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音乐

2018-07-26张洁君

琴童 2018年6期
关键词:拉祜族火把节芦笙

张洁君

拉祜(hù)族,是一个跨界民族,不仅在我国境内31个省都有分布,而且在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也有16万多拉祜人居住在那里。

历史悠久的拉祜族

拉祜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源远流长。很早以前,拉祜族人擅长狩猎,并以猎虎而闻名,所以拉祜又有“老虎”的意思。后来,拉祜族祖先为了追逐窜入南方密林中的一只鹿,却意外地发现了水草茂盛的草原,而开始从北向南迁徙。于是,只会狩猎的拉祜族又学会了耕种,生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刀耕火种的拉祜族

来到南方的拉祜族,逐渐地不再迁徙,过上稳定的生活。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拉祜族人对森林、土地、种子等有依赖,也有很多耕作方式,比如号地、懒火地等。

号地,是指在耕作前,各家可在该村寨范围内,寻找适当的地点,看中哪块地,就地锄上一锄,或打上一个草结为记号,再划出地界,就算是已“号”住了这块地,准备在这块地的范围内生产。其他人看到记号就不会来争,谁要是故意越界种地、砍树、围猎的话,必定要受处罚,这已是约定俗成的事。

懒火地,是一种极为保护环境的耕作方式。每年开春前,拉祜族人会将地里树枝、杂草放火烧掉,以草木灰肥料,等开春再种庄稼时,能长得更好。

拉祜族的特色节日

拉祜族有很多节日,虽然大部分也是传统节日,但有两个特色节日—火把节和葫芦节。

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这天天黑时,拉祜族各家各户都要在房前屋后插一对火把,有的还在寨子中间的广场上插一对大火把。火把点燃后,全家团聚共餐,有的还互邀至亲好友来家做客,饭后青年男女则聚集在广场上跳芦笙舞,直至天亮。火把节的习俗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只过一个晚上,有的地方则过3天。

葫芦节是澜沧县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举行。当天,各村寨都要举行歌舞狂欢,男子吹奏葫芦笙领舞,男女一起跳舞,还会进行很多有趣的活动,比如民歌对唱、荡秋千、打陀螺、射弩比赛等。老人们会相约在火塘边,边饮酒边颂唱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在歌舞场地中央放置一对葫芦,象征拉祜族的祖先,让每个人都对它表示恭敬,随时会把祖先的恩情记在心里。

拉祜族服饰

拉祜族人都喜欢黑色,所以他们的服饰大多数以黑布为衣,再用彩线和彩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庄重又不会暗沉。拉祜族的男女老少都戴头巾,大多数也是黑色或者白色。不过爱美的拉祜族女子,戴耳环、手镯等银器饰物,有时也会戴帽子,再在帽子上缝一块花布,很美观。

拉祜族之前还有个特点,男女都剃光头,只在头顶留一簇头发,表示是他们的“魂毛”。不过,拉祜族的姑娘大多编长辫子,直到婚后才剃成光头,表示已婚。

能歌善舞的拉祜族

拉祜族人会唱歌,并且乐曲旋律悠扬,调子丰富,有山歌、想念歌、儿歌和催眠歌等。下面,介绍下想念歌与催眠歌吧。

想念歌,属于情歌的一种,拉祜族青年男女常以想念歌表达爱慕之情或歌唱情人的美丽勤劳,多独唱或对唱。催眠歌是拉祜族的妇女哄自己孩子睡觉的时候唱的歌,旋律婉转、曲调柔和。

拉祜族的舞蹈动作往往与生产紧密结合,有芦笙舞、摆舞等。这些舞蹈都是拉祜族人欢度节日时跳的大型集体舞。据统计,芦笙舞有136个民间组合套路,摆舞也有81个套路。

葫芦笙

葫芦笙,并不是拉祜族独有的乐器,在彝族、佤族、傈僳(lìsù)族等少数民族中也很流行。葫芦笙,由笙斗和笙管組成,因笙斗用空葫芦制作而得名。利用小葫芦的腹部为笙斗,其细长的柄端接一根细竹管做吹口,有5~8管不等。拉祜族的葫芦笙大多数是5管的,而且他们还有一种更小的高音葫芦笙,长度不到15厘米,外出访友或上山劳动时常放入衣袋中携带。它是拉祜族人不可缺少的乐器,不仅唱歌的时候用来伴奏,而且跳舞也会跟随着它的节拍舞动呢。

猜你喜欢

拉祜族火把节芦笙
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
岜沙芦笙节
火把节的情歌
你好,芦笙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56 个民族56 枝花拉祜族
《火把节之夜》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比较
芦笙恋歌
边疆行( 之三):拉祜族原生乡村音乐的新生
边疆行(之二):拉祜族葫芦笙舞