把民族团结作为新生教育的第一课、在寝室理论学习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民族知识竞赛等有效途径,把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开展到每个班级,覆盖到每个学生,不断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教育活动富有新意,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3.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体验活动。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少数民族体验活动。(1)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結合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将每年11月份的第1周确定为“民族节”。目前已经举办了十二届“民族节”活动,通过才艺大比拼、民族风情展、民族书画展、民族趣味运动会、民族节晚会等增加少数民族学生间的团结。(2)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艺术特长,成立了民族学生艺术团,由民族学生组成,并选配几名专职教师进行指导,每学期举办专场文艺汇演,加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文化和才艺展现。

4.全方位关爱少数民族预科生。全面加强对于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关爱。(1)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制定符合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在预科阶段分层编班,加强早、晚自习的辅导。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的指导,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技能的训练。(2)学校专门建有三个民族食堂,聘请专业厨师,方便民族学生就餐。(3)坚持宽严相济的管理方针,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日常管理方面一致,不搞特殊化。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在班级、宿舍的安排上,实行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4)严格落实各项奖、助、贷、补政策,在助学金评选时向少数民族学生倾斜。

四、我国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的优化路径

1.建立和完善办学体制机制,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建立民族预科教育“集中办学”的模式,充分发挥集中办学的优势,促进民族预科教育科学的发展。逐步扩大民族预科招生规模,到2020年,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使我国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规模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积极探索艺术、体育院校及其他院校相关专业招收民族预科生的形式。

2.加强预科教育基地办学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有计划地改建民族预科的教学实训楼、学生宿舍公寓、教学实验室,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使各项办学条件达到教育部的评估标准,满足我市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逐步推进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需要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民族预科教育校园数字化和网络公共资源全覆盖。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以补为先、打牢基础,以预为主、增强能力”的教学原则,加强预科教育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层次、多规格、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课程体系的多样化、弹性化,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和网络公共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完善教育教学评估机制,实施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推动建立高等学校民族预科阶段结业会考制度,促进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民族预科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和素质良好的民族预科教育师资队伍。引进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加大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的力度,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鼓励教师钻研教学,开展教研活动、科学研究,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民族预科教育专任教师的数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

5.切实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贯彻国家和重庆市关于少数民族预科和高校民族班管理的有关规定,提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将少数民族预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高校国家资助体系。在学校内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要做好预科生结业后转入本科学习的相关工作,所有专业按比例提供给预科生选择就读,提高预科生就读理工类以及急需学科专业的比例。

参考文献:

[1]易先培.中国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及民族班教育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0.

[2]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3]周锦鹤.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模式研究——以西昌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

[4]张晓勤,欧阳常青.新形势下民族预科教育的定位及课程设置探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5]吉克跃林,马锦卫,邓晓琳,唐敏,李如平.民族预科教育研究——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理论与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3).

[6]史琳.浅谈元认知策略运用与民族预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2).

[7]张宾.刍议民族预科班的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0,(20).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